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2017-01-16班兰美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心理资本贫困生高职院校

【摘 要】本文采用心理资本问卷、自尊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简易应对量表、抑郁-焦虑问卷考察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资本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贫困生的心理资本较高,但是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低自尊、人际关系困扰和情绪情感问题值得关注。

【关键词】心理资本 心理健康 贫困生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21-0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党和政府采用各种奖、助、贷、减、补等政策从经济角度资助贫困生,各高校也积极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保障大部分贫困生能够安心学习,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努力拼搏。然而,贫困生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贫困,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精神贫困。已有研究表明,贫困生中25%的个体因为贫困而时常自卑,24.1%的同学受挫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21%的贫困生存在轻度以上封闭心理。这一现实表明,不仅要从经济上帮助贫困生,也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援助。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简称PsyCap)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关于心理资本的构成维度,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研究采用Luthans的观点,认为心理资本由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等因素组成。研究表明心理资本是一种类状态的心理要素,是可以改变和开发的,通过对心理资本的投资和开发,可以改善个体的绩效和提高个体的竞争优势。提高贫困生心理资本,增强其自我意识,推动其自身发展,提升其竞争优势,将有助于贫困生摆脱心理贫困,促进其健康发展及未来的成长成才,并最终实现助人自助的目的。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拟从实证角度考察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心理健康特点,为培养贫困生积极心理资本,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随机抽取南宁市某高职院校18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6份,有效率为92.2%。被试平均年龄为19.51岁,男生83人,占50.0%;女生83人,占50.0%;文科生91人,占54.8%,理科生75人,占45.2%。

(二)研究工具

1.积极心理资本量表(PPQ)。采用张阔等人(2010)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共26个项目,包括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4个因子,其中第8、10、12、14、25题为反向计分题。采用七级计分,各因子项目得分之和即为因子得分,分数越高,表示个体正向心理能力越强。

2.自尊量表(RSES)。该量表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共10 个项目,4级计分,将各项目得分之和作为自尊分数,得分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

3.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采用郑日昌(1999)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测查贫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量表共28题,包括交谈交流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四个维度。采用(是-1、否-0)两点计分,分数越高,表明人际关系困扰越严重。

4.简易应对量表。问卷为自评量表,采用四级评分(相应的评分为0、1、2、3)。积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12组成,重点反映积极应对的特点,如“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和“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消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3-20组成,重点反映消极应对的特点,如“通过吸烟喝酒来解除烦恼”和“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结果为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和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

5.抑郁-焦虑问卷。采用scl-90中的抑郁和焦虑因子项目作为考察被试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指标,其因子均分作为被试抑郁和焦虑的症状指标。

(三)施测和数据处理

随机抽取180名贫困生进行个体施测。采用SPSS13.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贫困生心理资本现状

贫困生心理资本总均分为4.91,与量表中值4进行单样本t检验发现,贫困生心理资本显著高于中值4(t=29.18, P<0.001)。对不同性别的贫困生心理资本及其各因子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发现:男生的自我效能因子、韧性因子、乐观因子和心理资本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01),而希望因子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对文、理科贫困生在心理资本及其各因子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理科生自我效能因子显著高于文科生(P<0.01),其他因子无显著差异(见表1)。

(二)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

本研究以自尊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简易应对量表、抑郁-焦虑问卷考察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1.贫困生自尊水平。本研究中被试在自尊量表上的最高值是30分,最低分是23分,平均值是28.187分。对贫困生自尊均分与大学生常模(M=30.155,SD=4.035)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贫困生自尊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的自尊水平(t=-15.723,P<0.001)。

2.贫困生的情绪状态。对贫困生的抑郁焦虑水平与全国常模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被试的抑郁、焦虑水平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见表2)。对贫困生抑郁焦虑情绪的性别、学科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男生的抑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文科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理科生(见表2)。

3.贫困生人际关系困扰情况。在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得分在0-8分的被试有97人,占58.43%,得分在此区间说明个体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得分在9-14分的被试有28人,占16.87%,得分在此区间说明个体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得分在15-19分的被试有41人,占24.70%,得分在此区间表明个体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

