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颅骨海绵状血管瘤3例并文献回顾

2017-01-17张忠华李蕴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海绵状颞部吉林大学

张忠华 刘 聪 李蕴潜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1)

老年颅骨海绵状血管瘤3例并文献回顾

张忠华 刘 聪1李蕴潜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总结老年人中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诊治与疗效,探讨治疗老年人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合理途径。方法 回顾近期关于老年人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文章,同时收集2015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3例老年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其中1例术前放疗后手术,2例直接进行手术。结果 3例病理报告均明确是颅骨海绵状血管瘤且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情况良好无复发。结论 老年人颅骨海绵状血管瘤需尽早诊断,定期随访预后以提高生活质量。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植骨术

1 患者资料

病例1:女性患者,62岁,头体检时发现头部异常信号,病变较小,至当地放疗科放疗1个月后手术。查体:神志清楚,四肢活动正常,触头部无明显包块,无压痛,局部无红肿。行手术切除同时Ⅰ期钛网修补术,术后随访患者12个月,恢复良好。

病例2:女性患者,60岁,因左额颞部间歇性头痛4年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四肢活动正常,触头部无明显包块,无压痛,局部无红肿。头部CT左侧额颞部见骨质内见条片状低密度影,CT值约120 HU;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左侧额颞部斑片状稍短T1、稍长T2异常信号。行手术切除同时Ⅰ期钛网修补术,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恢复良好。

病例3:女性患者,因后枕部头痛3个月入院。行头部CT显示枕骨异常信号,查体:神志清楚,四肢活动正常,触头部无明显包块,轻微压痛,局部无红肿。行手术切除同时Ⅰ期钛网修补术,术后随访患者8个月,恢复良好。

2 结 果

3例老年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12月,至今情况良好无复发。

3 讨 论

骨瘤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男女比例约为1∶1.5,常见于脊柱,其次是颅骨〔1〕。海绵状血管瘤是骨瘤的一种,占据骨瘤的0.7%~1%〔2〕,因此老年颅骨海绵状血管瘤非常少见,仅占骨瘤的0.2%。Toynbee〔3〕在1845年第一次报道了颅骨海绵状血管瘤。随着时间的推进,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位置也不同。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多为扩张的血窦内壁覆盖内皮细胞,窦之间有疏松不等的纤维组织,颅骨海绵状血管瘤分为扁平型和球型,本例属球型。颅骨海绵状血管瘤主要由颈外动脉分支供血,以脑膜中动脉、颞浅动脉为主。

大多数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都无症状,少数表现病灶疼痛或触及肿块〔4〕,也有部分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如面麻,听力丧失等,其原因可能与发病位置有关。通常颅骨海绵状血管瘤发生在50~60岁左右人群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顶骨海绵状血管瘤比额、颞部的多,而且大多数情况都是单发病灶,但多发颅骨海绵状血管瘤也有报道。另外Sasagawa等〔5〕在2009年也报道了1例。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可侵蚀外板,虽然肿瘤存在进一步和潜在性侵蚀因素,患者骨头内板基本保持完整。典型的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是有硬化边的骨质溶解,也就是蜂窝状或阳光散射状〔6〕,大部分病例中缺少这种影响特征,因此颅骨海绵状血管瘤很容易错误诊断为骨髓病、皮样肿瘤、巨大骨瘤或者转移癌〔7〕。因此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明确诊断应建立在病理结果的基础上。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术前很难明确诊断,发病机制也不是特别清晰。根据相关文献介绍,颅骨海绵状血管瘤可能与遗传相关联,为第7条染色体长臂上的KRI11基因突变导致〔8〕,该基因编码一种与肿瘤抑制基因有协同作用的蛋白质。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在老年人中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瘤。由于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尤其老年人全身感觉减弱,因此老年患者前期很少得到相应治疗。Moore等〔8〕在2001年就指出其手术指征为:压力效应解除,控制出血,审美改善。如果肿瘤巨大或手术部位太苛刻,可选择保守治疗,必要时可进行放化疗,尤其对于身体状况差的老年人,可考虑保守治疗〔9〕。由于老年人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术前很难明确诊断,因此化疗治疗比较少见。外科手术是最常用的办法,同时也是获取病理的根本途径,该疗法可最终确诊且术后复发很少见。

本组3例治疗后恢复良好,尽管因为病例少不能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但是结合文献至少可以认为: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在治疗后密切随访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Khanam H,Lipper MH,Wolff CL,etal.Calvarial hemangiomas:report of two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Surg Neurol,2001;55:63-7.

2 Naama O,Gazzaz M,Akhaddar A,etal.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skull:3 case report〔J〕.Surg Neurol,2008;70:654-9.

3 Toynbee J.An account of two vascular tumors developed in the subtance of bone〔J〕.Lancet,1845;2:676.

4 Murrone D,Paulis DD,Millimaggi DF,etal.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frontal bone:a case report〔J〕.J Med Case Reports,2014;8(1):121.

5 Sasagawa Y,Akai T,Yamamoto K,etal.Mutiple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skull associated with hepathic lesion〔J〕.Case report Neurol Med Chir,2009;49(4):162-6.

6 Dogan S,Kocaeli H,Sahin S,etal.Large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frontal bone〔J〕.Neurol Med Chir,2005;45:264-7.

7 Vernet O,Bernasconi A,Fankhauser H.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frontal bone:a case report〔J〕.Turkish Meurosurgery,1993;3:118-21.

8 Moore SL,Chun JK,Mitre SA,etal.Intraosseous hemangioma of zhe zigoma:CT and MR findings〔J〕.AJNR Am J Neurorradiol,2001;22:1383-5.

9 Verlaan DJ,Davenport WJ,Stefan H,etal.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mutation in Krit1〔J〕.Neurolory,2002;58(6):853-7.

〔2016-09-06修回〕

(编辑 郭 菁/滕欣航)

李蕴潜(1971-),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颅内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张忠华(1991-),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颅内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R739.41

A

1005-9202(2017)08-1958-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8.060

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猜你喜欢

海绵状颞部吉林大学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聊一聊颞部自体脂肪填充方法那些事
吉林大学等二医院王金成教授简介
探究颞部三点减张悬吊法在面部除皱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C臂机联合颞部微创切口在颧弓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内窥镜辅助中面部提升术的颞区解剖学研究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科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