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鸡市肉牛种质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7-01-15尹万林王艳丽李燕丽邢金锁崔文兰张永红赵素萍

中国牛业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存栏母牛肉牛

尹万林,王艳丽,李燕丽,邢金锁,崔文兰,张永红,赵素萍

(1.宝鸡市畜牧兽医中心,陕西 宝鸡 721001; 2.麟游县畜牧兽医站; 3.扶风县畜牧兽医中心; 4.凤翔县畜牧兽医站)

行业论坛

宝鸡市肉牛种质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

尹万林1,王艳丽1,李燕丽1,邢金锁2,崔文兰3,张永红4,赵素萍2

(1.宝鸡市畜牧兽医中心,陕西 宝鸡 721001; 2.麟游县畜牧兽医站; 3.扶风县畜牧兽医中心; 4.凤翔县畜牧兽医站)

宝鸡拥有优良的秦川牛等肉牛种质资源优势,建有秦川牛“国家级畜种保种场”和“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以及安格斯牛繁育场.本文针对宝鸡市肉牛种质资源现状和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肉牛种质资源保护、选育提高、肉牛新品种培育措施和发展对策。

肉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对策

肉牛种质资源是肉牛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鸡属暖温半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宜饲草和各类家畜的生长发育;培育了被誉为“国之瑰宝”的地方优良品种--秦川牛。秦川牛作为我市特色品牌,发展经历了由高潮走向平稳的曲折历程,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低价进口牛肉、国内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和消费低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肉牛养殖呈现下滑局面,但肉牛业作为我市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的地位仍未改变;因此,为了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满足人类社会对肉牛产品种类、质量、风味等的更高的需求,加强对现有肉牛品种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合理、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 宝鸡市肉牛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1.1 秦川牛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宝鸡的陈仓、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麟游等8县区被列为全省秦川肉牛基地,逐步向千陇地区发展的肉牛产业带。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用秦川牛本品种选育和引进专用肉牛品种改良,秦川牛肉用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体格加大,后躯有所改善,产肉性能显著提高。

1.1.1 群体规模大 据年报统计,2015年末全市存栏黄牛28.6万头,能繁母牛11.62万头,当年生产犊牛6.21万头,产肉3.39万t。其中宝鸡西北部8县(区)秦川牛基地存栏牛16.81万头,基础母牛5.59万头,当年生产犊牛6.21万头,出栏肉牛18.69万头,生产牛肉2.74万t。通过这次全面调查统计,全市肉牛存栏11.09万头,其中适繁母牛4.08万头;其中存栏纯种秦川牛4.17万头,占肉牛总数的37.60%。

目前,宝鸡秦川牛拥有位于扶风县的“国家级畜种保种场”和“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各一个场,陕西省秦川牛原种场创建于1965年,2008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畜种保种场”,存栏纯种秦川牛210头,其中特一级基础母牛120多头,特级种公牛20头;成年母牛平均体高132 cm,体重420 kg,成年公牛平均体高148 cm,体重820 kg。全场牛群纯正,档案齐全。陕西省秦川肉牛良种繁育中心创建于1998年,2016年荣获农业部“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现存栏二级以上基础母牛1150头,一级以上种公牛50头,该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和扶贫项目支撑,在扶风县和杨凌建立两个繁育场。

1.1.2 显著的肉用性能 据西农大和北京市农科学院等试验表明,10~12月龄秦川牛阉牛,持续育肥至27~28月龄,平均日增重611~933 g;活重590.4 kg±55.6,屠宰率63.00%,净肉率53.00%,眼肌面积79.80 cm2。2006~2010年我们在秦宝牧业的育肥试验表明,6~10月龄去势的秦川犍牛在12和18月龄体重分别达167.10±21.95 kg和261.99±34.99 kg;从10~12月龄开始,经过平均791 d的直线育肥,出栏体重、体高、体斜长、体直长、胸围分别达到565.00±17.66 kg、125.83±6.87 cm、147.35±4.34 cm、137.70±4.44 cm和205.13±2.41 cm;其平均日增重0.51±0.57 kg,胴体重303.55±13.78 kg,屠宰率57.42±1.26%,净肉重201.00±10.31 kg,净肉率38.01±0.88%,胴体产肉率66.52±2.19%;其高档肉和优质肉达到29.97±3.33 kg和62.88±8.04 kg ,分别占净肉重的31.57±5.6%和17.72±2.48%,胴体A、B级分别为13.79%和43.45%,各项肉用指标位居全国黄牛品种之首,接近国外著名肉用品种,其中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均优于国内饲养的国外引进品种。

