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2017-01-18李卫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选穴督脉情志

李卫国,付 星,杜 渐

(1.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附属铜梁中医院针灸科 402560; 2.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 针灸科,北京 100020; 3.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针灸研究】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李卫国1,付 星2,杜 渐3△

(1.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附属铜梁中医院针灸科 402560; 2.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 针灸科,北京 100020; 3.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境障碍,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针灸治疗该病疗效明确、毒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目前多应用传统针刺、电针、头针、耳针等方法。对其作用机制,现代医学多从神经递质、信号通路及内分泌、免疫系统等角度展开研究。从中医理论出发,可从治疗选取经络及穴位探讨其机理。总结针灸临床治疗该病所选的经络及穴位可发现,一方面选穴突出中医扶阳抑阴的大法,即从提升阳气、推动气血着手,如督脉及印堂、百会等;另一方面选穴从理气解郁、调理情志、改善症状出发,如足厥阴肝经及内关、三阴交等。总结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中医机理,归纳其辨证选穴规律,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高效率提供参考。

抑郁症;针灸;选穴规律;理论探讨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种心境障碍。随着社会发展,抑郁症近年在疾病谱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因其伤残率、复发率较高,对患者心身健康及家人生活影响较大,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年国内学者对抑郁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抑郁症在国内不同地区时点的患病率达2.70~4.52%,终生患病率4.75~7.37%[1-7]。目前西医治疗抑郁症多以药物为主,临床一线抗抑郁药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但药物存在副作用大、患者依存性低等问题。中医学对抑郁症的治疗有中药、针灸、情志相胜等多种方法,疗效确切,具有副作用低、依从性高等优势。其中针灸在抑郁的治疗中疗效明显,机体副作用少,较之于药物治疗患者更易接受。本文将结合现代研究从中医理论进行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1 中医学对抑郁的认识

中医虽无“抑郁”一词,但多以“郁”命名因气机郁滞、情志不舒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多有善哭易怒、情绪波动、心境烦闷等表现。《灵枢·本神》中有“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的论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五郁”,并有“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的治法。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火、食、湿、痰六郁,并进行了系统论述。张介宾在《景岳全书·郁证》明确提及“情志之郁”及“怒郁、思郁、忧郁”的分类。江灌在《名医类案》中已有使用心理疗法治“郁”的医案。何梦瑶、叶天士、李中梓等医家亦重视情志因素和心理疗法在治“郁”中的作用。

但要注意的是,中医古籍中的“郁”与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状不尽相同,可以认为前者为广义之郁,后者为狭义之郁。中医典籍中的“郁”包括因气机不畅、血气停滞、饮食积滞等多种以郁结、滞留、不通、凝滞为内在病因或外在表现的症状,包括但不仅限于情志郁结。因此在治疗时也应根据具体情况,施以行气理气、散结化瘀、利湿化痰、温寒散结等治法。而抑郁状态则与脏躁的“喜悲伤欲哭”、百合病的“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等情绪、认知症状类似,在辨证施治时多从情志症状入手。根据患者情况,临证多辨为以肝气郁结为主的实证,或以心脾气虚为主的虚证,多责于肝、心、脾等脏器,不外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等病机。

2 针灸治疗抑郁症现状

目前针灸治疗抑郁症多应用传统针刺、电针、头针、耳针及针药结合等多种方法,治疗范围除抑郁症外,还涉及脑卒中后抑郁、慢性疾病伴随抑郁、产后抑郁等多种抑郁状态。有学者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认为,传统针刺疗法治疗重性抑郁有效,电针治疗重性抑郁、针刺合并耳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与氟西汀相当[8]。治疗时最常选取的经脉有督脉、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等,选取穴位多为百会、内关、印堂、神门、三阴交、合谷等。有学者对近10年相关文献中针灸治疗抑郁症的选穴频次进行统计,最常选择的前10个穴位依次为百会、印堂、内关、三阴交、太冲、神门、足三里、四神聪、神庭、合谷[9]。而在具体施治时,即可根据患者中医证型选取不同主穴及配合穴位,也可应用标准化针刺处方进行治疗。有学者认为,应根据抑郁症患者具体中医证型如肝郁气滞、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等,总结经脉取穴及部位取穴规律进行治疗[10]。

