APP下载

诺贝尔奖也犯错

2017-01-18

发明与创新 2017年3期
关键词:菲比医学奖费米

诺贝尔奖也犯错

本刊综合

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奖项,全世界的科学家都以获得诺贝尔奖为至高无上的荣耀。然而,只要是人选出来的东西,就不可能十分完美,诺贝尔奖也不例外,也会出错。它要么将奖项颁给了错误研究的研究者,要么选错了授奖对象。

研究闹乌龙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篇科研论文在期刊上发表,但大多数令人振奋的发现在日后的研究中被证实是错误的,可见,探索科学真谛的道路并不平坦。因此,诺贝尔奖获奖研究闹闹乌龙也是可以理解的。

哪些研究闹过乌龙呢?

螺旋体癌生物的发现

由于在老鼠实验中发现了一种能引发鼠癌的螺旋体癌生物,丹麦病理学家约翰尼斯·菲比格获得了192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许多人看来,菲比格的这个发现相当于找到了一种引发癌症的微小寄生蠕虫。

当时,科学界对癌症的了解少得可怜,加上癌症极高的致死率让人们闻风丧胆,所以,菲比格的这个发现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惊喜和希望。

然而,学者们通过数十年的后续研究发现,尽管这种蠕虫的确存在,但它并不具备致癌能力。菲比格当初观察到的并不是癌症,而是一种由营养不良导致的维生素A缺乏症,是它引发了胃部的某些病变。

那么,菲比格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呢?

其实菲比格一向严谨认真。为了说明啮齿类动物体内寄生虫与胃癌之间的关系,他喂养了许多老鼠,并使它们体内产生了大量的肠内寄生虫。然后,他观察到了一种颇似肿瘤的物质在老鼠的胃中生长。这个发现令他惊喜不已,心急的他大意地以为自己找到了能够引发胃癌的微生物。

小编短评:

看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说得一点也没错,菲比格就是太心急了。虽然他发现的只是肠内寄生虫,但他孜孜不倦的精神还是值得人们敬佩。

脑叶白质切除术

说到让人感到遗憾的乌龙研究,就不得不提到脑叶白质切除术。

华尔特·赫斯和安东尼·莫尼斯因“发现了脑叶白质切除术对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疗价值”而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用脑叶白质切除术可治疗精神分裂症,宣称那些家庭负担重、有暴力或自杀倾向的患者在接受手术后都明显安静了下来。

按照他们说的方法,美国的神经外科医生每年对数以千计的患者实施了脑叶白质切除术。这种手术确实能让狂躁的精神病人安静下来,但副作用很大,许多病人失去方向感或者丧失了行为能力,处于植物状态甚至死亡。直到1960年,这种治疗方法才被停用。

小编短评:

最怕科学研究出了错,危害老百姓。脑叶白质切除术真是害人不浅。

钚的合成

有些科学家虽然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获奖依据不科学,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就是典型的代表。这怪不得他本人,而是诺贝尔奖委员会没有弄清楚获奖依据。

毫不夸张地说,费米是一个物理通才。无论是在理论物理学领域还是实验物理学领域,他都有卓越的贡献,比如,他是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的创立者之一、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者,负责设计建造了世界上首座自持续链式裂变核反应堆。光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理论就有“费米黄金定则”“费米-狄拉克统计”“费米液体”“费米常数”等。

1938年,由于发现了一种人工放射性元素,费米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实际上他没有论证这种人工合成新元素的存在。

在当时的研究中,费米不断用慢中子照射铀原子,铀经中子照射后产生了一些β-放射性粒子。他自以为发现了新元素,并激动地把这些观察到的元素命名为钚。但是,他完成的并不是新元素的合成,而是原子核裂变——铀原子被中子击中后分裂成了质量更轻的碎片。

直到1940年,让费米和诺贝尔奖委员会欣喜的超铀放射性元素——钚才真正被制成。

小编短评:

费米在物理学领域的成就足以问鼎诺贝尔奖,只是他在1938年获诺贝尔奖被证明是张冠李戴了。

神经系统网状学说

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一次被两个人——意大利生理学家卡米洛·高尔基和西班牙神经组织学家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摘得。他们都在神经组织学领域颇有建树,但有意思的是,两人对神经系统结构所持的观点完全相反。

当时,对于神经系统的结构人们众说纷纭,主要的矛盾集中在“神经细胞之间到底是相互独立的还是相互融合的”这个问题上。高尔基是神经系统网状学说的支持者,认为神经细胞之间是相互融合的,整个神经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网络,而卡哈尔是神经元学说的支持者,认为神经细胞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存在一个个独立的神经元。两人在学术上的争辩是针锋相对、谁也不让谁的。

那么,为什么截然不同的两种理论会同时获奖呢?

