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术的护理配合研究

2017-01-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全麻全身剖宫产

齐 艳

(锦州市妇婴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术的护理配合研究

齐 艳

(锦州市妇婴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对全身麻醉状态下剖宫产术的配合护理展开评估,并归纳相关护理工作经验。方法基于本次评估调研活动的需求,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入本院施行剖宫产术的患者87例,所有病例均于全身麻醉状态下开展手术,运用回顾分析法对上述病例的医护配合工作实施综合评估,以总结科学、有效的护理实践方法。结果87例产妇患者从消毒皮肤操作至新生儿娩出的间隔时间不超5 min,待新生儿分娩出后的5 min、10 min分别评估Apgar分数,84例高于8分,占比96.55%;3例低于8分,占比3.45%。全部病例没有出现较危重的并发症状,剖宫产后巡查结果指出,母体、新生儿的体征都处于平稳状态。结论全麻剖宫产手术面临多方面的麻醉操作风险,护士要严控每一环节医护配合工作的质量,以提升手术及抢救的总体效果。

剖宫产;全身麻醉手术;术中护理;研究

妇产科临床中接收施行剖宫产术的患者,其麻醉方法多数为要腰硬联合麻醉,但特殊状态下,需要开展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处理。由于全麻剖宫产对母体及胎儿的负性影响较大,所以必须格外注重全身麻醉状态下剖宫产术的术中配合护理操作[1]。本文基于评估调研活动的需求,以入本院施行剖宫产术的患者87例为对象,所有病例均于全身麻醉状态下开展手术,运用回顾分析法对上述病例的医护配合工作实施综合评估现将此次调研情况阐述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入本院施行剖宫产术的患者87例,所有病例均于全身麻醉状态下开展手术,所选产妇患者的年龄介于20~43岁,平均是(29.8±5.98)岁,体质量质量介于55~82 kg,平均(67.4±9.05)kg,怀孕周期34~43周,平均(38.5±2.14)周。实施全麻的具体原因类型:37例血小板含量显著减少、14例伴有心脏病、16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者、11例脊柱畸形、5例椎管性麻醉无效、4例智力障碍者。

1.2 方法

1.2.1 剖宫产术方法:手术之前8 h内,产妇不进食;前2 h不可施予镇痛类药物,前30 min时予以于肌内注入0.5 mg阿托品。麻醉方式是气管插管型全身麻醉,待产妇接到手术室内,先构建其上肢的静脉输液路径,让其戴上供氧面罩,监测脉搏、血压、心电图、血氧浓度等各指标值;麻醉医师实施全麻准备工作,于静脉施予10 mg地塞米松+20 g芬太尼+2 mg/kg丙泊酚+100 mg琥珀胆碱,然后实施气管插管。取出新生儿之后,强化麻醉深度,待手术接近结束时不再增加药量;于三角肌组织中注入0.2 mg纳洛酮,手术结束待患者意识恢复,测试生理、肌力方面反射能力后可移出气管导管,静待30 min确认产妇的各种体征趋向平稳化,将其推送到普通病房。

1.2.2 配合护理操作:①剖宫产术前的心理疏导:出于对全身麻醉的忧虑感、恐惧感,产妇患者可能会担心胎儿及自身的健康安全。在手术前,护士要积极践行心理疏导干预,以缓解、消除产妇的负性情绪,并向其介绍手术室环境,告知剖宫产术的有关医疗、护理常识,使其具备基本的自我防护意识及能力。总体来讲,术前心理干预的重点放于规避情绪负性因素、提升产妇依从程度,进而提升剖宫产术的医护配合成效。②麻醉之前的具体准备:巡回护士备好各类手术用物及器械设备,检测仪器操作灵敏度及运行情况,将负压吸引器、氧气连接到位,准备新生儿窒息复苏所需抢救物品。产妇被接入手术室以后,麻醉师、手术医师及巡回护士共同核查患者的各方面信息(姓名、年龄、住院号、相关辅助检查等),构建起静脉通路并置留输液针,衔接三腔管以便施药;协助摆好麻醉体位,告知患者麻醉的感觉及麻醉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稳固产妇上肢、下肢,捆绑不可过紧,一到两指为宜,谨防血液循环受到较大干扰。③术中实施全麻的配合护理:辅助麻醉师开展全麻的操作,熟练递送药品、医疗用物。a.全身麻醉诱导期内的护理。护士帮助稳固产妇上、下肢体,实施全面制动;为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必须构建多个静脉输液通路,配合麻醉师完成气管插管工作。b.全身麻醉维持期内的护理。手术过程中,各项护理工作要做到稳、准、轻、快,随时调节室温。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师妥善处理。观察仪器使用情况,保持各种管路通畅,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护理常规,器械护士负责协助医师传递器械、纱布等物品,巡回护士负责抢救产妇或新生儿护理,做好各项护理记录。c.全身麻醉苏醒期内的护理。这一时段产妇易出现躁动,护士准备制动的所需物品,谨防产妇从床上坠落;待意识恢复之后移除气管导管,护士与产妇主动交流,给于鼓励性语言,尽量消减其内心的不安、忧虑等心理情绪,告知其回病房后好好休养,放松心情,有利于术后康复。看护期间筑起运床的外围护栏,随时查看尿液量、渗血情况,保证引流管、静脉留置针等各种管路通畅,若有异常变动即刻实施应急性抢救。

2 结 果

本次调研中选择的87例产妇患者,从备皮操作至新生儿娩出的间隔时间不超5 min,待新生儿分娩出后的5 min、10 min分别评估Apgar分数,有84例高于8分,占比96.55%(84/87);3例低于8分,占比3.45%(3/87),经气管插管性呼吸辅助支持后,产妇患者的Apgar分值有所提升。全部病例没有出现较危重的并发症状,剖宫产后72 h的巡查结果指出,母体、新生儿的体征都处于平稳状态。

3 讨 论

伴随近些年来妇产科剖宫产率的逐年递增,待产孕妇相当关注术中麻醉处理的具体方式。本文以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术为评估项目,就产妇的具体分娩情况开展配合护理研究。一些产妇因自身病理因素、生理问题等不能施行腰硬联合麻醉,而要选取全身麻醉处理,这将使其胃部排空的速度减缓或诱发误吸、反流等问题。鉴于此,在剖宫产的全麻处理当中,巡回护士需提供严谨、优质的配合护理服务,使术中麻醉的危害性程度降至最低[2]。同时,各岗护士尽量规避工作范围内的风险性因素,以确保母婴的安全及健康。

此次调研活动中,所选87例产妇患者从消毒皮肤操作至新生儿娩出的间隔时间不超5 min,新生儿分娩出后5 min、10 min分别评估Apgar分数,有84例高于8分,占比96.55%;有3例低于8分,占比3.45%,没有出现较危重的并发症状。剖宫产后72 h内,母婴体征都处于平稳状态。

综上所述,全麻状态下剖宫产手术面临多方面的麻醉操作风险,护士需做好各环节的医护配合操作,消除高危风险性因素,使手术及抢救效果得以提升。

[1] 李铁军,马飞,曾德茁,等.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液体预充的剖宫产术患者腰麻的适宜剂量[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6,36(2):192-195.

[2] 倪燕,桂波,蒋秀红,等.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卡前列素诱发剖宫产术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7):830-832.

R473.71

B

1671-8194(2017)28-0243-02

猜你喜欢

全麻全身剖宫产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石榴全身都是宝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