1.1.3 独特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秦川牛是经过近六千年选择、培育的结果,适应性强,耐粗饲,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等粗饲草资源。目前,关中道农户用麦草、麸皮和少量玉米的饲喂方式,保持了秦川牛肉质的独特分味,也是生产高档优质牛肉育肥后期的饲喂方式,在此饲养条件下秦川牛仍能保持正常的繁殖和生长发育。同时,秦川牛几乎不发生牛瘟和结核疾病,对焦虫病的抵抗力远高于引进品种,耐热耐寒。

1.1.4 优良的种用价值 因其性情温和,被毛紫红,遗传性能稳定,杂交改良效果明显而被全国各地大量引进,特别是在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为西北五省和河南等地的牛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据湖南、安徽报道秦杂一代成年公牛比当地牛体重增幅高达 91.8~128.1 kg,其他各项生长指标差异十分显著,而且关中地区农户素有选留和培育小公牛、育肥公牛的习惯。

1.1.5 较强亲和力和稳定的遗传性 秦川牛与国外品种的亲和力较强。分别与丹麦红、短角红和德国黄的杂交后代后肢的产肉量幅度为8.50%~9.70%,整个胴体的产肉量增加5.80%~8.60%;近年来,分别与利木赞、安格斯和日本和牛杂交改良,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且保留了秦川牛独特的肉质分味,表明其种质具有稳定的遗传性和可塑性的特性。

1.2 安格斯肉牛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自2005年以来,我市利用红安格斯细管冻精在眉县和西北部的岐山、麟游、陈仓区的西山地区开展杂交改良,2013-2015年秦宝牧业和秦川肉牛良种繁育中心从澳大利亚引进5300多头安格斯母牛,在岐山县建立了两个纯种安格斯繁育场,存栏适繁母牛1 363头,2015年出栏良种1 020头。秦宝牧业通过“龙头企业+协会+农户”投放6个中小型养殖场(户)550头,目前,在宝鸡地区农户中存栏纯种240头,以高于市场价格,即六月龄断奶犊牛40元/kg+300元改良补贴的方式回收犊牛,扶持肉牛基地建设。目前,存栏安格斯纯种母牛1 603头,安格斯杂交代数量约占全市总存栏的2.10%,主要集中在麟游和陈仓区的西山地区。

1.3 西门达尔牛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从20世纪七十年代,在千阳和陇县引进西门达尔牛种公牛,进行黄改奶试验,因其乳、肉、役用性能均佳,骨骼粗壮,体格较大,生长快,而犊牛初生重中等,受到农户喜爱。目前,主要集中在千陇两县,约占其存栏肉牛的23.60%,且以未去势的公牛育肥为主。

1.4 英国短角红牛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20世纪后叶,在西农大专家的主导下,宝鸡地区曾经引进英国短角红牛对当地黄牛进行级进杂交改良,前后持续10年时间,使当地黄牛的体格、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以后由于英国疯牛病影响,且国内未形成短角红牛纯种群体,杂交改良终止。目前,仅在眉县、岐山和麟游能见到其后裔,数量较少。

1.5 其它引进品种的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曾先后引进德国黄牛、皮埃蒙特牛、南德温牛、利木赞牛、日本和牛等冻精,进行杂交改良。由于德国黄牛引进时间较早,数量少、时间短,目前,市场上几乎看不到其后裔。相对于利木赞牛,近年来,一直在使用其冻精,但数量少,未形成群体规模。自2006年来,秦宝牧业引进日本和牛冻精,进行三元经济杂交生产“雪花”牛肉,主要区域集中在陈仓区的西山和麟游,亦未形成规模。

2 肉牛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存栏数量下降,良种登记工作滞后

秦川牛存栏数量下降,基础母牛数量锐减,导致犊牛、架子牛供应严重短缺,出现全市性“牛荒”,龙头企业牛源不足。据调查,目前在包括陈仓区、眉县、麟游在内的秦川牛重点产区,能繁母牛存栏量下滑尤其严重。甚至有农户以头胎怀孕母牛作为商品育肥牛出售,导致基础母牛下降。2015年存栏28.6万头,1998年减少了9.88万头, 17年间减少25.68%,平均年递减1.51%,而宰杀数以每年3.6%的幅度增加;全市肉牛存栏仅11.09万头,其中纯种秦川牛存栏仅4.17万头;因比较效益差,规模化程度低,全市 10 头以上规模的农户仅784个,存栏量3.45万头,只占肉牛总存栏数31.11%, 而100头以上的养殖场大户以短期育肥、周转贩运为主。目前,除秦川牛原种场和秦川牛繁育中心外,其余场户均无严格的良种选育和杂交改良计划、方案,各项记录不全,记载不清,全市未有效的建立肉牛良种登记制度和相应的管理、运行体系,也无系统而长远的肉牛良种保护、选育、利用和改良提高发展规划。

