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2017-01-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电极障碍实验组

邵 壮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 脑病科,辽宁 沈阳 110003)

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邵 壮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 脑病科,辽宁 沈阳 110003)

目的分析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吞咽训练,实验组患者同时配合电刺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为实验组92.5%、对照组72.5%;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7.31±2.68)分、对照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6.04±1.62)分,吞咽障碍改善情况实验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比较理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继续推广。

电刺激;脑卒中;吞咽障碍;效果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比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其极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脑卒中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局灶性的损害就能造成吞咽障碍[1]。临床调查显示,将近50%的脑卒中患者都会出现吞咽障碍,而误吸的发生率更是高达70%。为分析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通过电刺激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4~84岁,平均年龄(67.5±3.8)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4.2±1.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68.2±2.9)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4.5±1.6)年。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吞咽训练,主要做空咀嚼训练、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训练、咳嗽训练、口腔肌肉训练和摄食训练。实验组患者配合电刺激治疗,治疗仪采用双通道,波形采用矩形对称双相波,频率设置为30~80 Hz,波宽设置为700 ms,进行连续性的刺激。将皮肤消毒后擦干,将电极紧贴皮肤。患者头部要保持中立位,将治疗通道垂直排列于中线双侧,将通道1放置在中线的右侧,通道2放置在左侧,电极的最下方要水平于甲状上切迹。此方法适合多数的吞咽障碍治疗。开始治疗时将通道1在舌骨上方水平排列,通道2放置在面神经的主干位置,一个电极放置在耳道,一个电极放置在耳垂。此方法比较适合口腔期吞咽障碍。电极放置完毕后,两个电极交替逐渐增强,直到患者有运动肌反应。患者通常出现的第一感觉为刺痛,随着强度的增加刺痛感也会加强,之后开始出现轻度的烧灼感,待患者有抓挠感时,说明达到了适当的强度。保持该强度,指导患者全力做吞咽动作。值得注意的是,要定期检查患者是否有皮肤烧伤情况,每次治疗的时间为30 min,每日治疗2次,1个疗程为20 d。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评分。基本痊愈:患者评分在9~10分。显效:患者评分增加了6~8分。有效:患者评分增加了3~5分。无效:患者评分增加了1~2分。

1.4 统计学分析:将实验数据导入SPSS21.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处理,以例数来显现计数资料,以卡方进行检验,以(x-±s)来显现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患者基本痊愈19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2.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对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效果更为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3.28±1.03)分、对照组患者评分(3.27±1.42)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7.31±2.68)分、对照组患者评分(6.04±1.62)分,吞咽障碍改善情况实验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卒中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主要与疾病损害了患者的脑干内运动核以上神经,主要是上运动神经元、感觉以及认知的损害,造成主动吞咽肌肉协调障碍或是痉挛,进而出现运动速度减慢[2]。电刺激治疗方法在患者的颈部放置电极,通过电流刺激患者咽喉部位的神经肌肉,引起患者的反射性吞咽,在神经反射弧上形成冲动,以降低神经元的麻痹情况,康复受损的神经元,促进吞咽肌群的有效运动[3]。电刺激治疗可以改善肌群的萎缩,强化其功能,提高咽部的血流情况,重建吞咽反射弧。很多患者的吞咽障碍并不是持续的,但是其极易引发营养不良、肺炎等疾病。电刺激治疗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的、清洁的环境,这样有助于患者思想的集中。治疗之前一定要将治疗方法、具体感受、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获取更多的配合。皮肤消毒要采用75%的酒精,以提高皮肤与电极的接触。强度要以患者没有不适为适中,治疗时要不断询问患者的感受。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有效率为实验组92.5%、对照组72.5%;吞咽功能评分实验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比较理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继续推广。

[1] 王相明,李光宗,詹成,等.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1):26-29.

[2] 罗君,魏汉菊,张宇虹,等.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3,19(3):184-185.

[3] 姜昭,王亚平,郭承承.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57-360.

R743.34

B

1671-8194(2017)28-0078-01

猜你喜欢

电极障碍实验组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全陶瓷电极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氧电极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针对电极事故的控制系统方案应用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