3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现代医学机理

针灸对抑郁症的疗效引起学者关注,近年来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一般认为,针灸治疗抑郁症有多靶点、多途径等特点,主要通过改善机体的内分泌、神经递质、神经肽、免疫功能等起效。如动物实验表明,针刺可调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紊乱,从而达到减缓抑郁状态的作用[11-12]。总体来说,针灸对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氨基酸类等多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海马、额叶等脑区,某些特定信号传导通路均可造成影响,进而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最终达到改善抑郁症情绪、行为等外在异常的治疗目的[13-15]。

4 针灸治疗抑郁的中医理论

针灸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对其中医机理,可从所选经络、穴位等角度进行探讨。

4.1 所选经络

督脉、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等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常选经络。督脉沿脊上行,经行颅脑,“贯脊属肾”,统领各个经脉,贯穿五脏六腑,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意志减退,而刺激督脉、助阳上行,正是体现中医治疗该病时扶阳而抑阴的大法。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循行巅顶,本经不利则易肝失疏泄、情志不畅。选肝经治疗该病可疏肝理气、调理情志,能有效疏肝理气、调节情绪。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脾为后天之本,抑郁症患者多有食欲减退、失眠易疲等症状,从脾经选穴可健脾宁神,改善相关症状。心包代心受邪,手厥阴心包经“下膈,历络三焦”,刺之可宁心安神。

4.2 所选穴位

印堂通于督脉,刺之可推动督脉气血运行,治疗抑郁症选取本穴可畅达气机、宁心安神。百会属督脉,“三阳五会”位于巅顶,与脑相通,“气在头者,止之于脑”(《灵枢·卫气》)。针刺该穴可提神醒脑,平衡阴阳。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针灸甲乙经》),主治情志不畅,气机失调,可有效调节抑郁症的核心情志症状。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针刺该穴可补益肝肾、改善睡眠。针刺太冲可安神宁心,针刺神门可补益心气,针刺足三里能健脾和胃,针刺四神聪能安神健脑。

5 结语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针灸治疗抑郁症疗效明确、毒副作用小、且具有价格低廉、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势。对其作用机制,现代医学多从神经递质、信号通路及内分泌、免疫系统等角度展开研究。从中医理论出发,可从治疗选取经络及穴位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总结针灸治疗该病所选的经络及穴位可发现,一方面选穴突出中医扶阳抑阴的大法,即从提升阳气、推动气血着手,如督脉及印堂、百会等;另一方面选穴从理气解郁、调理情志、改善症状出发,如足厥阴肝经及内关、三阴交等。总结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中医机理,归纳其辨证选穴规律,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高效率提供参考。

[1] 石其昌,章健民,徐方忠,等.浙江省 15 岁及以上人群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4):229-236.

[2] 马辛,李淑然,向应强,等.北京市抑郁症的患病率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40(2):100-103.

[3] 崔利军,栗克清,江琴普,等.河北省2004~2005年抑郁症的现况凋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40(3):140-143.

[4] 柳宏宇,李喜泼,霍绪平,等.保定市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19(1):50-51.

[5] 张敬悬,卢传华,唐济生,等.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3):161-167.

[6] 王培龙.山东省胶州市成年人抑郁症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153-154.

[7] 王圣海,逄淑涛,王冠军,等.青岛市城乡居民抑郁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6):417-420.

[8] 钟宝亮,黄悦勤,李会娟.针灸治疗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9):641-647.

[9] 邹佐强,钱文中,周伟.针灸治疗抑郁障碍的取穴规律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7,23(10):55-57.

[10] 赵晓阳.针灸治疗抑郁症辨证治疗规律的文献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6:34-37.

[11] 袁权,诸毅晖,裴钰,等.针刺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整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796.

[12] 朱黎婷,田占庄.电针对急性手术创伤大鼠下丘脑及海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3,38(5):369.

[13] 乔瑞瑞,燕平.针灸治疗抑郁症机理的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15(2):76-78.

[14] 刘上上,赵红,毕爽丽.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119-122.

[15] 乔丽,张耀.针刺治疗抑郁症机理及临床选穴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2017,26(1):55-57.

R749.4

A

1006-3250(2017)11-1596-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403501)-抑郁症患者的中医人格特征及“喜”“忧”情志激活后脑电差异的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预探索项目(7163236)-“喜”“忧”激活“五态人”情志体验的脑电差异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72249)-中医人格特征中“阴”“阳”属性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李卫国(1972-),男,重庆铜梁人 ,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针灸治疗急慢行疼痛性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杜 渐(1986-),男,助理研究员,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心理学、中医人格体质及情志相胜理论研究,Tel:010-64093237,E-mail:djtianlai@163.com。

2017-05-12

猜你喜欢

选穴督脉情志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