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学院视角下的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概况

2017-01-1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24期
关键词:跨文化中医药孔子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文献综述

孔子学院视角下的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概况

张文明张艳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孔子学院开辟了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新途径,是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平台。查阅并分析近10年来有关文献,简要评述近年来孔子学院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研究。通过分析发现,目前研究尚存在不足,其发展策略实践性不强,过于强调中医文化单方面的输出。孔子学院视角下的中医文化海外传播应当挖掘适合海外传播的中医文化核心价值,同时结合孔子学院和所在海外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从而促进孔子学院中医文化的海外传播。

孔子学院;中医文化;海外传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增多,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养生、保健理念和良好的临床疗效赢得全世界人民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医文化应该抓住机遇,“走出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其实,中医文化的海外传播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1]。而作为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专业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则开辟了中医文化传播的新途径。2004年,世界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建立。此后,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如火如荼。据报道,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2]。2012年,《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鼓励兴办以商务、中医、武术、烹饪、艺术、旅游教学为特色的孔子学院[3]。在国家汉办的支持下,2008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中医孔子学院——伦敦中医孔子学院。目前,世界上有7所海外中医孔子学院和一所孔子课堂。孔子学院是传播中医文化的重要平台,尤其是随着中医孔子学院的建立,极大促进了中医文化的海外传播。为更好地促进孔子学院中医文化的海外传播,笔者查阅近10年来有关文献,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总结研究中的不足,提出相应建议,为孔子学院中医文化的海外传播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的页面上,以主题“孔子学院”并含“中医”,对于发表于2007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近10年的文献进行精确检索,检索到111篇文献;同时在PubMed网站“Advanced”页面上,以主题“Confucius Institute”并含“Chinese medicine”对近10年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到11篇英文文献。经过人工筛查和甄别,两个网站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性文献有65篇。笔者以这65篇文章为研究样本。

2 研究现状

通过阅读65篇文献发现,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孔子学院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意义、孔子学院及中医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发展策略研究等方面。

2.1 孔子学院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作用和意义 中医孔子学院可以增进中医药行业中外有关人士交往,促进中医药文化和其他医学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4]。中医孔子学院为更多的外国人提供了学习我国中医和汉语的机会与平台,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有重要的贡献。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紧迫性也是中医孔子学院发展的动力源泉[5]。中医孔子学院可以促进中医药院校的品牌传播,加快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步伐,走上中医药国际化名校的建设之路[6]。

目前的研究从宏观方面说明了中医文化海外传播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满足世界人们对于中医学习的需求、推动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等作用和意义,但是缺乏具体的对于中医文化传播效果的客观研究。

2.2 孔子学院中医文化海外传播面临的挑战 周延松[7]认为,中医文化传播面临文化观念的差异、当地医药政策的限制、学习中医的实用心理、孔院师资和合适教材的缺乏等困难;陆颖等[8]分析了目前中医孔子学院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未充分考虑跨文化的差异对传播的影响,教学资源有待丰富,中医文化传播活动创新能力不够。孔子学院的传播理念仍然停留在单向简单化宣传为主要思想的低级层面,在传播中不考虑受众的感受和接受能力[9];中医孔子学院起步较晚,需要加强建设[10];孔子学院办学模式单一,语言文化推广的模式遭到质疑[11]。刘国伟[12]认为西方社会对于中医文化的认同度不高,部分国家认可的中医仅仅局限于针灸领域,跨文化的差异包括语言的障碍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医人才体系的培养不适合跨文化传播的需要,西方国家民间对于中医的了解较少等。张丽[13]认为中医药在国外缺乏合法的地位、中医翻译质量不足都是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障碍。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孔子学院中医文化的海外传播面临的挑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客观方面,包括跨文化的差异,西方社会对于中医文化的认同度不高,当地法律政策的限制等。二是主观方面,孔子学院师资、教材的缺乏,传播方式单一不够创新,传播的区域不够广泛等。

2.3 解决办法及发展策略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策略。周延松[7]认为应当发挥中医孔院的区域辐射作用,联合当地中医团体,利用好孔子学院的国内中方合作单位。张洪雷[14]认为要加强孔院师资队伍建设,同时编写适合海外传播的教材,并通过网络媒体传播中医药,举办系列中医药文化活动;联合国外中医师,拓展教学和传播内容;通过分析中医孔子学院中医文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陆颖等[8]建议中医孔院利用好网络传播和自媒体(博客、微博、微信)等创新方式传播中医文化;周延松[15]提出四种中医文化传播模式:即为体验食疗、按摩等感受中医文化;接受针灸、推拿等治疗反馈治疗效果;开展中医专业教育,中医讲座,培养中医医师的专业和职业教育;开设中医临床汉语、中医经典文献选读等语言、文化课程。杨金生[16]建议在编写汉语教材时多加入一些中医药的内容,体现中华民族对于中医文化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政府推动,培养海外中医医师,举办中医文化交流活动。邹爽[17]认为要推动中医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推动中医孔子学院的本土化发展,促进与海外高校的合作办学,提高办学质量,推动国内外社会各界加强中医药相关的领域的研究与合作。应进行当地受众需求的调查,承办更多中医孔子学院或者课堂[18];寻找文化融合点、培养国际型中医人才、中医的本土化教育、国际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5];加大中医药的宣传力度、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特色技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教育,培育人才[19]。张丽[20]提出中医翻译要兼顾读者的文化背景、心理需求和阅读习惯,分析他们对于译文能否理解和接受。发展策略是此研究样本中设计的内容最多的,即讨论如何传播的问题。这对于促进孔子学院中医文化的海外传播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分析样本中的研究策略,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传播源,包括了加强对孔院教师和国际型中医人才的培养、编写合适的教材、提高中医翻译的治疗、中医的本土化教育等;二是传播内容,即中医食疗、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中医专业教育等;三是传播方式,利用网络等自媒体、充分利用国内中方合作单位、联合当地的中医团体、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寻求国家政策的扶持等。

