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窗花里的春天

2017-01-16宋修虹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报春红艳艳红纸

宋修虹

一进腊月的门,超市里就挂起了无数的红灯笼,看得人心里顿时暖洋洋的。春节的气氛,被商家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来了。红灯笼的下方,摆了一些精致窗花,看到这些窗花,总让我想起奶奶。

奶奶心灵手巧,剪得一手非常漂亮的窗花。小时候,每到岁末扫尘之后,我们就会围坐在奶奶的身边,听着村里大喇叭里放的吕剧《借年》,兴致勃勃地看奶奶剪窗花。那其乐融融的氛围,瞬时稀释了冬天的寒冷。除旧迎新的日子,被这浓浓的年味,浸染得喜气盈盈。

小炕桌上,摊满了红艳艳的纸,像是一片燃烧的火焰,阳光从窗户射到炕上,奶奶的脸和银白的发,都被映红了。奶奶先展开红纸,铺平,再剪成一个个手帕大小的方块备用,然后左手拿纸,右手持剪,神情专注,左旋右转,剪刀发出轻轻的“咔嚓”声。

奶奶从不用任何可供参考的样品,却能在眨眼之间把一片片红纸,演戏法一样,变成了一幅幅构图优美的镂空图画。那些红红的花儿、草儿,展翅飞翔的鸟儿、蝶儿,在奶奶手下全是成双成对的,栩栩如生;那些胖娃娃、小猫、小鸡、老虎啊,活蹦乱跳的。奶奶剪的“福”“鲤鱼跃龙门”“喜鹊报春”等,总是会被来串门的大姑娘小媳妇抢走。

端详着奶奶剪的窗花,我也跃跃欲试。我对奶奶说:“我要剪两只燕子,贴到窗户上。”奶奶笑着说:“好啊,学到手里是营生呢!”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把红纸折叠个来回,然后开始剪,剪刀却不听使唤,费了一番功夫,却剪出了两只“四不像”。我有些沮丧,抓起“四不像”就要撕掉,奶奶却说:“别撕。”接着,奶奶把“四不像”补剪了几下,再展开,两只春燕,就活灵活现地“飞”到了我手上。

除夕之夜,我们将窗花小心地贴在明亮的窗玻璃上。初一清晨,我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醒,抬起头,只见窗户上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开”满了红艳艳的窗花。而那两只报春的“燕子”,在一片吉祥红“花”中,鲜灵活脱,翩翩起舞。

窗花,选材广泛,寓意深长,生活气息浓郁。这种富有民族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民间风俗,据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宋、元以后,剪贴窗花迎春的时间便由立春改为春节,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来人间的欢乐心情。窗花,以其鲜艳的中国红,用吉祥事物为载体,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将传统的中国年,装点得红火喜庆。

“无论风雪有多大,窗上岁岁开窗花,春天年年来我家。”当红彤彤的窗花,绚丽地绽放在各家各户的窗户上,新年与新春,就真的来了!

(选自《番禺日报》2014年1月26日)

赏析:

像贴对联、贴福字一样,贴窗花也是我国民间的一大习俗。形状各异的窗花被奶奶剪出来,然后贴到窗户上,喜气马上弥漫整个屋子。奶奶心灵手巧,不用参照样品就能剪出好看的窗花,真令人羡慕;而自己拿起剪刀时,剪出的却是“四不像”。文中,作者既介绍了这种习俗,又把两代人的亲情融入其中,读起来特别温馨。

猜你喜欢

报春红艳艳红纸
荷花
资溪县:畲寨党旗红艳艳 乡村治理走前列
《蜡梅报春》
刘老汉的烦恼
红艳艳的中国年
五月
满山葡萄红艳艳
书法课
金“鸡”报春来
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