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膏方用药特点探析❋

2017-01-18魏雅川李淑莉卢贺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膏方用药药物

刘 超,魏雅川,徐 静,李淑莉,卢贺起Δ

(1.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北京 100700; 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方药研究】

中医膏方用药特点探析❋

刘 超1,魏雅川2,徐 静2,李淑莉2,卢贺起2Δ

(1.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北京 100700; 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中医膏方应用的历史源远流长且疗效确切,逐渐成为慢性、虚弱性疾病的首选方剂。以目前常用膏方和经典膏方为基础,重点介绍补益类膏方。认为补药为主、补治结合,阴阳互根、补辅相助,注重整体、重视脾肾,顾全兼证、药对提效,重视药性兼顾口感等是其组成配伍特点。在此基础上按补阳类、补阴类、补气类、补血类及其他分型,结合具体膏方的临床应用特性,分析其间的具体组成、配伍等,有利于发掘传统膏方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促进膏方广泛合理的使用。

中医膏方;补益膏方;用药特点

膏剂(方)作为中医五大传统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历史悠久。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就记载了“肪膏”“脂膏”“彘膏”等外用膏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有“豕膏”“马膏”记载。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记载了“大乌头煎”“猪膏发煎”等内服膏方,为后世以膏治病奠定了基础。明朝时内服膏方极为兴盛,制法与临床应用趋于成熟[1]。清代至民国,膏方又以擅长滋补、性缓而润为临床所喜用,逐渐成为气血亏损、阴阳失和,又不能承受汤剂迅猛药力患者之首选。时至当今,膏方的使用已非常普遍。

膏方又名膏滋,《膏方大全》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膏方制法虽然不如汤剂、散剂简便,但与其相比较,药材是经过煎煮浓缩、添加特性辅料等制成,所以具有药物含量高、药材利用率好、膏体滋润、药效作用稳定持久等特点[2],特别适于虚弱、慢性病人长期服用治疗的需要。

本文通过对一些经典膏方和常用膏方的研究分析,浅谈其组成配伍选药特点,以求对膏方的临证使用有所裨益。

1 膏方配伍用药

1.1 补药为主,补治结合

膏方发展历史中曾出现以祛邪药为主药的膏方,如《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青膏和黄膏。但当今常用膏方多以补药为主,以调补机体为目的,在提高人体正气及抗病能力的前提下祛除疾病,体现中医“扶正就是祛邪”的理念,如养血归脾膏、人参养荣膏等,所以膏方具有“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的特点[3]。此外在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下,结合病人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也常选用适宜的药物加入膏方使用。如岭南人患病以夹湿夹瘀为主[4],常配伍活血理气、化痰祛湿的药物,对于血虚伴肝气郁结的妇女,常在补血药后加入疏肝理气之品等。

1.2 阴阳互根,补辅相助

人体出现气血阴阳虚损的状况时,往往不仅单纯表现为某一种虚损而是相互交杂。如阳虚者常伴有气虚,气虚者多致阳虚,阴虚者多易血虚,血虚者多致阴虚,因此补益阴阳气血的药物常相须为用。补阳药中常配补阴药,如参鹿补膏在淫羊藿、锁阳中加入女贞子、旱莲草,使其温而不燥,阴中求阳;补血药中常配补气药与活血药,如在当归、熟地、制首乌中加入黄芪、川芎,使益气生血、活而不瘀;补气药中常配理气药,如黄芪、党参、白术中加枳壳、陈皮,使补而不滞,体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5]的阴阳互根思想。

1.3 用药繁而有序,注重整体

膏方用药既要补虚又要祛邪组成药味常较多,临床用药二三十味的古方不在少数,如五福延寿膏用药32味,但其用药虽多仍需依据章法,做到繁而不乱、多而有序。刘永惠等[6]认为,可根据病变部位按经络循行路线,结合药物归经统筹考虑用药。如肺癌患者咯血可选入肺经的前胡、百部、牛蒡子、桑叶等。此外,膏方用药时常补消兼顾、寒热并用等,以达到纠其偏正、平衡整体的目的。如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的名方一贯煎,以滋补肝肾阴的生地、麦冬、北沙参为主,同时配伍川楝子达到“寓疏于补,条达肝木”的组方目的[7]。又如在补血类膏方中加入川芎、丹参、鸡血藤,在补气健脾药中加入砂仁、枳壳、陈皮等使之补而不滞,注重整体。

