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地一体”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引领导航科学创新

2017-01-16邓中亮林文亮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位置服务无缝高精度

邓中亮++林文亮

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是指综合使用卫星导航、地面通信、空间显示等技术手段,正确提供客观世界时空位置与关联信息的现代新兴信息化技术。室内外高精度位置服务是主要大国战略优势与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攸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是继互联网、移动通信发展最快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美、俄卫星导航比我国早起步三十年,但目前仍无法实现对室内的定位与导航,不能满足人们80%时间在室内的位置服务需求。美国高通、瑞典爱立信公司利用地面通信网的室内定位精度仅能达到40米。但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攻克这一国际难题,抢占国际尖端科技竞争制高点。

历经十多年潜心攻关,北京邮电大学空间导航与通信实验室邓中亮团队研发了世界上首个“羲和”室内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攻克了通信网建筑内“反散射”传播的三维“米级”定位国际难题,提出了共频带通信网增强、反散射聚合三维定位理论方法与架构,填补了传统视线传输定位在室内的局限性,实现了广域定位室内外精度1~3米,垂直1米,比国外公开精度高5~10倍。创新了移动通信、广播、无线网和卫星导航等多资源融合高精度定位技术,为我国导航服务探索了一条投入少、见效快的建设之路。

“羲和”室内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的成功研发和广泛推广,率先解决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公里瓶颈,为国家“一带一路”、城镇化、“互联网+”发展战略,以及军事斗争准备提供现代室内感知位置基础。预计到2020年,“羲和”系统将打造上千亿元的产业链,从而牵动上万亿的经济发展动力。

“互联网+”与“一路一带”经济的深入发展,推动室内外高精度位置服务的爆发式增长需求

“互联网+”与“一路一带”经济的深入发展,推动通信与导航技术在相互融合中迅速发展,导航系统与通信系统紧密结合,使导航定位信息产生更直接的应用价值,发挥出更广泛的效能,实现单一定位导航向监控、管理、交通、救助、娱乐等综合位置服务的转变。位置服务作为战略型新兴产业已广泛进入人们生活,正在成为国防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智慧城市”、“互联网+”服务、“工业4.0”等需要精确的室内外位置信息做基础支撑。城市的智慧化在于以位置信息为基础的全面感知、泛在互联和融合应用;物联网需要精准感知位置实现空间紧密耦合关联;“互联网+”服务更是以位置为中心实现线上线下精确交互。自2012年开始,LBS服务应用增长速度已超越微博、微信等,成为移动互联重要业务。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大型建筑日益增多,人们 80%以上的时间处于室内环境(含地下、矿井、隧道等),人们对室内外高精度定位导航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

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公共卫生、物联网、特殊人群监护、大型场馆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都需要使用准确的室内外导航定位信息:

(一)在消防救援方面,我国10万余高层建筑,每年火灾10万逾起,基于位置的消防救援问题突出,需要对消防员、被困群众及消防设施进行精确的室内外无缝定位和逃生路径规划。

(二)在老幼人群关爱方面,全国1.4亿空巢老人、上亿学龄儿童需要基于位置的关爱服务,在被监护人出现紧急情况时(如发病、走失等),基于位置信息可展开快速救助。

(三)在公共安全方面,全国1000余火车站,160余民用机场,上千个地铁在运营车站,以上地点单日人流量可达数十万,安全管理问题突出,需要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定位,对人流量进行统计,对应急疏散路径进行引导,对危险人员进行监控。

(四)在医疗服务方面,全国两万余县级以上医院,月均就诊人数超过四亿,基于位置的医疗服务需求迫切,掌握住院病人、急救病人、医务人员及重要医疗器械位置信息,能够提高医疗救护效率。

(五)在矿山管理与救援方面,全国上万家煤矿,560万矿工,每年矿难死亡上千人,需要掌握井下人员位置信息,提高矿难救援与日常生产安全管理效率。

(六)在大型场馆人员、物资管理方面,全国6000余个展馆、博物馆,大量5万平米以上的大型仓库,其人员、物资管理需求迫切,掌握人员、物资的室内外无缝位置信息,能够实现对工作人员及重要物资的无缝监管。

(七)在商场导购方面,我国数千个大型购物广场,最大达121.5万平米,日消费者超20万人,通过位置服务,能够向顾客提供便捷的精准导购服务。

(八)在车辆导航方面,我国大型室内停车场车位已达数千个,公路隧道近万个,全国近亿民用车辆导航需求开始由室外导航向室内外无缝导航转变,室内外无缝位置服务能够为车辆进入地下停车场或隧道时,提供无缝的车辆导航服务。

