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7-01-16郭志锋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后踝内踝踝关节

郭志锋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滨江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211)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郭志锋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滨江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211)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18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实验组22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显著改善踝关节功能,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推广应用和大力普及。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旋后外旋型Ⅳ度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骨科非常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中旋后外旋型骨折的发生率占踝关节骨折的40%~70%,IV度损伤后踝关节旋后外旋性骨折所占比例最大。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恰当,很可能引起踝关节不稳或创伤性关节炎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增加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1]。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对于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主要方法,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尤为明显。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对治疗效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8)和实验组(n=22)。对照组男10例,女8例,患者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34.8±3.6)岁。骨折原因:高处坠落伤5例,交通事故伤8例,运动损伤3例,扭伤2例。实验组男12例,女10例,患者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5.5±3.4)岁。骨折原因: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事故伤12例,运动损伤2例,扭伤1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即按照中医正骨手法进行复位,并予以石膏外固定。具体操作步骤:嘱患者在治疗床上保持侧卧位,健侧保持上并伸直状,患肢则保持屈膝屈髋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对小腿近端进行固定,操作医师于患肢远端站立,以手将患侧踝关节和足背握住,内踝、外踝分别用拇指、食指和中指顶住,由护理人员进行配合,连续进行3 min的对抗拔伸牵引。医师用拇指力量向前推进内踝远端骨折,促使内外踝复位,后踝复位以同样方法处理。复位后采用“U”型石膏固定患肢,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之上。嘱患者康复期配合功能训练,并实施相应的宣教指导。

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具体操作步骤:嘱患者保持平卧位,进行腰硬联合麻醉,以止血带固定患肢。于踝关节内侧和后外侧分别作手术切口,将内踝、后踝、外踝充分暴露出来。先从后外侧切口将外踝显露,做好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的保护措施。患足背保持伸位,取得满意的腓骨骨折端复位后,采用小管状钢板进行固定,将跟腱和腓骨肌腱分别向内侧、外侧牵引,以使后踝暴露。发现后踝骨折块≥关节面的1/4,且移位>2 mm,可使用拉力螺钉1~2枚按照由后至前的直视复位进行固定。内踝于内侧作弧形状手术切口,采用4 mm拉力螺钉2枚使其与骨折线保持垂直固定,较小内踝骨折块可采用克式针2枚加张力带钢丝予以固定。对于内踝三角韧带不能修复者,则需要对下胫腓踝关节作背伸位固定,使其与下胫腓联合上方保持紧靠状,平行于胫距关节间隙,自后向前倾斜25°~30°,螺钉和下胫腓关节间保持垂直状,最后固定4层皮质。术后采用石膏对踝关节进行后托固定,使其保持中立位,将患肢抬高。强化膝关节和足趾的伸屈活动锻炼,以达到尽快消肿的目的。2周后将缝线拆除,以石膏靴进行固定,待6~8周将石膏靴去除并将下胫腓的螺钉取出后,方可进行部分负重活动,12周后允许患者完全负重。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术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左右的随访,观察并记录并发症情况,并采用Bairs-jackson评分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其中96~100分为优;91~95分为良;81~90分为可;0~80分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数数据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4%,对照组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55.6%,实验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7130,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22例患者未见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0%,对照组出现3例畸形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4321,P=0.0198)。

3 讨 论

踝关节主要是由韧带和骨性结构组成,二者共同作用时,才能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的损伤机制主要为:旋后位受到损伤,在踝穴内距骨受到强大外旋暴力损伤,以踝穴内侧为轴,发生后外方旋转后,导致腓骨骨折、下胫腓前韧带损伤、后踝撕脱骨折等情况[2]。发生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之后,如若选择的治疗方法不适宜,则会引起踝关节疼痛、肿胀、稳定性差等临床症状,进而影响患者正常活动,降低其生活质量[3]。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并非简单的实现骨折愈合即可,而是要使踝关节正常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4]。

传统中医正骨手法复位与石膏外固定术虽然也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Ⅳ度踝关节骨折需要综合考虑康复时间、经济成本、后期并发症情况,而此种治疗方案不仅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和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且康复时间明显延长,从而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治疗费用的压力[5]。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时分别在踝关节内、外两侧作联合切口,其可将骨折端完全显露出来。通过外踝切口将外踝骨折端和后踝骨折端充分显露。发现后踝骨折使胫骨关节面不到1/4处受到牵连,且无明显骨折移位时,无需显露亦无需对后踝骨折进行固定。反之,为防止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及时对后踝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若内、外、后踝三处均发生骨折时,按照后踝-外踝-内踝的顺序进行复位和固定,促使踝自然复位至正常解剖结构,提高内固定稳定性,防止骨折端出现移位等不良事件。术后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可降低关节粘连或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关节活动功能发生部分或完全丧失的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6]。除此之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还具有安全性高、康复速度快等优点,相比于传统中医正骨等治疗方法,其临床优势明显[7]。

综上所述,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显著改善踝关节功能,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推广应用和大力普及。

[1] 肖文庆,杜海峡,程立军,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J].中医正骨,2012,24(7):48-49.

[2] 季云瀚,马昕,王旭,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66例老年踝关节骨折临床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2):105-109.

[3] 魏林.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18):71-72.

[4] 金琪.用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7):197-198.

[5] 周院卫,张义敏.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3):155-157.

[6] 何剑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5,5(6):175-176.

[7] 卢立军.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66-167.

R687.3

B

1671-8194(2017)28-0143-02

猜你喜欢

后踝内踝踝关节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后踝骨折的生生物力学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对粉碎性内踝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中老年大骨节病踝关节影像特征分析
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三维CT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