1.4 重视脾肾,顾护先后天

肾为先天之本。《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生命活动的根基,脾为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因此既要顾护肾脏又要顾护脾脏,使精髓足以强中,水谷充以御外。所以膏方治疗阴阳偏衰、精气不足时常需从补肾入手,同时兼顾脾脏。如《仁术便览》所载五福延寿膏,尤适宜肾虚且中土亦弱者。中焦脾胃为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膏方所载精微全赖脾胃运化输布五脏。因滋阴药物多滋腻碍胃,常佐以炒神曲、炒麦芽、炒谷芽、砂仁等健脾助运之品。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的理脾和胃除湿膏,全方组成顾护脾胃,功力和缓,宜于久服而不伤脾胃。

1.5 顾全兼证,药对提效

膏方选用药物较多,因而可以照顾到所有兼证达到全面兼顾的效果。组方配伍多用药对,以简化繁,出奇制胜。如主治虚损的巨胜子膏以“酸枣仁、柏子仁”联用,达宁心安神之效;龟鹿二仙膏以“龟板胶、鹿角胶”合用,填补精血,益气壮阳。《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中的千金保胎膏以“当归、白芍”同用,增强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之功。

1.6 重视药性,兼顾口感

中药药性理论是医家运用于膏方组方选药的重要依据。如附子理中膏以干姜、人参等温热性药物治疗脘腹冷痛之阴寒证。甘味能补、能和、能缓,膏方中的补益药以甘味药居多。由于膏方的服用时间通常较长,口感非常重要,味道不适患者往往难以坚持服用。口感较好的大枣、龙眼肉、罗汉果等药,常被用来调节口感,如多种秋梨膏配方中大枣多被使用。

2 补益膏方

2.1 补阳类膏方

补阳类膏方如参鹿补膏、巨胜子膏、固本健阳膏等。这类膏方组成中附子、肉桂等温补全身的药物运用较多,肉苁蓉、补骨脂、菟丝子等补肾助阳、益精添髓的药物也被广泛运用。如女性所用膏方常选用菟丝子、覆盆子、肉苁蓉,男性所用膏方常选用淫羊藿、巴戟天、益智仁、蛇床子;腰酸膝软者可选择含有补骨脂、续断、狗脊、牛膝等组方,大量补阳药中加几味滋阴之品,如女贞子、旱莲草等滋益肾精,使全方配伍达阴阳平衡。

2.2 补阴类膏方

补阴类膏方常用的有六味地黄膏、一贯煎膏、二冬膏等。如六味地黄膏是中医补肾阴的代表方,内含熟地、山萸肉等补肾阴的药物;一贯煎膏中有北沙参、麦冬以“滋肺阴、养肾精”;二冬膏选用麦冬、天冬,二冬皆有清热滋阴、生津润燥、润肺止咳之功,两药合用其功益彰。故川贝母、桔梗、百合、款冬花等滋阴润肺止咳的药物常常配伍使用,多种秋梨膏的组成配方也遵此理。

2.3 补气类膏方

补气类膏方常用的有补中益气膏、参苓白术膏、参术膏等,这一类膏方最常用的补气药有党参、黄芪、白术、甘草、人参、山药等,四君子汤为这类膏方的基础方。对于气虚下陷的脱肛、久泄、崩漏等症常用大量黄芪以升阳举陷,如补中益气膏;对于脾虚泄泻的常选白术、山药等能健脾益气止泻的药物,如参苓白术膏。