2.2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

全市乡镇畜牧兽医站普遍存在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服务能力弱化,县、镇、村肉三级牛人工授精繁育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经统计,全市现有冷冻精液配种站点235个,其中乡镇兽医站点126个,个体站点110个;共有配种从业人员312名,其中乡镇兽医站从业人员193名,个体的119名。受冻配技术推广资金不足、家畜存栏量下降,以及乡镇畜牧兽医站职能转变等因素影响,造成良种繁育体系断线的危局。

2.3 杂交改良无序,导致优良种质资源浪费

各地种畜禽管理移交农业综合执法队后,禽良种管理缺失,致使杂交改良无序,造成优良的地方种质资源浪费,同时,也导致优秀基因和部分优良性状丢失的现象,如地方品种抗焦虫病的性状,随着引进品种推广和杂交改良而弱化,牛焦虫病呈现季节性地方流行;且随着城乡国民经济发展,肉牛养殖远离经济相对发达的川道地区,特别是基础母牛集中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丘陵山区,在偏远山区,由于冻配站点不健全,本交现象普遍,各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在种牛引进和杂交改良中各自为政,既无完整的杂交改良计划和方案,也无相应的亲和力测定、遗传性状分析与评估等技术措施,热情和盲目性大于科学性和持续性,仅以外貌特征等部分表现型选留种牛,杂交代无计划参与配种;秦川牛本品种选育和改良提高工作面临停顿,而全市具有安格斯、西门塔尔、利木赞、和牛等优良品种血统的杂交肉牛所占比例低于15%,杂交优势不明显。

2.4 比较效益下降,亏损面扩大

由于受市场价格低迷,销售不旺,加之场地租金、饲料、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涨,奶牛淘汰、屠宰量增加等因素影响,按照目前市场育肥肉牛销售价格22元/kg分析,养殖一头肉牛年平均利润为755元左右,农户家庭养殖条件下一个劳动力年出栏10头左右,仅获利0.76万元;远低于进城务工年收入2.4万元左右,因此产业比较优势低下,从业吸引力不强,养殖户増栏补槽积极性下降。另一方面,融资困难,高利息民间扩资已成为养殖场户的主要融资方式,50头以上的肉牛繁殖与育肥场亏损面已达到56.7%,为秦川牛的保种选育和杂交利用开发工作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2.5 社会关注度不高,财政支持乏力

中央、省级资金主要用于我市国家级秦川牛原种场和核心繁育场的保种、适繁母牛补贴等资金大约200~300万元/年,而地方财政资金十分有限,仅有零星、应急型的“菜篮子”工程和科技项目给予肉牛养殖支持;地方各级政府、发展计划和资金预算等政策制定部门仍习惯于促规模化发展的思维指导工作,对肉牛等相应的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缺乏应有的关注度,无长远性、可持续性保护和发展利用规划、方案;无专业性的社会化组织从事肉牛种质资源与肉牛良种管理和运行;而全市仅有三个县级大家畜改良站,只限于满足本辖区的液氮和冻精供应,无力主导肉牛的选育和改良,无能力主持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等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6 肉牛种质资源的基础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弱化

目前,在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方面,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连贯的政策扶持,致使专门从事肉牛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研究的人才匮乏,仅依靠西农大专家教授的科研项目带动;龙头企业、育肥场、规模养殖户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科技人才,且只着眼于短期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形势、流动资金和企业经营水平变化,难于承担肉牛良种培育和种质资源保护;现有科技力量集中于行政、事业单位,经过兽医体制改革,县乡两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单位职能已转变为动物卫生执法和行业管理,未能与肉牛种质资源保护、开发紧密结合,科研、推广与种质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脱节。

3 建议与发展对策

3.1 强化政府主导的肉牛种质资源管理

肉牛种质资源与其它生物种质资源一样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既要满足当前和近期市场需求,更要着眼于50年后及未来人们对其产品的风味、品质和数量需求,是一项涉及民生百年大计的基础性工程;在国际上已成为无硝烟的战场,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再生的重要生物资源之一,直接贡献率大于40%,远高于科技、管理和市场效益;因此,肉牛种质资源保护与新品种培育是一项投入巨大而短期内难以见效的系统工程,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公益性,需要各级政府主导,主管部门全力推动,科研与推广单位参与,养殖企业配合的协同管理与运行机制。尽快研究发布“陕西省地方畜禽品种保护法”,依法解决肉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上管理体制不畅和缺失现象,唤起民众和各级政府对保种、肉用新品种培育的认识;由省级主管部门牵头成立陕西省秦川牛或肉牛遗传资源委员会,以及肉牛新品种育种工作组,制定肉牛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管理办法、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立起指针,方能凝聚共识。要根据资源情况和保护开发需要,遵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到市县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权限清楚,职责明确,协调有力,工作有序。

