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装领域投资机会聚焦六大类

2017-01-17金就砺

农经 2017年1期
关键词:农机秸秆资本

文| 金就砺

农装领域投资机会聚焦六大类

文| 金就砺

对于农机装备行业来说,今后三年将是重大项目的集中出台期和实施期,也将是资本进入农机装备领域重要的参与和布局周期。

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再次重点提到“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农业供给侧将定位于需求和市场,重点要解决的是农业产业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与我国综合国力极不相称。三产里面,第一产业的农业发展规模和水平远远落后于第二、第三产业,这也是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具体表现,补齐农业短板需要长期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资本进入农业的机会将长期存在。

供给侧改革提速农业装备投资值得关注

若要将农业领域一系列的“十三五”规划落地,真正实现“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国家必然加大对农机装备领域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按国家政策的实施节奏,2017—2020年将是“十三五”规划的落地期,对于农机装备行业来说,今后三年将是重大项目的集中出台期和实施期,也将是资本进入农机装备领域重要的参与和布局周期,如果错过了这个周期,下一个风口到来估计要再等五到十年的时间。

国内农机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农机工业协会行业统计报表

相对于农业的其他细分领域,农业装备领域对资本方的吸引力的确不算大。而在有限的资本跨界进军农业装备的案例中,无不对产业整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早期的案例中,北汽福田是典型的跨界竞争者,并且也可以说是纯财务投资人,是跨界资本进入农机后最成功的典范,后来进入的东风汽车、奇瑞汽车、江淮动力、常发集团等都在效仿福田汽车的投资模式。

北京福田汽车在重卡业务取得辉煌的成功之后,于1989年进入农机装备制造领域,在山东潍坊组建了福田雷沃重工集团。其时正是中国城镇化刚刚起步,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劳动力初现短缺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开始季节性劳动力缺乏,尤其是每年麦收的时候,许多城市打工的人要返乡收小麦,每年到麦收季节,城市里很多工厂会停工,福田选择投资的第一款产品是2公斤喂入量的小麦收获机,目的是解决麦收季节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很快雷沃重工就超越竞争对手一跃成为国内收获机行业的老大。之后雷沃重工相续进入拖拉机、水稻收获机、玉米收获机、农机具、工程机械、多缸柴油机、车桥等全程机械化和全产业链,2012年销售规模超越第一拖拉机股份公司,成为国内农机装备制造业的领军者。2014年雷沃重工开始海外扩张,相续收购意大利农机企业马特马克,国宝级品牌阿波斯和高登尼,从而实现了国内企业向全球化企业的华丽转身。

更近一些的成功案例,则直接缔造了农业装备领域的另一个巨头。2014年,中联重科联手弘毅资本并购奇瑞重工。奇瑞重工是奇瑞汽车在国内打造的农机制造业务,2009年才进入农机领域,但发展速度和取得的业绩在行业内属于佼佼者。

弘毅资本是国内顶尖的投资公司,也是中联重科的第二大股东,在资本运作和国际化战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联想控股旗下的这家投资公司曾在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工业明珠”CIFA公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机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这笔交易中,弘毅资本“砸”下6.96亿元。弘毅资本的加入迅速引起了投资界的高度关注,外界对弘毅资本的参与并购也出现很多质疑。但事实证明联想控股的这家资本眼光独到,并购后中联和弘毅联合对奇瑞重工进行改造,并改名为中联重工,后来又再次改名为中联重科,三年的时间里,中联重科农装业务发展成了可与雷沃重工正面抗衡的农机新巨头。这笔投资不但在交易中让弘毅资本实现十几倍的收益,另外也直接挽回了弘毅资本在投资中联工程机械业务上的损失,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以上两个案例一个是实业资本投资实业的成功案例,一个是资本和实业联合投资实业的著名案例,两起投资不但打造了两个国内农机商业巨头,而且由于这两家企业的竞争,也直接带动了国内农机装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需求升级换代。

主要发达国家于20世纪60、70年代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农机装备产业未来仍是投资窗口期

对于意欲投资农机装备领域的投资者来说,可能感觉到处都是投资机会,但事实上农业领域是最复杂的一个产业体系,并且用户极度分散,产业组织化水平极低,需求千差万别,虽然全是机会,但是就像沙子里的钻石一样,不具备慧眼的人永远看到的只是沙子。从农机装备产业目前的发展态势来说,我们仍可将其看作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标的。

