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干预对缓解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评价

2017-01-16程日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因性总分优质

程日霞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肿瘤内科二病房,辽宁 抚顺 113008)

优质护理干预对缓解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评价

程日霞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肿瘤内科二病房,辽宁 抚顺 11300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缓解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0例)和观察组(n=8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施以常规肿瘤内科护理,观察组研究对象施以优质护理干预,采用Piper疲乏自评修正量表(RPFS)评价两组研究对象的癌因性疲乏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研究对象的RPFS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RPFS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癌因性疲乏;优质护理;非小细胞肺癌

癌因性疲乏主要是指与癌症相关的主观性的、持续性的疲劳体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肿瘤病情、并发症、治疗方式、社会支持程度等均是导致癌因性疲乏的重要原因。癌因性疲乏并不能通过休息得到缓解,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肺部肿瘤,有研究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后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75%~100%[1]。笔者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取得不错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Pipre评分>3分。排除转移癌或复发癌,排除合并有其他系统肿瘤者。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0例)和观察组(n=8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5~80岁,平均(58.81±3.36)岁;癌症分期:Ⅲb期52例,Ⅳ期28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5~80岁,平均(58.86±3.34)岁;癌症分期:Ⅲb期51例,Ⅳ期29例。对照组及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癌症分期等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软件分析,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研究对象施以常规肿瘤内科护理,主要包括常规的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健康教育等。观察组研究对象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主要向患者介绍化疗前的注意事项、化疗过程、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内容。初步了解患者对癌因性疲乏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并重点宣教癌因性疲乏相关知识。②心理支持。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治疗的进程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患者入院后应首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将住院环境、肺癌的治疗方式、主管医师告知患者,以减少患者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在治疗过程中实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并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③运动指导干预。根据患者的疲乏程度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例如可选择以五禽戏、八段锦、有氧操、户外快走、户外散步、室内散步等缓和的锻炼方式,每天锻炼时间大约控制在30~40 min。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每天进行深呼吸15~30次。

1.3 观察指标:采用Piper疲乏自评修正量表(RPFS)评价两组研究对象的癌因性疲乏情况。RPFS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癌因性疲乏更为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 P<0.05则表示统计结果有意义。

2 结 果

经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研究对象的RPFS量表总分分别为(5.88±0.51)分、(5.85±0.53)分,经t检验,对照组及观察组研究对象的RPFS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研究对象的RPFS量表总分分别为(5.69±0.48)分、(4.01±0.41)分,经t检验,观察组研究对象的RPFS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在恶性肿瘤后期,癌因性疲乏是患者的一种常见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有精力涣散、精神淡漠、情绪沮丧等,癌因性疲乏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得以缓解[2]。癌因性疲乏是癌症患者护理的难点。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RPFS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优质护理干预中,主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阶段,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同时根据患者的疲乏程度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在护理期间,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实时评估,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有效减少了不良情绪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通过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癌因性疲乏相关知识的认知,使患者能更正面的面对自身的感受。癌因性疼痛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5-羟色胺失调、节律紊乱等有关,而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兴奋性、神经递质活血等,从而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癌因性疲乏[3]。

综上所述,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宫伟利.延续性自我管理对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0):746-747.

[2] 沈慧敏,鲁继斌.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命质量相关性研究及其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3):106-109.

[3] 饶井芬,朱彤,任艳玲.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姑息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肿瘤药学,2017,7(1):124-128.

R473.73

B

1671-8194(2017)28-0274-01

猜你喜欢

因性总分优质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