对人际关系困扰的4个维度及总均分的性别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女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显著高于男生(见表3)。对人际关系困扰的4个维度及总均分的学科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文科生在待人接物上的困扰显著高于理科生,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见表3)。

4.贫困生的应对方式。贫困生积极应对方式均分为1.81,消极应对方式均分为1.02,应对倾向为0.89,可见贫困生的积极应对多于消极应对,应对倾向是积极正向的。接着对被试应对方式的性别、学科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男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应对倾向均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消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男生。文、理科贫困生在应对方式和应对倾向上均无显著差异(见表4)。

四、讨论

(一)贫困生心理资本现状

本研究发现,被试各项积极心理资本均显著高于中值4,即贫困生的心理资本水平相对较高。男生的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和心理资本均显著高于女生,而希望因子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性别角色的差异所致,传统观念上,男性被认为是勇敢、坚强、富于冒险精神和具备统治、领导能力的,女性则是温柔体贴、顺从、可爱和情绪化的。因此,面对同一问题,男性往往较女性更为自信、坚韧、乐观。本研究还发现,理科生在自我效能因子上显著高于文科生,与已有研究结论相一致。这可能是由于理科生更倾向于客观理性思维训练,文科生则更倾向于感性思维训练。这使得理科生在面对挑战时,能够更加客观、现实,而文科生可能相对情绪化、情感波动大,容易自我否定。另外,理科生具备一技之长,对未来的发展更为确定,而文科生掌握的知识相对抽象,使得他们更容易质疑自身的能力素质,并产生不自信。

(二)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

1.贫困生自尊水平、人际关系困扰情况及抑郁、焦虑情绪。本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抑郁、焦虑水平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男生的抑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文科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理科生。在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人际关系困扰在一般和严重程度达到41.57%,相对较多。女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显著高于男生,文科生在待人接物上的困扰显著高于理科生。与当前许多研究结果相一致。已有研究表明,贫困生自我认知失调、抑郁、焦虑、人际关系障碍、自卑、孤僻等问题显著。可能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容易产生自卑感,进而导致低自尊的出现;此外还可能因为自卑而自我封闭,影响其社交行为,而人际交往困扰又可能会引发抑郁和焦虑情绪。可见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如果不及时加以教育引导,很容易出现诸多问题。

2.贫困生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是个体在应激状态下所做出的认知行为努力,是其社会适应与发展的重要指标。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并促进个体的良好适应;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导致适应不良。本研究显示,贫困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多于消极应对方式,总的应对倾向是积极正向的,与朱志明的研究相一致。这说明大学生在遇到应激事件时,一般能够面对现实,理性分析,适当采取解决问题的方式应对困境。此外,研究还显示,男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及应对倾向均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消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男生。而王红菊的研究发现,男生的积极应对方式显著低于女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性别差异不显著。这可能受到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性别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差异的影响,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是弱势群体,独立性较差,遇到问题可能更容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五、结论

综上,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贫困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较高;第二,贫困生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抑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第三,贫困生人际关系困扰在一般和严重程度达到41.57%,相对较多;第四,贫困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多于消极应对方式,总的应对倾向是积极正向的。

【参考文献】

[1]李焰,邱显清.根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增(1)

[2]Fredluthans,等.心理资本[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Luthans F,Youssef C.Human,Social,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J].Advantage.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4(2)

[4]贺斌.高职高专贫困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

[5]潘清泉,周宗奎.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7)

[6]李林英,肖雯.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1)

[7]徐大真.性别刻板印象之性别效应研究[J].心理科学,2003(4)

[8]周珂,潘莉.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究,2010(5)

[9]姚春,吴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育,2007(1)

[10]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

[11]罗伏生,沈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3)

[12]胡春红.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多重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

[13]Joff PE,Bast BA.Coping and defense in relation to accommodationamong a sample of blindman[J].JNervMentDis,1978(166)

[14]朱志明.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及其相关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4)

[15]王红菊,李洁,曹永敏.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7)

[16]李传玲.贫困大学生应对效能、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2014ZZ022);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2015年项目“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与创新”(桂教职成[2015]22号)

【作者简介】班兰美,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刘健华)

猜你喜欢

心理资本贫困生高职院校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