一是由于产业组织化程度很低,并购整合机会大量存在。

2016年,国内装备产业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500亿元,总规模仍是超越美国位居全球产值最高的国家地位,但行业集中度很低,行业呈现小、散、乱、差的特点,10000多家企业挤在国内市场竞争,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行业大而企业小而不强为跨界资本进入农机行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反观欧美国家市场,当前行业集中度非常高,资本已经失去了投资的机会。欧美前5家大型企业产值占有率超过了50%,拖拉机制造企业和收获机企业都不超过十五家,行业集中度极高,并且几个大企业有可能还会进行互相兼并或重组,就象拜耳收购先正达一样,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强强联合,美国约翰迪尔一家公司的销售额就快达到2000亿元,是中国最大的农机公司雷沃重工的10倍。

二是产业内资本力量弱小,投资者门槛不高。

看产业内上市公司的数量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在四大农资行业内,2015年农药行业年产值约5000亿元,化肥8200亿元,种子150亿元,农机4300亿元,从上市公司分布数量看,农机行业最少,也就是说农机行业的资本化程度还很低,行业内资本实力弱小,外来跨界投资农机竞争弱、阻力小。

新三板代表着一个行业未来发展中资本的力量和希望。在农机装备领域,新三板企业只有区区40多家,而整个新三板挂牌企业即将超过10000家,农机装备占比连0.005%都不到,这充分表明了农机行业资本实力的薄弱和跨界者的机会。

三是发展农机化尚在半途,需求天花板遥遥无期。

从农机化整体水平看,2016年将达到65%,当前仍处于中级水平,而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就实现了农机化,日本和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前就实现了农机化,中国在2020年才能达到70%的中级化水平,要想完全实现农机化,参照欧美、日韩国家发展历程,中国还需要15—20年的时间。

另外与欧美大规模农业生产不同,中国农业规模小,工业化程度低,并且农业需求复杂多样,种植水平千差万别,所以实现农机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三大粮食作物农机化水平虽然已经较高,但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后期发展空间无限。比如植保环节,欧美国家98%是机器和无人飞机,中国只有5%不到,烘干环节,欧美、日韩机械化水平几乎100%,而国内10%都不到,其他的小品类作物、经济类作物的农机化水平才刚刚起步,后期投资的空间无限大。

精准农业技术的五大技术体系流程图

重点可关注的六大领域

要找准在农机装备领域的产业投资机会点,从宏观层面要深入研究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为主的大方向;大中观层面上要向《中国制造2025》规划里找机会:到2025年,农业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国产农机市场占有率95%以上,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采棉机等高端产品占有率达60%。除此之外,规划还明确未来十年大宗粮食作物和战略性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品种齐全,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显著提高,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智能播种施肥、植保、收获机械等投入使用,化肥和农药用效利用率达到50%;微观层面要研究《农业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以及每年的一号文件、动态的农机补贴政策等。

整体看,国内农业生产的动力引擎已经由机械化设备转向信息化和服务,所以资本投向应该顺着这几个方面去寻找标的。以下几个方面将是未来农机装备领域的投资热点,对跨界资本来说,也是机会点。

一是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装备。继农业机械之后,信息化技术将是农业发展新引擎。根据农业部信息中心的研究,信息化与农业发展具有高度正相关的关系,农业现代化的贡献率接近10%,与传统机械农业相比,精准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精准农业可以做到每一平米土地进行科学管理、量化灌溉、精准施肥、动态管理、实时监控,极大地提升水、肥、种、地、人工等农业投入的使用效率,对农业产出、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的提高都有显著的贡献。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精准农业技术包括而不限于3C技术(GPS、GIS、RS)等应用于农田管理、节水灌溉、耕种收割的实用技术;硬件方面主要是电子传感器、实用监控设备、农业机械、温室大棚及设施农业等农业装备信息技术硬件技术;生物育种技术、种子处理和优选技术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快速监测技术;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特联网大数据等农田动态管理系统和物流系统。

综合而言,精准农业作业投资机会主要在以下几个环节:环境和动植物生长过程的实时监控设备和系统;田间作业时农机的实时监控和作业、土壤、作物信息收集传感设备和管理系统;大数据采集,并且在生产后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模型,形成量化和优化的决策系统和服务能力。

雷沃谷神籽粒直收玉米收割机

二是全渠道新零售领域。新零售的概念由马云提出。马云认为,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物流合在一起,就能诞生新零售;在新零售时代,线下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

