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洪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2017-01-18许继文李金霞曹洪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桃仁阴虚红花

许继文,李金霞,曹洪欣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3.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 100029)

【临证验案】

曹洪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许继文1,李金霞2,曹洪欣3△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3.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 100029)

曹洪欣教授对干燥综合征证候演变规律见解独到,善于动态把握疾病变化而综合调治疗效显著。他认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不仅应从滋阴润燥入手,更当注重痰湿、瘀血、毒邪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阴虚血瘀、湿热蕴结、实邪郁久化毒的复杂病变机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会厌逐瘀汤、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解毒活血汤等经方化裁,平中见奇。故结合验案总结导师经验,探索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论治规律,以飨同道。

名医经验;干燥综合征;滋阴润燥;活血化瘀;化痰祛湿

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高度淋巴细胞浸润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1]。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血液、神经、消化等多个系统,引起胰腺、肺、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伤,临床以口干舌燥、目干涩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低热、紫癜样皮疹、关节疼痛、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甚至引起肾损害、肺功能异常等。根据其是否继发于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和系统性硬化病等,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属于中医“燥证”“痹症”“痛风”“虚损”等范畴。

西医治疗本病主要是替代和对症治疗,运用改善口干、眼干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一般对于仅见外分泌腺体分泌过少的患者疗效较好,而对全身病变或合并有内脏损害者疗效不理想,且需长期服药副作用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辨病与辨证结合,整体调节与标本兼治并重,具有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独到优势。曹洪欣教授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治疗干燥综合征重视整体调节,灵活辨证,标本兼治,疗效显著,现结合验案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干燥综合征的特点是发病缓慢、迁延难愈、病机虚实错杂,以阴虚为本,燥热、血瘀、痰湿为标。

1.1 脏腑亏虚,肾、肝、肺、胃阴虚多见

患者多为中老年女性,素体阴虚,积劳内伤,精血津液耗损渐至脏腑亏虚,其中以肾、肝、肺、胃阴虚多见。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阴不足不能濡润脏腑形体官窍,可见形体消瘦、骨蒸发热、夜半口干;肝在体合筋开窍于目,肝阴不足则筋脉不得濡养,而目干涩、肢体拘急疼痛;肺在体合皮,在液为涕,肺津不足则可见皮肤枯槁、口干鼻燥;胃喜润恶燥,阴液亏虚、胃失濡润和降则口干不欲饮,胃脘隐痛或痞满不舒。

1.2 燥热内盛,内外之分

一是真阴亏虚,火热偏亢。《王氏医存》中提到老人真阴不足、津液既亏故多燥证[2]。概年老体衰、素体阴亏之人易耗伤阴津、燥邪内生;二是素食肥甘辛辣,燥热内生,或情志抑郁、郁而化热、火灼津液则生燥,以上二者均为内燥;三是燥热外袭,或外感六淫、积而化热、燥火相结、脏腑失润形成燥证,此为外燥。内外燥邪合而为病,病情缠绵难愈。

1.3 病久气血不畅、燥热化痰,病变丛生

燥证病情迁延、病势缠绵,久则气机郁滞,营血及津液运行不畅,化生痰浊瘀血;加之燥证阴虚火旺,煎灼津液,津血浓缩,痰瘀凝聚形成虚实夹杂征象。疾病发展过程中,燥热、气滞、血瘀、痰浊互为因果,既可罹患局部又可影响全身。

该病虽病机多端,但其根本为脏腑阴亏气虚、火热内盛、血脉瘀阻、炼液成痰、虚燥火瘀痰错杂合而为患,治疗当把握病机主要矛盾,理法相应,随证处方。

2 辨证论治

2.1 阴虚血瘀会厌逐瘀汤治之

本病以脏腑阴虚为主,病情迁延日久则伤及气血。气郁无力推动血行,加之内生燥热煎灼血液必生瘀血,患者多以口、咽干燥甚、舌痛就诊,且舌暗红苔少,脉弦细。会厌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是治疗会厌血瘀的主方,方由桃仁、红花、桔梗、生地、当归、玄参、柴胡、枳壳、赤芍、甘草等组成。《灵枢·刺节真邪》言:“阴气不足则内热……舌焦唇槁,腊干嗌燥。”治疗干燥综合征当以养阴扶正为本兼以活血祛瘀,药用生地、玄参清热益阴,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活血养血,柴胡、枳壳、桔梗升降气机,引药上行直达病所。

