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药学监护点和监护方法

2017-01-16张棚达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胃底监护药师

张棚达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13)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药学监护点和监护方法

张棚达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13)

目的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药学监护点和监护方法予以探究。方法从我院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众多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选择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给予一般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前者基础上由本院临床药师对其整个治疗过程予以密切观察和随访,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制定相对应的药学监护方案,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经过相应性的治疗后,观察组与一般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1例)与84.85%(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5例),且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后者,P<0.05)。结论在采用常规性方法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辅以针对性的药学监护,能够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基础上优化治疗方案,为整个治疗工作和患者生命健康添加多一层的保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实际运用。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药学监护点;监护方法

随着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领域也有了质的提升。自21世纪以来,药学监护的提出和实施掀起了医学界中的探讨热潮。药学监护(PC)[1]不仅是各大医院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防治各类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同时还是对各医院药剂科工作模式进行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就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药学监护点和监护方法进行分析,现作如下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66例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并将其按1∶1的比例分为一般组与观察组。其中,一般组女患者有12例,男患者有21例;年龄为61~75岁,平均年龄为(66.53±1.28)岁;持续性乏力10例;突发上消化道出血8例;反复性黑便9例,下肢浮肿6例。观察组女患者有13例,男患者有20例;年龄为62~76岁,平均年龄为(66.81±1.43)岁;持续性乏力11例;突发上消化道出血7例;反复性黑便8例,下肢浮肿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且其最终结果显示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药学监护点与药学监护:均予以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药学监护:

1.2.1 抗菌药物药学监护:医学界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技术相关规章制度指出,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抗生素可在有效抑制出血症状的同时降低感染率。临床药师认为,利用左氧氟沙星[2]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及肝性脑病治疗有所欠缺。因该种药物的脂溶性和渗透力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受体与患者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有机结合,使得其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兴奋,从而导致引发神经系统的不良症状。而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并发症有肝性脑病,是以不宜使用该药物,推荐首选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进行预防。

1.2.2 药物治疗药学监护:临床药师填补了主治医师因工作量过大而无法对患者进行全过程用药细致化指导的医疗不足与空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临床药师应充分利用自身所具备的相关知识全面细致化分析影响药物在患者体内正常代谢的因素,并制定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方案和建议,保障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以促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和提升药物治疗的持续效用性,帮助强化整个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院临床药师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药学监护措施[3]:第1日:使用生长抑素对患者进行止血治疗,同是给予护肝、抑酸、保护胃黏膜、补液、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并嘱患者应禁食水。第2日:临床药师分析患者空腹血糖检测结果,部分患者高于正常血糖值,无下肢浮肿及高血压者建议用氯化钠溶液(浓度为0.9%),有下肢浮肿及高血压者建议使用胰岛素进行拮抗。第3日:患者均未出现发热等不良症状,临床药师建议停用部分药物以减少对患者肝脏的伤害。第4日:临床药师观察患者出血症状已得到有效抑制,便潜血阴性可停用生长抑素,继续使用护肝、抑酸等药物,并强化对肝硬化病因的针对性治疗。

1.2.3 疗效判断标准: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血氨、血红蛋白、血凝功能、便潜血等指标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血氨、血红蛋白、血凝功能、便潜血等指标部分恢复为有效;患者的临床未有所好转或加重,血氨、血红蛋白、血凝功能、便潜血等指标仍严重异常或出现恶化情况为无效[3]。

1.2.4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2.5 统计学处理:将数据资料输入SPSS19.0软件系统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结果;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结果,P<0.05说明两组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发现,观察组中,显效有20例,有效有12例,无效有1例,总有效率为96.97%,一般组中,显效有12例,有效有16例,无效有5例,总有效率为84.8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远远高出对照组患者,且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后者,P<0.05)。

3 讨 论

一般来说,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晚期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是以入院接受诊疗时,对其予以及时性和有效性的止血治疗是抑制病情恶化的关键点[4]。从医学界治疗肝硬化的原则来看,对其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是早期治疗方案的着重点,预防并发症主要针对晚期治疗[5]。将两种治疗有机性的结合是延续患者生命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佳治疗方案。在实际的医疗救治工作中,主治医师通常会因病患过多,患者病情复杂等因素造成其工作量的不断扩大化,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主治医师对众多患者的用药治疗无暇顾及,无法对患者的治疗进行全程跟踪指导,而临床药师对患者的药学监护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一般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8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7%,后者优于前者,且二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我院临床药师从患者初入院接受治疗时就十分积极地参与到对患者的药物治疗中。其不仅迅速查找出各类相关的治疗资料,同时还协助主治医师制定最佳的用药方案,并及时地向主治医师提出优化药物治疗方案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整个药学监护计划的安全有效性。此外,临床药师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对其进行随访,持续性跟踪患者病情,并在此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建议,使患者生命健康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1] 莫超.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药学监护[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5):162-163.

[2] 徐小元,丁惠国,贾继东,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6,8(1):1-16.

[3] 雷利群,罗宏丽,肖顺林.临床药师对1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药房,2014,25(34):3259-3261.

[4] 马阳妹,闻晶,赵庆春.一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药学监护[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10):942-945.

[5] 冯皓.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治疗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8):71.

R575.2

B

1671-8194(2017)28-0050-02

猜你喜欢

胃底监护药师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分析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巡回护士的配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