据说,当时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大多数成员更加认可卡哈尔的观点,但基于双方都不得罪的老练外交策略,他们最终选择让高尔基和卡哈尔同时获奖。

结果,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现场,两人又掐起来了——高尔基在获奖致辞时,一直抨击卡哈尔的理论。然而,时间最终还是证明了卡哈尔及他的神经元学说是正确的,神经系统网状学说闹了个乌龙。

小编短评:

尽管高尔基获奖的理论是错误的,但我们无法否定高尔基对神经科学乃至整个医学界所做的贡献:不仅发现了高尔基复合体,还在疟疾和肾脏功能方面有重要的研究突破。谁没犯错的时候呢。

杀虫剂DDT

害虫最讨厌了,不仅危害粮食作物,还传播疟疾、伤寒等疾病。于是,瑞士化学家保罗·米勒出马对付它们。他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因此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当时,DDT杀虫的效果非常好,蚊、蝇、虱子明显减少了,庄稼长势良好,斑疹、伤寒等疾病几乎绝迹,疟疾和脑炎的传播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士兵们甚至将DDT直接喷洒在人们身上,以消除传染病。但是,从1970年开始,DDT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为什么受欢迎的DDT会被打入冷宫呢?

原来科学家们发现DDT不能真正有效地杀虫,它的使用让虫子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而且,DDT是一种可怕的“生物杀手”,在杀虫的同时,也会杀灭其他生物,同时富集在生物体内,危害人类健康,还对环境有巨大的破坏作用。

小编短评:

幸好及时发现了DDT的危害,不然还不知道这个家伙要害多少生物呢。

告诉你哦,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评委们都后悔了,他们公开表示,为将194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DDT的发明者米勒而感到羞耻。

被遗漏的“诺奖得主”

爱科技创新的你们,是不是一直把诺贝尔奖得主当作自己的偶像呢?可是有些你们敬佩的对象并不是他所研究领域的集大成者。由于诺贝尔奖选错了授奖对象,那些真正应该获奖的科学家被遗漏了。

贝斯特与夏芝

由于发现了胰岛素,弗雷德里克·班廷和约翰·麦克劳德获得了192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而他们获奖后不久,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异议,因为在进行胰岛素实验时,作为所长的麦克劳德根本不在现场,更激起公愤的是,班廷的真正合作者查尔斯·贝斯特不在获奖名单中。这多么不公平呀!

同样的,作为合作者,夏芝也被诺贝尔奖评委遗忘了。夏芝与赛尔曼·A·瓦克斯曼合作发现了链霉素,可195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只授予了赛尔曼·A·瓦克斯曼。

乔斯林·贝尔

1967年的一天,英国剑桥大学的女研究生乔斯林·贝尔发现了一种奇怪的脉冲信号,这种信号间隔的时间非常短。贝尔将这个发现告诉了导师安东尼·休伊什。经过研究,他们察觉这种脉冲信号来自太空。

1968年1月,关于这个发现的论文刊登在杂志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之后,休伊什和其他天文学家一起确认,脉冲信号来自于当时人们还不熟悉的天体——脉冲星。

脉冲星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60年代四大天文学重要发现之一。凭借这个发现,休伊什获得了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他一起获奖的是改进射电望远镜的赖尔。令人遗憾的是,脉冲星的直接发现者——贝尔不在获奖人员之列。

事实上,在脉冲星的发现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贝尔。休伊什曾一度认为脉冲星的脉冲信号是外星人发出的,而贝尔推断信号源是一颗旋转的恒星,但因她仅仅是一名研究生,成果被“窃取”了。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

另一个被诺贝尔奖评委“抛弃”的女人是英国物理化学家与晶体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20世纪50年代,她用X射线测晶法获得了DNA的第一张照片。然而当时科学界歧视女科学家,富兰克林的领导威尔金斯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照片给了实验室另外两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和佛朗西斯·克里克,根据照片,他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1962年,威尔金斯、沃森和克里克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富兰克林在这之前就因癌症去世了。很多人觉得如果富兰克林还活着,那这个奖应该属于她。

门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没能获得诺贝尔奖应该是诺贝尔奖史上最令人震惊和遗憾的事情。这位俄国科学家发现了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此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本来,诺贝尔奖委员会打算将19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这位大师,但委员会中有一个人不同意。最终,这位伟大的化学家无缘诺贝尔奖。

尼克·赫伦亚克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Blue LED),并因此带来了新型节能光源。但科学界不少人质问,为什么不把奖项颁给尼克·赫伦亚克?他在1962年就发现了发光二极管。

当时尼克·赫伦亚克只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名普通研究人员,他制造了第一颗红光LED,并认为未来还会有能够发出其他波长的光的LED,也就是说,LED将发出很多种不同颜色的光,未来白炽灯一定会被LED取代。

小编短评:

这些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却做出了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们,我们要记住他们哦。

猜你喜欢

菲比医学奖费米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童话般的美好世界——菲比·瓦尔作品欣赏
果蔬PARTY
费米气体光晶格模型的渐近轨线
费米:假装是司机
费米:假装是司机
菲比熊 BCES4002A
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梯状光晶格中自旋轨道耦合的排斥费米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