2.2 湿热蕴结,上中下通用通风方化裁

本病病机本虚标实,脏腑阴虚为本,火热化燥为标,湿热瘀血为变[3],症见周身关节、肌肉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四肢皮肤瘾疹瘙痒、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实邪为患,湿热不除急于补阴则加重实邪内生,故临床施治当以祛除湿热为先,以上中下通用通风方(朱丹溪《丹溪心法·痛风》)化裁。药用黄柏、苍术、桃仁、红花、桂枝、防己、川芎、羌活、威灵仙、天南星、白芷、龙胆草、神曲等。羌活、桂枝、威灵仙、苍术、天南星、白芷疏散湿邪于上;龙胆草、黄柏、防己清泄湿热于下;神曲、桃仁、红花、川芎行气消滞于中,兼活血化瘀之功。

2.3 实邪郁久化毒,解毒活血汤加减

干燥综合征虽以阴虚为病机关键,但疾病日久,湿热蕴结,日久化为浊毒,浊毒入血,血络瘀阻。症见目赤、周身关节热痛甚、皮肤紫癜、腮腺反复肿大,舌紫暗或见瘀斑、苔黄厚、脉弦数。解毒活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药用连翘、桃仁、红花、当归、枳壳、葛根、赤芍、柴胡、甘草、生地加减。连翘、生地、葛根、柴胡、甘草凉血解毒、清热散邪、养阴增液,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活血养血,佐枳壳调畅气机。

3 典型病案

案1:傅某,女,60岁,2014年3月22日初诊:目干涩无泪,口干甚而黏2年余,自汗,口中异味,时心悸、乏力,夜尿3~4次。高血压病20余年,高脂血症、下肢静脉栓塞2年余。抗核抗原(ENA)抗体检测示抗Sm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抗体阳性,血压140/80 mmHg,舌淡紫暗、苔白厚、脉沉滑时律不齐。诊断干燥综合征,辨证属气阴两虚、血瘀痰浊证,治则益气养阴、祛瘀化痰,方用会厌逐瘀汤合二陈汤化裁:桃仁、当归、玄参、党参、竹茹、茯苓各15 g,黄芪30 g,红花、桔梗、生地、法半夏、陈皮、甘草各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5月11日复诊:目干、自汗、乏力减轻,精神好转时有目眵,仍口干而黏,时心悸,夜尿2次。血压156/90 mmHg,舌紫暗、苔薄白黄干、脉沉滑。继以会厌逐瘀汤加减:桃仁、当归、玄参、柴胡、枳壳、赤芍、茯苓各15 g,生地12 g,夜交藤30 g,草决明20 g,红花、桔梗、黄柏、甘草各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服药2周后患者心悸不显,仍眼干、口干、口黏,继以会厌逐瘀汤化裁3周。6月21日再诊:眼干、口黏减轻,自汗,夜尿1次,嘱其服知柏地黄丸调护。3个月后随访目干、口干、口黏好转,给予益胃汤加减调护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阴虚故见目干涩无泪、口干;气虚故见自汗、乏力;血瘀痰浊并见,故出现下肢静脉栓塞、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舌淡紫暗,苔白厚,脉沉滑时律不齐,为阴虚血瘀痰浊之象。方用会厌逐瘀汤合二陈汤化裁,以行气活血、养血润燥、祛瘀化痰。气不行则瘀血不去,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活血与养血并用,行气与祛瘀并重。二诊患者阴虚、气虚、痰浊之病机已去大半,故去党参、黄芪、竹茹、法半夏,陈皮,但血瘀凸显并兼热象,继用会厌逐瘀汤加黄柏清热,草决明平抑肝阳。后给予知柏地黄丸、益胃汤调护,清热养阴生津。

