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 486例长途转运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现状

2017-01-16吴明刘丹

贵州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急诊科流行病学中毒

吴明 刘丹

(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贵州 贵阳 550002)

2 486例长途转运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现状

吴明 刘丹

(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贵州 贵阳 550002)

院前急救; 医疗转运; 流行病学

随着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已经成为急诊医疗体系的主要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除解决本辖区急救工作外,长途转运已成为患者及其家属新的要求。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收全省各市(州)长途转运的2486例病例,旨在了解长途转运急救疾病谱分类及特点、转运中出现的问题,为探索长途安全转运急救工作的规律及规范转运制度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急诊科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接诊全省各市(州)急救车转运患者资料导出为Excel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1)疾病分类: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ICD-10),依据患者就诊后记录的主诉、现病史、初步诊断等信息将疾病分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内分泌系统、创伤、中毒、小儿科、妇产科、其他等10类。(2)年龄及性别分类:年龄共分为0~14、15~40、41~60、61~80、>80岁等5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再分成男、女两组。为避免分类重复,将14岁以下非创伤、中毒患者统一归集为小儿科类。(3)长途转运时间:分为0~1、1~ 2、2~3、3~4、>4 h。(4)接诊时遇到的问题分类:转诊工作衔接(通讯衔接、口头衔接及病例资料衔接)不流畅;在转诊过程中医护人员未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疾病监测;救护车设备不完善。以上问题可同时出现。(5)统计接诊后2 h内死亡病例。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7表格对数据进行统计记录,统计采用构成比方法,分析采用描述性方式。

2 结 果

2.1 月份分布 2486例长途转诊患者以一、四季度最多,平均每月为103.6例。见图1。

图1 2486例患者长途转诊月份分布图

2.2 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 2486例患者中男性1356例,占54.55%,平均年龄(58.7 ±23.3)岁;女1130例,占45.45%,平均年龄(53.9±28.1)岁;年龄以41~60岁年龄段最多。

2.3 转运患者疾病分布及性别构成比 转动患者前五位疾病为:心血管疾病、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除妇产科及急性中毒外,男性均多于女性(见表1)。从疾病分布看,在心血管系统中,以急性心肌梗塞(142/527、26.95%)、各类心脏疾病所致心功能不全(89/527、16.89%)、恶性心律失常(65/527、12.33%)为多;在创伤类中,交通意外伤215例,占该类的41.83%;神经系统则以脑卒中(245/432、56.71%)最多;呼吸系统以重症肺炎(106/349、30.37%)、ARDS(76/349、21.78%)为多;消化系统以消化道出血疾病(165/236、69.92%)为主;在中毒类中,前三位分别为百草枯中毒(34/82、41.46%)、抗凝血类鼠药中毒(18/82、21.95%)、有机磷农药中毒(11/82、13.51%)。

表1 2486例长途转运患者疾病分布情况

注:括号内为构成比(%)

2.4 长途转运时间 2486例患者长途转运花费的时间以1~3 h为主,占62.79%,与我院距离约100~500 km。见图2。

图2 2486例患者长途转诊路程时间

2.5 接诊时遇到的问题分类 在2486例转运急救患者中,转诊工作衔接不流畅共1086例,占43.68%;在转诊过程中医护人员未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疾病监测共1 538例,占61.87%;救护车设备不完善共532例,占21.40%。

2.6 接诊后2 h内死亡病例统计 接诊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2 h内死亡病例共198例,其中排名前三位的疾病为:脑出血并脑疝形成(56例)、多发伤并休克(52例)、急性心肌梗塞并休克(31例)。

3 讨 论

长途转运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转运一直备受关注。回顾我院急诊科接受全省各市(州)长途转运的2486例病例中发现,转运患者的高峰期与季节关系密切,以一、四季度为最多,这可能与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时间在春、冬季这一因素有关。而车祸类患者则在假期最多。

在转运患者的疾病种类中则以心血管系统类最多,占21.20%,其次为创伤类。此外,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1],在本资料中,心血管与神经系统类共占转诊患者的38.58%,也支持这种观点。创伤类以15~60岁青壮年最多,占该类的80.54%,这与青壮年是从事生产、加工以及危险性工作的主要人群有关。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类均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最多,这种年龄分布特点与国内西安、福州[2-3]等地的院前急救报道基本一致。另外,本组资料的交通意外伤占创伤类的41.83%,稍高于周伟梁等[4]报道的39.18%,这可能与贵州地区的地理环境山高路陡,弯道隧道多导致事故频发有关,因此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是降低创伤及其死亡的有力防范手段。本组资料显示农药中毒占中毒类的75.61%,说明其已经成为乡镇地区中毒患者的主要病因,且为农村居民自杀的常见方式。妇产科类的转诊患者以15~40岁生育期最多,多为妊娠合并循环、血液、肾脏疾病。

在转运中花费的时间以1~3 h为主,与我院距离约100~500 km,主要由于该类患者发病后病情较重,立即转运风险大、死亡率高,发病后就地行初期诊疗,待病情相对稳定或家属要求更明确地诊治而转诊。而车程在1 h内的患者,部分由家属自行驱车送来医院。

由于目前对长途转运工作没有统一的运作细则,上下级医院沟通方式不完善,在接诊时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归纳为三大类:(1)转诊工作衔接不流畅:目前常用的衔接方式为通讯衔接、病历资料衔接及口头衔接[5]。对于危重症患者,转诊医院不能提前与接诊医院进行电话沟通,提前做好准备,部分患者错失“时间窗”治疗。此外部分患者为临时决定转院,重要信息交接不到位,致使患者需在急诊科完善相关检查后方能住院,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甚至延误患者的治疗。(2)在转诊过程中医护人员未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疾病监测[6-7]:转诊患者以心脑血管病、呼吸疾病及创伤类为主,工作人员不能提供患者在转诊期间对生命体征、神志、出血量、止血带使用等情况的监测,使接诊医师不能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演变。(3)救护车设备不完善:各医院救护车设备不完备,对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未能提供吸痰器、心电监护、微量泵、便携式呼吸机等设备,在转运期间不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手段。而且我们还发现,部分医院对转诊适应证把握不足,或家属对疾证预后期望值过高,在病情不稳定时盲目要求转诊,导致患者到院后很快死亡。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社会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长途转运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及面临的问题有所差异。掌握本地区长途转运流行病学情况,加强长途转运流程的细化、统一、规范,加强急救转运专职人员的培训,对提高安全转运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1] Jeger RV, Radovanovic D, Hunziker PR, et al. Ten-year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and treatment of cardiogenic shock [J]. Ann Intern Med,2008,149( 9):618-626.

[2] 邹向阳,张晓明,张桂玲,等.西安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14(11):963-964.

[3] 张在其,陈文标,陈玮莹,等.福州市鼓楼区1255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广东医学,2010,31(21):2841-2845.

[4] 周伟梁, 苏磊, 秦伟毅,等.广州市10654例创伤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9):784-786.

[5] 刘丹,张谦.我院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衔接的现状分析及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11,31(10):944-945.

[6] 易海莲,文艳林,陈冬梅.长途转运危重患者70例院前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4):90-92.

[7] 刘丹,李宜,林永顺,等.长途转运病人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J].贵州医药,2006,30(8):766.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LS字(2012)041号]

R459.7

B

1000-744X(2016)08-0882-02

2015-11-08)

猜你喜欢

急诊科流行病学中毒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鹅副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中毒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