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技术要点与措施

2017-01-16程国慧

关键词:示意图绿地屋顶

程国慧

(安徽省立方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1)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技术要点与措施

程国慧

(安徽省立方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1)

文章探讨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的规划建设技术要点及低影响开发技术设施:建筑屋面建筑材料、种植屋面设计、屋面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斗等在内的屋顶绿化技术,小区雨水渗透、滞留、储存、净化、回用、排放等雨水利用技术,以及透水铺装、绿化植物、雨水口设计、排水方式等道路设计与铺设技术,通过示范工程案例说明几种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海绵城市;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绿色屋顶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样的城市,能够最大程度地留住雨水,城市的积水也就无从谈起。并且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海绵城市技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社区(汇水区)为单元,雨水就地蓄留处理,完成地上地下的循环,从而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等生态环境问题。

1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的低影响开发技术要点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的规划建设技术按主要功能一般可分为渗透、储存、调节、转输、截污净化等几类。按海绵城市处理雨水的先后顺序又归纳成三大类,分别是用于收集雨水的“收水措施”,用于含蓄、储存、过滤雨水的“蓄水措施”,及如何有效利用雨水的“用水措施”。所以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的规划建设技术很多,建筑和小区常见的类型如下:

1.1 建 筑

图1 绿色屋顶典型构造示意图

绿色屋顶。在屋顶结构强度及防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平屋面、坡度小于15°的屋面以及坡度小于30°的裙房屋面可进行绿色屋顶改造。先选择对径流雨水水质无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建筑屋面及外立面材料,建筑屋面不得采用沥青或沥青油毡。建筑屋面最上层防水层必须采用耐根穿刺防水材料,防水材料应具有相容性。其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

1.2 小 区

(1)透水铺装。在满足路基强度和稳定性要求的情况下,宜采用透水铺装。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透水砖和透水混凝土路面典型构造示意图

(2)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一般建于汇水面的低地势处,路面雨水自然漫流至绿地,降低管道、沟渠等雨水输送系统的建造费用,便于雨水引入绿地;周边雨水宜分散进入下沉绿地,当集中进入时应在入口处设置缓冲措施。其示意图如图3所示。

(3) 生物滞留技术。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高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屋面径流雨水可由雨落管接入生物滞留设施,道路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和数量应根据道路纵坡等经计算确定。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于道路绿化带时,若道路纵坡大于1%,应设置挡水堰/台坎,以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渗透量;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其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3 下沉式绿地典型构造示意图

图4 生物滞留设施典型构造示意图

(4)雨水收集回用技术。雨水经过植物及其土壤系统后,汇入屋顶的汇集沟,经卵石过滤后,溢流排放至地面的绿地系统。再经收集和一定处理后,除用于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其示意图如图5所示。

图5 雨水收集回用设施典型构造示意图

2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

2.1 绿色屋顶技术措施

其工程现场如图6所示。

图6 绿色屋顶工程现场图

2.2 透水铺装技术措施

其工程现场如图7所示。

图7 透水铺装工程现场

2.3 下沉式绿地

其工程现场如图8所示。

图8 下沉式绿地工程现场

2.4 生物滞留设施

其工程现场如图9所示。

2.5 雨水收集回用设施

其工程现场如图10所示。

3 结束语

在城市开发建设中,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加强规划建设管控,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使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水系等具备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1] 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Z].2014.

[2]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5.

[3] 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4] JGJ155-2013,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S].

[5] 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S].

[6] CJJ/T190-2012,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S].

(责任编辑 胡 进)

Sponge structure an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technology key points and measures

CHENG Guo-hui

(Cubic Construction Co., LTD of Anhui Province.Hefei 230001,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ponge type architecture and villag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technical points and the low impact development technology facilities: building roofing construction materials, design of planting roof, roof rainwater collection system, rain water bucket, roof greening technology, such as residential rainwater infiltration, retention, storage, purification and recycle, rainwater to use technology such as emissions, as well as the permeable pavement, green plant, the rain mouth design, road design and laying technology such as drainage way, through several examples demonstrat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ow impact development facility in engineering.

sponge city;sponge model building and community;green roof

2016-06-21;

2016-09-12

程国慧(1976-)女,安徽怀宁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建筑管理工作。

10.3969/j.issn.1671-6221.2016.04.005

TU2

A

1671-6221(2016)04-0012-04

猜你喜欢

示意图绿地屋顶
借“光”生财的屋顶
先画示意图再解答问题
屋顶屋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屋顶的雪(外四首)
走进绿地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两张图读懂“青年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