3 讨论

孔子学院数量增长过快,相应的优秀师资、合适教材配套不上,加之跨文化的差异,导致现在孔子学院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而大部分中医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医文化的重要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研究针对孔子学院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现状、传播的目的和意义、遇到的困难和不足等进行各自的分析,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策略等,对于孔子学院的中医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目前的学术研究数量偏少,只有65篇,且多为新闻报道。二是研究大部分以陈述事实为主,理论性的研究较少。三是发展策略过于宽泛,实际的调研不充分。四是目前研究虽也涉及中医海外传播的内容,但是内容较为浅显,中医文化的有着丰富的内涵,“什么样的文化既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体现中国的核心价值和软实力,同时又是中国和其他文化具有显著的差异一处”[21]即该传播哪些内容和价值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五是调查研究不足。当地民众对中医药的需求,对中医文化的态度,均需进行系统调查从而进一步决定传播中医文化的内容;中医文化传播的效果和受众的反馈对于中医文化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需进行相应的跟踪研究。

4 小结

目前针对孔子学院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研究尚存在不足,发展策略不够具体、实际,过于强调单方面的输出。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①内容是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关键。海外传播需要保持中医文化独特的基因,充分挖掘中医文化本身的核心价值及其现代价值。在与外来医学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拓展中医文化新境界,主动发掘中医文化中对全球文化有普遍价值的东西[22]。同时也应结合孔子学院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实践调查研究,包括当地受众的需求和反馈,有针对性地传播。②传播方式非常重要。中医文化海外传播需要充分研究跨文化传播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当地受众的文化背景、心理需求和生活习惯,用他们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中医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可以加深其他国家对于中医的理解和认识,拓宽中医向外传播的渠道[23]。此外,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理解力和兴趣点也不一样,在实际的中医文化传播过程中应当加以考虑。③孔子学院可结合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编写适合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教材,同时聘请有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经验的教师和志愿者进行跨文化的岗前培训。

[1]刘国伟.中医在主要英语国家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2]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课堂[EB/OL].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2017-11-29].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02-28[2017-10-23].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302/148061.html

[4]张洪雷,张艳萍.中医孔子学院与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J].中医学报,2011(11):36-38.

[5]施燕吉,徐爱军,张洪雷.中医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4):45-47.

[6]刘婷,吴晓明.中医孔子学院对中医药名校建设的品牌促进作用研究—以韩国学子赴江西中医药大学文化体验活动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6(5):155-156,159.

[7]周延松.基于孔子学院的中医文化海外传播[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5):545-546,553.

[8]陆颖,赵丹,李小青,等.海外中医孔子学院的发展状况初探[J].中医药文化,2016(3):18-23.

[9]董璐.孔子学院与歌德学院:不同理念下的跨文化传播[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04):101-107.

[10]张洪雷,张宗明.中医孔子学院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78-180.

[11]刘扬.境外孔子学院语言文化传播的困境及对策[J].新闻世界,2013(4):292-294.

[12]刘国伟.浅析中医跨文化传播[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047-1050.

[13]张丽,张焱.“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文化走出去传播策略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7(23):1-4.

[14]张洪雷,张宗明.中医孔子学院与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09):718-719.

[15]周延松.中医孔子学院的语言文化传播及其模式构建[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1):1241-1242,1260.

[16]张聪.杨金生委员:利用孔子学院传播中医文化[N].中国中医药报,2011-3-14(002).

[17]邹爽,林飞,杨迪.中医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2):1975-1977.

[18]焦娇.以孔子学院为模式的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思路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4):7-8.

[19]余静,单乐.孔子学院视角下的中医传播与发展[J].新西部(理论版),2013(29):139,148.

[20]张丽,张焱.一带一路下中医文化的翻译与传播[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22-124.

[21]吴瑛.对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传播的战略反思[J].学术论坛,2007(7):141-145.

[22]孔卓瑶,张宗明.中医走天下—访全国著名中医文化传播专家金宏柱教授[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4-11.

[23]卢甜,刘国伟,刘巨海.中医跨文化传播现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128-1130.

OverviewofOverseasCommunicationofChineseMedicineCultureinConfuciusInstitute

ZHANG Wenming ZHANG Yanp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China

To review the studies of the overseas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 Confucius Institute in recent years, relevant papers in recent 10 years were read and analyzed.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aper,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shortcomings in the current research.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papers are not practical which emphasize too much on the unilateral output of the cul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As it is shown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papers, core value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which is suitable for overseas communication of Confucius institute should be extracted, comb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onfucius Institute and overseas countries and make appropriate strategies, so as to promote the overseas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of Confucius Institute.

Confucius Institute;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Overseas Communic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6ZDA234),项目名称: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编号:17JYB002),项目名称:“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发展路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开放课题(编号:ZYWH2017-01),项目名称:孔子学院为平台的中医跨文化传播研究。

张文明(1991-),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文化。E-mail:791061695@qq.com

张艳萍(1971-),女,汉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医文化、中医心理。E-mail:fairyyp@126.com

R2-4

A

1007-8517(2017)24-0038-03

2017-11-01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跨文化中医药孔子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孔子的一生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孔子的一生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