2.4 补血类膏方

补血类膏方中常见的有复方阿胶膏、养血归脾膏等。这类膏方选用的补血药主要有草本的当归、熟地、炙首乌、大枣以及血肉之品阿胶、乌鸡等。补气药黄芪、人参、党参等使用频次也很高,如补血代表方当归补血汤仅有当归、黄芪2味药,且黄芪的用量数倍于当归。养血归脾膏用党参、黄芪、炒白术补气以生血。在补血药中加入补气药来促进血液生成,是中医“气为血帅,气能生血”理论的具体体现。

2.5 其他

临床除单纯的益气、补血、滋阴、壮阳膏方外,还常常根据患者情况辨证论治、综合考虑甚至四者兼顾。目前常用的气血双补类膏方有十全大补膏、两仪膏、八珍益母膏等,常用的阴阳同补膏方有五子衍宗膏、延龄育子膏等。

3 思考

膏方的药物选择与剂型、药效有明显的关系。因目前膏方以补润、服药时间较长为特点,所以膏方药物组成也必须符合其需要。一是补益药使用比较多,为使有效成分尽量溶出,故煎煮时间较长,以致一些有效成分易挥发或不稳定的中药不宜选用,如薄荷、冰片等;二是西洋参、鹿茸、麝香等贵重细料药为充分利用,常打成极细粉在收膏时才混入成药;三是膏方注重膏体滋润、口感,胶类药和含糖多的药多被使用,可在促进膏体成型和改善口感等方面发挥作用。此外,有去除药胶类腥味的黄酒及替代糖类的木糖醇、阿斯巴甜等辅料也被广泛使用;四是膏方多为长期服用之剂,毒性药物选用当慎,非用不可时也要选用毒性小或炮制减毒后的饮片,如十补膏中以炮附子温中壮阳。

研究中发现,膏方普遍用药繁多,可否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简化处方,目前临床有专家进行了探索。秦亮甫[8]在运用膏方治疗糖尿病时,滋阴补肾的六味地黄丸方与益气补血的八珍汤方均是取材于经典方,但在具体运用上又结合现代病证特点、化简使用等,可见经典方的研究创新对膏方的发展非常重要。

结合现代制备工艺的研究,膏方在提取效率、提升出膏率、质量监控等方面都已有长足的进步。随着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和生物药剂技术的深入研究,制剂缓释、控释技术逐渐成熟,可以使不稳定的药物释放变得可控,扩大治疗病症的范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延长其在体内有效治疗的药物浓度等[9],对于膏方扩大用药范围、减少服药量及延长用药间隔等方面都会大有帮助。膏方是诸多剂型中的1种,有其特点和适应范围,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加强膏方在临床辨证与临床疗效、保健与健康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使中医膏方的应用更加适应于当今大健康“健康中国”的时代环境[10]。

[1] 赵艳. 明代内服膏剂与酒剂探究 [J].北京中医药,2013,32(10):786-788.

[2] 顾国龙,张梓岗. 论膏方在当今调治中的思路 [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56 -1557.

[3] 胡冬裴. 试论中医膏方之源流 [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7(4):9-10.

[4] 何嘉慧,徐福平,管桦桦,等 杨志敏岭南膏方临证经验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23(4):580-581.

[5] 李志庸. 张景岳医学全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575.

[6] 刘永惠,常靖,郑清莲,等. 从络病理论论治肿瘤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4(19):3098-3099.

[7] 卢贺起,李淑莉,魏雅川,等. 中医名方一贯煎对运动应激疲劳小鼠激素、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杂志, 2016, 11(增刊):45-47.

[8] 顾锂铀. 秦亮甫教授运用膏方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J].吉林医药,2011,31(6):508-511.

[9] 魏树礼,张强.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348.

[10] 胡镜清. 期待的力量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9(1):3.

R283.6

A

1006-3250(2017)11-1633-02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YZ-1532)-基于中医肝肺“气交”理论构建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医诊疗方案的研究

刘 超(1985-),男,中药师,理学学士,从事中药方剂的研究。

△通讯作者:卢贺起,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方证基础及中药药理研究,Tel: 010-64089015,E-mail: lw11030918@sohu.com。

2017-05-08

猜你喜欢

膏方用药药物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服用膏方不适怎处理
冬令进补有膏方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冬来到,膏方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