(九)在个人服务方面,我国手机用户达十亿,位置服务用户已超过2亿,近三年年增长率超过100%。个人导航、地点交友(如微信摇一摇)、即时通讯、以地理位置为基础的小型社区等服务。

传统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存在定位精度与覆盖范围的突出矛盾,室内外无缝高精度三维定位面临严峻挑战

(一)卫星室内定位“最后一公里”瓶颈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北斗、伽利略、GLONASS)因建筑遮挡在室内及建筑周边无信号,故无定位能力。卫星信号因穿透损耗,多径干扰等,室内GPS信号强度远低于GPS ICD最小-160dBw的要求,因此室内无定位信号覆盖,即存在室内最后一公里不能定位的问题,不能实现室内外高精度位置服务。

(二)近距离通信定位技术的局限性

近距离通信定位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射频标签、紫蜂、蓝牙、超宽带无线电、地磁场强、红外定位、光跟踪定位、计算机视觉定位、超声波定位等,局域视线定位系统单设备覆盖能力受限,室内外高精度位置服务需高密度布设,位置服务运维难。

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系统目前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Wi-Fi无线AP区间定位,通过收集Wi-Fi无线AP安装位置,和定位台接收到的AP地址,实现基于Wi-Fi无线 AP 区间定位,如美国Google Map。基于AP位置的定位技术成本低,但由于AP自身的位置并不精确,不能精确计算用户距AP的距离,定位误差通常达 10~20米;第二类则采用Wi-Fi无线信号RSSI指纹匹配定位技术,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寻鹿”定位系统、“翼周边”系统,以及美国的WiFiSLAM、加拿大Wifarer等。利用该类技术需要建立相关指纹数据库,对数据库的运行维护要求高,定位精度受信号强度影响大,常用于重点场所的局部定位服务。

Zigbee定位技术与WIFI定位技术相似,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局域网定位技术,精度可达 3米,但由于信号强度受环境影响较大,如人员走动、墙体/门的遮挡反射等均会导致定位精度下降。

基于RFID的定位系统根据RFID标签的信号强度及已知的RFID标签位置比较进行实时定位,实现米级定位精度需要布设大量参考标签,难以实现大范围推广应用。

蓝牙定位与WIFI定位相同,其优点在于蓝牙芯片成本低、功耗低,已在笔记本电脑以及手机中上大量普及。但蓝牙节点远不如Wi-Fi无线AP普及,因此其应用普及程度不及Wi-Fi定位系统。

UWB 用于定位具有伪距测量精度高、抗多径干扰能力强的优势,在视距环境下较Wi-Fi、Zigbee、RFID等定位系统精度大幅提高,但UWB系统目前远不及其他系统普及,且作用距离仅为 10 米量级,现阶段的产业推广难度较上述系统更加困难。

(三)广域通信定位技术的测量不确定性

传统移动通信与广播网室内外定位成本低、覆盖广。但城市建筑结构对无线信号传输形成了多障、多重反射与散射、非视线传播等,基站到终端距离测量困难。

移动通信基站由于地面网络信号覆盖良好,因此可对室内用户进行定位。目前,GSM、CDMA2000、WCDMA、TD-SCDMA 等在网运行的系统均具备定位功能,第四代通信系统 LTE在其 Release 9 中引入了定位参考信号(PRS,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s),用于伪距测量及定位。已有的移动通信基站定位系统包括小区识别码定位、环路往返时延定位、上行链路信号到达时间定位方法、上行链路信号到达时间差方法以及信号到达角度定位方法、高级前向链路三角定位、下行链路增强观测时间差定位方法、下行链路空闲周期观测到达时间差方法等。移动通信基站定位系统较局域室内定位系统成本低、易于普及,现有手机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定位能力。但目前移动通信基站定位技术由于受非视距及多径干扰大、时间同步精度差等影响,定位精度普遍在百米量级(一般为 50~300 米),无法实现米级高精度室内定位。

通信与导航深度融合的高精度室内外三维定位技术,实现了“定位精度高,覆盖范围大,技术成本低”,成为国际领先的室内导航位置服务技术

针对室内外高精度无缝定位与服务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在科技部“羲和”重大计划支持下,北京邮电大学邓中亮团队牵头,联合多家单位,基于通信网络与卫星,开展了“星地一体、内外衔接、高精定位、无缝保障”的水平精度1~3米,垂直精度小于1米的室内外导航与位置服务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研究,构建了“羲和”室内外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主要技术优势如下:

(一)共频带三维定位TC-OFDM

在理论研究方面,发现室内定位导航信号散射传输突变规律,建立建筑空间导航定位基础理论与方法,提出共频带增强三维定位新思想,突破通信网传统非视线线定位瓶颈,大幅增强了基于通信网络的室内外无缝定位能力。

由此形成卫星导航融于地面通信TC-OFDM(Time-Cod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体制,是国际上一个新的导航通信复合技术体制,实现了移动通信蜂窝基站网的高精度定位测量功能、室外“卫星盲区”覆盖与室内可测的位置服务。

(二)散射多径聚合、导航路径动态规划

针对建筑多单元结构对无线信号多重干扰问题,利用建筑空间几何特性,提出了非视线镜像传播估计新方法,大幅降低了“基站-终端”距离测量计算误差。

通过突破建筑内多障非自由空间导航路径动态规划难题,基于建筑结构多层多单元可连通性特点,构建建筑空间特征库、位置与时态关联模型,提出建筑空间多尺度网格编码与时空数据融合计算方法,提升了导航规划效能。

(三)多源融合导航定位新体系

融合BD/GNSS、TC-OFDM、Wi-Fi、蓝牙、惯性、视觉等多种手段,创建多元紧耦合定位模型,实现空天地一体化多源融合大型建筑群内外对人与物体的“米级”无缝定位。

为实现广域室内外无缝定位,开展基站/Wi-Fi/卫星等多源无线信息的融合,采用了基于信号完备性判决的异构网络变权位置解算技术,实现了异构网络定位系统的软切换,保障了定位结果的连续性。

(四)室内导航与位置服务架构与系统

结合室内定位技术,在空间信息模型基础上添加定位导航数据模型,构建起面向室内定位导航的立体单元网格空间信息模型,地图存储空间减小到原先的1/5;完成广域室内外电子地图的无缝融合,实现室内外无缝路径规划;制定离、在线两种地图服务方式应用接口标准规范,解决了ArcGIS等现有标准在室内定位及位置服务中应用接口不足的问题,满足室内地图匹配及位置服务需求。

建议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尽快将技术和市场领先转化为技术和市场主导,实现“定位中国,定位世界”的强国强军梦想

未来室内位置服务技术将国家战略布局和国际科技竞争热点,向深空、深地方向多元发展,引领现代服务产业发展。主要建议如下:

(一)空天地一体化的导航与通信体制

室内位置服务将面向空天地一体化、通信与导航体制结合,实现卫星、基站、无人机、雷达、惯导、近距离通信等全源导航定位融合,聚合地理信息、交通信息、商业信息等全息地图数据,实现虚拟化、弹性可恢复的、协同的、模块化的服务体系结构,全天候、全地域地提供高精度、无缝隙的位置服务。

(二)融合移动互联,创新业务,提升服务

随着车联网技术需求的发展,卫星导航产业的四大细分市场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首先是高端制造业,包括导航芯片与模块、多种通信芯片与模块、接收机组件、显示器件与正集成;其次是软件业,包括各种系统类软件、导航定位收拾软件、地图引擎与嵌入式应用;再次是导航相关的现代服务业;最后是综合数据业。

4G大大提高了移动终端的通信带宽,带来了更多应用前景。其中包括业务数据速率要求较高的多媒体业务,例如高清视频监控、3D视频点播、实景地图、3D地图、导航与位置服务等。还包括单业务带宽要求较小,但同时在线用户较多的应用,例如QQ、微信等即时通信系统。以及时延要求较高的实时性业务,例如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和大型网络游戏等。

(三)发展高精度定位服务抢占物联网应用制高点

位置服务将步入无缝化时代,以亚米级导航电子地图为基础,室内导航、全息地图与位置服务、城市智能交通、个人位置服务等将蓬勃发展起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从单系统到互联网、再到云服务时代的进步,位置服务资源将从集中到分散、再发展到集中,实现多资源、多功能、多途径的综合位置服务,构建完整的国家和社会安全保障服务平台。

(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为此,需要加快导航位置服务的标准化工作,在基础设施层上要加快国家标准制定;在共性技术层上要加强国际标准制定;应用与服务层上要加快大众与行业应用标准制定;在产业化上要加快从芯片到终端、从关键设备到网络、从运行到服务的标准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位置服务无缝高精度
让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高抗扰高精度无人机着舰纵向飞行控制
互联互通 畅享未来 第12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运营商大会在深圳举行
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暨首届卫星应用国际博览会
“无缝对接”打开国地税合作新局面
AS SMOOTH AS YOU LIKE – HELPING YOU MAKE TRANSFERS SEAMLESSLY
船载高精度星敏感器安装角的标定
基于高精度测角的多面阵航测相机几何拼接
高精度免热处理45钢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