案2:刘某,女,58岁,2013年5月11日初诊:1月4日于上海交大仁济医院确诊“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现目干、口干甚,手指、足趾关节疼痛、肿胀感,时耳鸣,自汗,言语不甚清晰,晨起3~5时心悸、睡眠不佳。现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1 g/片,每次2片,每日2次,白芍总苷胶囊0.3 g/片,每次2片,每日2次。实验室检查示类风湿因子阳性,抗Sm抗体阳性,舌暗红、苔薄白黄干、脉弱,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辨证属湿热蕴结、血瘀痰阻,方用上中下通用痛风方:黄柏、苍术、天南星、桂枝、红花、神曲、龙胆草、甘草各10 g,威灵仙、秦艽各20 g,桃仁、羌活、玄参各15 g,生龙骨30g先煎,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嘱停服白芍总苷胶囊,硫酸羟氯喹片减量为0.1 g/片,每次1片,每日2次。6月7日复诊:目干、口干、手足关节肿胀疼痛减轻,言语渐清晰,晨起3~5时心悸好转,但时有胃中冷,时手颤,睡眠不实,踝周麻木感,唇周色暗,情志抑郁。舌淡红稍紫、苔薄白黄、脉弱。辨证属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治宜疏肝理气、通络止痛,大柴胡汤加减:柴胡、枳实、黄芩、白芍、郁金各15 g,炒麦芽、威灵仙、夜交藤、生龙骨先煎各30 g,秦艽20 g,清半夏、元胡、桔梗、甘草各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嘱停服硫酸羟氯喹片。7月6日再诊:手足关节疼痛不显,踝关节灼热麻木未作。睡眠好转,但晨起心悸心烦,胃中冷感减轻、肢冷仍口干,舌淡暗裂纹,苔薄白黄,脉弱。辨证属气滞血瘀、阳郁不伸,治宜活血化瘀、疏肝行气。方药给予会厌逐瘀汤:桃仁、柴胡、枳壳、玄参、赤芍各15 g,红花、桔梗、生地、桂枝、甘草各10 g,百合、柏子仁各20 g,炒麦芽、夜交藤各3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8月6日复诊:口干、心烦、心悸减轻,偶有足趾关节疼痛,胃脘胀,眠差,舌淡红稍紫,苔薄白,脉弱。辨证属瘀血内阻,治宜活血化瘀、滋阴清热,方药给予解毒活血汤化裁:连翘、秦艽各20 g,桃仁、当归、葛根、赤芍、柴胡、枳壳、茯苓、石斛各15 g,夜交藤30 g,红花、玄参、甘草各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半年后随访,患者目干、口干明显好转,但仍时有情志抑郁,手足关节疼痛遇阴雨天加重等症发作,以大柴胡汤、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减调护,巩固疗效。

按:本案为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干燥综合征,为湿热蕴结筋脉,留注关节,血瘀痰阻。方用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减,清热化湿,活血祛痰,加玄参清热养阴,生龙骨平肝潜阳。患者复诊目干、口干、手足关节肿胀疼痛减轻,言语渐清晰,晨起3~5时心悸好转,湿邪已去大半,但时有胃中冷,时手颤,睡眠不实,踝周麻木感,唇周色暗,情志抑郁,可知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方用大柴胡汤调理肝气,加威灵仙、秦艽以增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元胡、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生龙骨、夜交藤平肝潜阳、养心安神。7月6日三诊,病症以气滞血瘀、阳郁不伸为主要矛盾,治以活血化瘀、疏肝行气之法,给予会厌逐瘀汤化裁,治疗过程中激素逐渐减量直至停服。随访半年患者时有气滞、血瘀等病机存在,病势缠绵,继服前方调护,患者外分泌腺体分泌减少的症状得到缓解。该病例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在治疗干燥综合征同时,应考虑原发疾病病情变化,分清主次,两者兼治,故首选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佚湿热渐去,患者仍气滞、血瘀、痰浊特征明显,用大柴胡汤化裁,重在疏肝理气,会厌逐瘀汤加减,滋阴活血化瘀。

干燥综合征属于难治性疾病,其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患者初诊时常合并激素治疗,曹洪欣中西医并重,依据中药治疗的效果合理撤减激素,结合激素加重阴虚的情况调整中药治疗方案。临床上患者常因神经、免疫调节异常变生他病,故注重治病与治人相结合,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机变化把握证候动态变化趋势,掌握疾病治疗方向,收效甚佳[3]。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2] 王燕昌.王氏医存[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3] 曹洪欣.中医心悟[M].北京:中国中国医药出版社,2013.

R593.2

A

1006-3250(2017)11-1639-03

北京市支持中央高校共建项目北京市重点学科(B-1102)-中医基础理论

许继文(198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医学博士,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证候与治法研究。

△通讯作者:曹洪欣,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与病毒性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E-mail:caohx898@163.com。

2017-05-19

猜你喜欢

桃仁阴虚红花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桃仁和酒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桃仁高粱粥治好我的瘙痒症
2型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研究
嘴唇干裂用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