3.2 强化政策扶持

肉牛养殖是一个基础设施投入高、流动资金大、周转慢的行业,急需信贷与保险联动支持才能持续发展。因此要由政府主导,制定政策,将肉牛种业发展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落实和加大良种补贴、种质资源保护、性能测定、遗传评估、疫病净化和抗逆性研究等育种基础工作的各项扶持政策;开展肉牛养殖保险试点,为金融部门开展肉牛抵押信贷降低操作门槛,提高金融部门对肉牛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不断完善投资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发展肉牛产业,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3.3 强化种质基因库建立,完善保种体系

积极研究和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经济的保种方法,改变目前保种形式单一、手段落后、设施陈旧的局面。在完善现有保种技术、方式的基础上,加强冷冻精液、胚胎及其它方式保种等的科研工作;依托省、市畜牧技术推广单位,建立以原种純繁和液氮保存并举,以秦川牛为主,不同良种的肉牛种质资源的种子基因库建设,不断健全、完善保种体系和评价体系。合理规划布局,重新划分秦川牛保种区, 以秦川牛原种场和秦川牛繁育中心所在地的扶风县,以及岐山、凤翔的北部山区乡镇和麟游的西南地区的乡镇为秦川牛保种区,实行严格的纯种选育制度和补偿机制,确保纯种适繁母牛达到一定的维持量。

3.4 加强良种选育,实行登记制度

合理开发利用是资源保护的主要目的。秦川牛和引进的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逆性强、肉质风味独特等遗传性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是保护工作的需要,也是畜牧业结构调整,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政府应积极推动组建宝鸡市肉牛协会,将养殖企业、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校、技术推广单位等有效组织起来,制定中长期肉牛良种选育、发展规划和方案,建立良种选育、登记、管理体系和平台,通过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和协会的协同努力,召集有肉品、动物、农村社会学和农业经济学等方面专家, 对其纯繁、杂交、饲养、管理、抗逆性、口味测定和市场营销等全方位研究,整合资源优势、实施项目推动和技术支持等措施与市场发展有机结合,加快肉牛品种培育,从根本上改变良种依赖国外的窘境,使秦川牛和已引进优良的种质资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3.5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

依托现有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组织实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选育和保护地方优良品种的同时,引进推广肉用性能卓越,肉质等级高,抗病性强,耐粗饲,适应性好优良品种,实施肉牛杂交改良。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纯种选育提高核心群和繁育群的良种扩繁体系,对母牛繁育重点场内的母牛建档立卡,建立免疫、繁育等基本信息数据库,实现跟踪管理。建立经济杂交商品化生产体系,以产业配套为重点,开展不同品种间杂交组合的商品肉牛生产性能测定、评价,确立最佳杂交组合商品化生产模式。建立基础母牛保护机制,突出良种肉牛繁育基地建设,对存栏母牛50头及存栏母牛10头以上的繁育户予以重点扶持,对验收达标的繁育场(户),建立与犊牛市场价格联动的适繁母牛补贴方式,大幅度提高基础母牛存栏量和规模化养殖水平。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采用政府引导和企业支持的协会管理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肉牛规模养殖场的准入退出机制,承担行业内良种登记、规范化管理等职能,确保良种繁育成果。同时,充分发挥奶牛群体规模大的优势,向奶牛要优质牛肉,一方面鼓励奶公犊去势育肥生产优质牛肉,避免或减少宰杀奶公犊现象,既可防止有限的牛源资源浪费,缓解牛源紧缺的局面,另一方面利用低产奶牛或头胎奶牛与肉用品种杂交,生产牛肉。

3.6 强化科技支撑

围绕肉牛良种扩繁、种质资源保护、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料配制、生态养殖等关键技术,组织企事业单位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推动科学技术应用研究,搞好技术组装配套;进一步加强生产性能测定、疫病净化、经营管理等技术培训,强化肉牛养殖职业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能,不断提高肉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肉牛产业发展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ing Measures of Genetic Resources of Beef Cattle in Baoji

YING Wan-lin1,WANG Yan-li1,LI Yan-li1,XING Jin-suo2,CUI Wen-lan3, ZHANG Yong-hong4,ZHAO Su-ping2

(1.Baoji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center,ShaanxiprovinceBaojicity721001; 2.Linyou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station;3.Fufeng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center; 4.Fengxiang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station)

Baoji city, which has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beef cattle genetic resources (e.g. Qinchuan cattle), has already built up "national-level farms of breed conservation", "cattle crucial breeding farms" and Angus cattle breeding farms. Concerning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genetic resources, this article put up the developing measures of protection, selecting improvement and new varieties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 beef cattle genetic resources.

beef cattle; genetic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situation and measures

2016-11-22 接收日期:2016-12-06

尹万林(1964-),男, 陕西麟游人,大专,高级畜牧师,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S823.2

A

1001-9111(2017)01-0061-04

猜你喜欢

存栏母牛肉牛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