当前农机行业新零售业态发展条件已经初步具备:政策层面,国务院2015年出台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计划在未来三年的时间里建成覆盖60万个行政村的农庭网,这将是农村电商的大机遇,2016年“双11”当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正式发布。专家指出,在“双11”当天发布《意见》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这对网络零售及实体零售都有独特的意义,说明国家将网络和实体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有利推新零售。从实践和探索角度,农机电商已经打下了基础。行业内的电商公司农机360、农机1688、农机通由以前的资讯网站转为真正的交易平台,由以前撮合交易,正在向直接交易转变,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上早已开卖农机;从线下看,实体店硬件基础扎实,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农机经销网络已经非常庞大,且质地优良。比如吉峰农机就在24个省拥有四千多个网点,这是后期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发展的物质基础。

有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商家的积极参与,以及跨境资本催化,农机产业的新零售时代已经来临。跨界进入农机的资本应该重点投向那些具备线上线下综合资源,或者具有开放意识,线上线下良好合作标的。

三是物理防护领域。物理防护就是不用化学药品化肥,而是用物理的方式来生产粮食。当前重点关注的领域有土壤消毒杀虫技术和设备,比如土壤蒸汽消毒机、土壤火焰杀虫机、土壤电消毒杀虫机、土壤超声波杀虫机等; 有田间管理设备,比如太阳能杀虫灯,太阳能提灌设备等。

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潜力

四是高端种植、养殖设备。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我国粮食种植净利润很低,以2014年为例:水稻净利润204.83元/亩,小麦87.83元/亩,玉米81.82元/亩,但2015年玉米临储收购价最高降了0.13元,综合各种因素看,农民每亩将亏损19元,所以说我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比较收益一直很低;对比看,经济类作物、蔬菜瓜果等收入就相对较好。根据发改委的数据,2014年我国蔬菜每亩净利润为2067.78元,是稻谷的10.1倍,小麦的23.6倍,玉米的25.3倍;2014年苹果每亩净利润为3480.85元,是稻谷的17倍,小麦的39.6倍,玉米的42.5倍;“一亩菜十亩粮”, 从数据看,我国蔬菜、水果、桑麻、水产品等农业产业产值、利润率高,粮食作物则处于劣势。

另外,有数据显示,国内土地流转亩均地租为500元,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平均水平超过1000元,所以出于利益的考虑,流转了土地的合作社、农业开发公司肯定会选择种植棉、油、饲、麻、糖等高收益农作物或蔬菜、花卉、瓜果、苗木等高收益的农产品。

所以在农业种植领域后期可重点投资高端种植、养殖业以及高端种植、养殖所需求的设备,因为只有高收益的用户才能消费得起高价值的设备。

五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设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由社会问题演化出的商业机会。国内秸秆资源量为年产9亿吨,居世界第一位,但综合利用率还不到15%,大量秸秆被抛弃和焚烧,尤其是焚烧产生的浓烟和毒气成为产生雾霾的罪魁祸首之一,事实上农作物秸秆完全可以转化成清洁能源,变废为宝。

在这个领域后面主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地方大型项目的投资机遇。

具体在装备上主要关注:秸秆收集、打捆、运输类设备,如秸秆打捆机;秸秆转化和综合利用设备,比如秸秆炭化设备、秸秆转化成复合肥技术和设备、秸秆压制设备、秸秆气化设备等;关注秸秆转化的产品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遇,比如河北、天津、山东、河南等地区有可能会在农村推广秸秆气化替代现在的煤,这可能将是个千亿级的投资机会,并且是长期可持续经营的项目。

六是农机高端、高附加值服务领域。农业生产领域最终的竞争将集中于提供高质量的高端综合服务,所以在农机装备领域对服务的投资应该是着眼于长期培育和远期的利益。

对于资本来讲,农机服务领域可有几个选择:投资于销售前端的融资租赁服务,这一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约在1000亿元左右;投资于信息咨询和大数据;投资设备保险;四是投资于在线职业培训和教育;投资于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

以上六个方面,农机高端、高附加值服务领域除融资租赁已经在推广外,其他的领域还是一片空白,等待资本和产业结合去激活商机。而目前话题热度很高的农业无人机领域似乎有些虚火过旺,资本方还需审慎。

猜你喜欢

农机秸秆资本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不一样的农机展
资本策局变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第一资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