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危机管理理论的应用

2017-01-16杨璐璐薛晓莹陈海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呼吸科科室危机

杨璐璐 薛晓莹 陈海玲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辽宁 大连 116000)

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危机管理理论的应用

杨璐璐 薛晓莹 陈海玲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辽宁 大连 116000)

目的对呼吸科安全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危机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应用的效果。方法对本院呼吸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在其中应用危机管理理论,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通过在本科室应用危机管理理论,科室中护理危机事件出现的次数和没用上实施危机管理的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呼吸科护理的整体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患者和患者家属对于科室护理的满意度也极大程度的得到了提升。结论通过将危机管理理论应用在呼吸科的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使得科室中的不良事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促进了呼吸科护理质量水平的提升。

呼吸科;安全管理;危机管理;应用效果

作为一种较新的管理理念,危机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当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应用。危机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危机前的预防、准备以及危机期的应对、结束期的恢复,所以该种管理还可以叫做PPRR管理模式。就医院的护理人员而言,其是各种护理方式的实施者,要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直接进行接触。这就很容易在繁琐的工作过程中发生护理不当、操作失误等管理危机,进而导致医患纠纷的出现,使得医院的管理成本增加。而危机管理理论的引入,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使得护理工作得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危机管理理论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1]。本研究对比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呼吸科安全管理和危机管理理论相结合的实践应用效果,对危机管理理论在呼吸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 临床资料

本院呼吸科共有护理工作人员18人。42张床位,平均年龄为(25.8±3.6)岁,平均工龄为(4.21±2.4)年,护士9人,护师6人,主管护师3人;大专学历9名,本科学历4名,中专学历5名。本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呼吸科接受治疗的3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患者为120例,男患者为200例,平均年龄为(53.5+4.6)岁(20~95岁)。

2 危机管理理论与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实践的结合

2.1 危机因素分析

2.1.1 护理方面存在的因素分析:从本医院呼吸科护士的年龄来看,存在着年龄普标偏小的现象,平均年龄在26岁左右,且护龄超过5年的也只约占63%,这就使得很多护士缺少足够的临床工作经验,在专业技能上不够娴熟,加之严重缺少足够的人力资源,造成床护比例依然停滞在1∶0.5的层次上,这些都使得护理工作中很容易存在一些失误,是护理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还有些护士个人素质不高,缺少患者中心的护理思想,对于患者的精神需求和内心感受比较忽视,服务态度不佳,而使得护患关系也不是很融洽,这些都得危机事件存在的概率增多。

2.1.2 患者存在的因素分析:从呼吸科的患者来看,大多数都是具有慢性病的患者或者是年纪较长的中老年患者,这些患者大多行动不是很方便,缺少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就十分容易造成出现跌床等安全问题。另外,因为呼吸疾病自身的特征,患者特别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的问题而反复的入院接受治疗,从而在经济与精神上遭遇双重压力,造成其精神状态普遍不佳。

2.1.3 疾病方面存在的因素分析:就呼吸科疾病而言,例如哮喘、呼吸衰竭等都存在发病较快,十分急的特征,使得呼吸科的护理工作需要更高的标准,此外很多患者常常还具有其他的一些基础性的疾病,这些都使得对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具有较多的困难。

2.1.4 药品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呼吸科疾病更多的是依靠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常常每天都要调配很多的口服以及静脉注射药物,大量的工作使得配伍不当的问题很容易发生。根据相关的文献能够看出,护理危机因素中出现的最为普遍的因素在于药物漏发、对医嘱处理上出现错误,以及静脉用药出现错误等,这些在整个护理风险中超过60%。

2.1.5 监管方面存在的因素分析:由于在监管机制上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大部分医院的管理人员都无法做到在护理服务的前亲力亲为的对护理质量进行监管,而是将其管理的重任交给了一些职能部门,例如护理部、医务科等,导致许多规范都停留在表面,护理服务所采取的举措缺少足够的执行力度,而造成护理质量不高。一旦发生问题时,则出现一些人员进行责任的推卸,不能对危机及时的进行有效处理的问题而使得护理安全管理受到严重影响。

2.2 危机管理理论的应用

2.2.1 构建危机管理小组:构建科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病房护士长作为副组长的危机管理小组,并对管理流程进行制定。

2.2.2 做好危机前的预防和准备:①危机前预防:要对科室中曾经发生过的安全管理事件所具有的环节和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对当前科室在设备、流程以及人员等方面具有的危机环节进行分析,找到危机的源头所在,进而对危险存在的因素实施干预。②危机前准备:要科学的制定并完善呼吸科危机管理方案,构建完善健全的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做好预防的方法、预案以及对危机进行处理的流程,同时对相关人员做好培训。第一,强化对本科室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护理管理人员要对引入本科室的新药物以及新护理器材专门聘请专业人员对本科室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对先关知识熟记于心,对于药品的名称、使用剂量以及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等方面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对于常见的一些药物要利用识别卡做好特殊标记;定期开展相应的竞赛,对于获胜的人给予适当的奖励,进而给员工以激励;此外对于理论和操作每个月都要进行相应的考核。第二,呼吸科护理人员树立危机意识。在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自己的职责有明确的了解,而不能完全被动的根据医嘱实施护理操作。护理人员必须对所有的医嘱都十分明确的基础上才可以对医嘱进行执行,了解什么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不论是在对医嘱进行处理,还是在药房取药,亦或是对患者进行药品注射,都要有两名护士进行核对,必须在两个人都签字以后才能够执行操作;由于呼吸科中以老年患者居多,听力普遍不佳,因此在对各种项目进行操作之前,护理人员要对信息仔细的进行确认,确保无误才能够实施操作。第三,强化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针对呼吸科在护理服务质量上出现的危机,管理者必须对护理工作人员做出严格的要求,使其可以在患者的住院过程中严格根据护理程序进行操作,和患者之间构建较好的关系,同时还要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对科室的规章制度和病房环境认真的对患者进行介绍。此外,科室管理者还要在护理过程中体现人文管理,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及时的了解,从而最大程度的对其工作积极性进行调动[2]。

2.2.3 积极处理出现的危机:作为护理人员来说,要根据所制定的程序及时的做好汇报,进而使危机的出现能够及时的得到遏制,避免出现危机蔓延的局面,从而把所危机可能造成的危害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控制[3]。而作为管理者要对汇报马上做出风险的评估,及时的获取第一手资料,根据预防措施对危机积极的进行处理,同时和患者做好沟通,并做好记录。

2.2.4 危机后进行恢复:危机处理后,管理者还要做好善后工作,确保患者的利益。此外,危机管理人员还要适时的对危机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及总结。同时,还要让科室的所有护理人员对危机事件进行学习和讨论,对危机管理中的所有环节进行深入的完善。

3 结果和结论

3.1 结果:通过在本科室应用危机管理理论,科室中护理危机事件出现的次数和没用上实施危机管理的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呼吸科护理的整体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患者和患者家属对于科室护理的满意度也极大程度的得到了提升。

3.2 结论:通过将危机管理理论应用在呼吸科的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结合危机事件发生前的预防、准备,发生时的处理以及发生后的恢复,使得科室中的不良事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促进了呼吸科护理质量水平的提升。

[1] 王飞燕,王燕南.危机管理理论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74-76.

[2] 洪燕玲,叶丽君,季双美.危机管理理论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7):96-98.

[3] 李丹.危机管理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1):73-74.

R197.3

B

1671-8194(2017)28-0282-02

猜你喜欢

呼吸科科室危机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结合指脉氧评分在呼吸科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风雨中逆行的抗“疫”巾帼战士——记呼吸科副主任张磊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