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研究

2017-01-16曹晴熊亚钢陈婷郭文奕徐亭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综合评价绩效节能减排

曹晴 +熊亚钢+ 陈婷 +郭文奕 +徐亭

摘 要:基于节能减排国家战略目标要求,对绿色经济模式下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构建了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BPEC模型,对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系统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

习总书记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如何实现这一节能减排战略目标?2016年7月中旬上海环境院董事长张益为此提出了“十大绿色主题”概念,包括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减排、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本文认为,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节能减排战略目标,除了实施“十大绿色主题”计划外,还应加强对节能减排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1 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应考虑的因素

1.1 社会舆论因素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非常大的资源环境作为代价。从河流湖泊到海洋,从土壤到湿地到空气质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都产生了较大的威胁。

近年来,大气污染的治理、水资源的保护、土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新能源突围等问题作为被公众热切关注的话题屡屡在各种两会中被普遍提及。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农化企业都严重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威胁到了人们的生产居住环境,农化企业的整治革新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1.2 环境污染因素

我国农化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只着眼于短期发展,如果对“三废”的处理不能及时落实,农化企业的发展必将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并给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毁灭性伤害。这些都是盲目追求高规模经济利益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对我国的环境污染转嫁也不容忽视。

1.3 企业因素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三大“绊脚石”。其一,经济效益低下。其二,技术升级难度高。其三,政策短板。迫于新常态下对经济下行的担忧,我国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还仅限于国务院文书,没有真正意义上上升到法律层面,缺少一定的强制约束力。

1.4 地方政府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以此明确环保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环境保护指导方针。换而言之,缺少一个有效的“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

2 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

2.1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基石。可行性原则又分为技术可行性原则、政策可行性原则和经济可行性原则。技术可行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对技术的要求,即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有相关应用技术的保证,当前可应用的技术能够支持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

2.2 公开透明原则

公开透明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总导向。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公开透明原则保证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切实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公开透明原则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有利于维护和稳定和谐的官民关系,有利于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效率,对构建“绿色社会,和谐中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3 数据化原则

数据化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必须用事实说话,规避主观评价的盲目性,研究客观数据,使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有据可循。以往政府的节能减排工作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数据的支撑,能以考核工作完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节能减排的实际进度。

2.4 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内在要求。可比性原则是衡量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动态规律的保证,是数据化分析的关键。没有比较价值的数据是无效数据,可比性原则可以剔除数据收集过程中的无效数据,使得节能减排过程中少做甚至不做无用功。

2.5 “两手抓”原则

“两手抓”原则是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的根本战略。“两手抓”原则为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了一个整体性框架,将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政府评企业,根据监测部门的监测数据对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审核,二是,监察部门评企业,根据对相关企业的走访以及附近居民的反馈,对政府节能减排相关负责人进行业绩考核,对工作业绩不合格的相关负责人及负责小组进行批评教育,工作懈怠情况尤为严重的进行公示批评、停职察看。“两手抓”原则对维持和巩固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层层监督、步步落实。

2.6 “专项专管”原则

“专项专管”原则是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的基本方针。“专项专管”原则主要体现在,设立节能减排管理专设机构分管节能减排监察部门,使节能减排监察独立于政府节能减排工作之外,属于政府外部监督。

3 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综合评价管理体系

综合评价管理体系是在基本原则的框架下,就各项基本因素分析概念化建立的一种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管理体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节能减排评价体系能够有序化,能够在有关部门搭建的平台中落到实处,对节能减排的工作起到积极的影响。

3.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管理体系建立的一种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效益B、污染程度P、综合能耗E、生态补偿C四大指标为节能减排管理体系中的监测提供数据依据,简称BPEC评价模型(见表1)。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评价管理体系中对监测数据的要求。如果说综合评价管理体系是一个框架,那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就是整个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精神支柱。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BPEC指数越高,代表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越好,且与企业经营的协调性也较好;反之,代表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越差,且与企业经营的协调性也较差。

表1中各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表1中评价系数α的测定(YAAHP 分析):

①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② 数据

③ 测定结果

即,由上述yaaph分析结果可得:

a1=0.3289;a2=0.2891;a3=0.2080;a4=0.1740

4 企业节能减排路径评价之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从分析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的因素分析、建立相关评价指标、完善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对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进行了全面剖析。如何更好地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政府、居民、监察部门等各方的努力,应该重点关注企业是否能完善节能减排目标管理体系。对此,有以下对策:

(一)加强节能减排的管理,合理利用能源,坚持节约优先,突出节能减排工作的地位.

(二)企业要积极开发、引进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对现有设备和技术进行完善,用信息化手段完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继续推动企业设备IP化,建立工业耗能和污染物在线检测平台。

(三)相关部门做好职工岗位培训,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工作,增强员工节能减排意识,推广节能减排的好方法。

(四)企业可以建立节能减排分析例会制度,按季度召开例会,对照年度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计划,总结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查找问题所在,研究制定改善措施。

(五)贯彻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符合本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管理的实施细则。

(六)企业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的年终考核评比,对节能减排岗位责任不清、工作开展不力、制度不落实、能耗超过定额、浪费资源严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七)政府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切实落实好新环保法,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项目管理,加速高耗能、污染排放量大、产品附加值低的生产企业的淘汰。

(八)政府要结合西部大开发和“新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加快西部的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实现向精深加工的转变,同时发挥西部的地区优势,利用好风能发电、水能发电。

(九)环境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和企业做好交流和沟通的工作,以批复的要求为依据,监察地表水的水文状况,控制质量和污染程度,做好巡视工作,提高预警功能和高效性,同时时刻做好相关记录,将监控数据与实际数据相对比,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十)作为社会公民,监督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发现企业严重大量排污时,要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协助监管部门的采访调查。监管部门对认真大力协助部门工作的群众可给予相应地表彰。

上述的问题和建议在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中亟待解决,可见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群众协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对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增加效益、健全机制、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201511276043Y)。

猜你喜欢

综合评价绩效节能减排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欧美航空业节能减排创新管理研究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火电厂节能减排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
郑州市各县(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