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玉林地区发酵床生态养猪情况调查

2017-01-15詹德军

浙江畜牧兽医 2017年1期
关键词:养猪菌种猪舍

詹德军

(广西博白县那卜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博白 537600)



调查研究

广西玉林地区发酵床生态养猪情况调查

詹德军

(广西博白县那卜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博白 537600)

广西玉林市是广西的养猪大市,养猪业已经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15年全市出栏生猪613.53万头,规模养殖比重达60%,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已成为全市生猪生产的发展趋势。这种生产方式在提高养猪场的生产管理水平、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猪场粪尿和冲栏废水集中大量排放,给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如不科学处理,容易严重污染环境和水源,制约养猪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

近年来,当地有关部门已把解决养殖污染作为建设新农村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来抓,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各类适合当地发展、符合生态化养殖要求的规模猪场养殖污染防控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其中发酵床养猪技术就是一个亮点。

1 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的主要优点

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最早由日本民间发现。自1992年开始,日本鹿儿岛大学专家教授开始对其进行系统研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规范,目前日本和韩国自然农业协会都在大力推广和应用。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从日本、韩国等国引进我国后,受到国内养猪界的极大关注,已在多个省份迅速推广应用。

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又称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法或自然养猪法,采用锯末、秸秆、稻壳、米糠等农林业生产下脚料配以专用的有益微生态活菌制剂经发酵床专用菌垫圈养猪,垫料中富含特殊有益微生物可迅速降解猪群粪尿排泄物并发酵成为菌体蛋白,供猪只拱食,构建生猪消化道及生长环境的良性微生态平衡,以发酵床为载体,快速消化分解粪尿等养殖排泄物,在促进生猪生长、提高生猪机体免疫力、大幅度减少生猪疾病的同时,实现猪舍(栏、圈)免冲洗、无异味,达到健康养殖与粪尿零排放的和谐统一,生猪出栏后,垫料清理出圈舍用作优质有机肥、从而创造出一种高效益、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养殖模式。

1.1 节省饲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发酵床生态养猪由于猪粪尿已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生猪食用的无机物和菌体蛋白质,且锯末、秸秆中的木质纤维和半纤维已被降解转化成易发酵的糖类,猪只通过翻拱食用,为猪体提供了一定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从而减少了精饲料的供应。据报道,采用发酵床养殖技术,猪场可节水85%~90%,每头猪可节水、节料、节电及工本费15元左右,增收节支40元左右。

1.2 发病率下降,减少兽医用药,提高猪肉品质 采用发酵床生态养猪,生猪入圈前必须预先驱虫。在饲养过程中, 由于发酵床中大量有益微生物的存在,生猪发病率较低, 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饲养方式有大幅下降,可明显减少兽医用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猪肉品质,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无公害猪肉。

1.3 减少环境污染 采用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微生物在圈舍中充分分解和发酵粪污,使整个圈舍没有臭味;垫料可每隔2~3年清理一次,平时不需要随时清理与储存粪便,解决了现代化养猪生产中粪污处理的大难题。

2 发酵床养猪现状调查

据调查,自2009年开始,广西玉林地区先后在北流、容县、陆川、博白等县范围内选定7家发酵床养猪试点示范场,建设发酵床面积3680 m2。自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试点示范工作实施以来,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床零排放健康养猪技术基本适应玉林地区的气候条件,可明显节省饲料及水、电、医药等费用,对环境无污染,且可明显减少生猪发病和死亡,特别对中小生长猪阶段效果显著。可以缓解全市养殖业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产生的突出矛盾,是实现全市畜牧业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可以因地制宜示范推广。

2.1 发酵床养殖面积不断扩大 据调查,至2015年末,全市除玉州地区外,其他6个地区(市、区)都已建有发酵床养猪场,主要集中在北流、容县、陆川、博白等地,全市共有发酵床生猪养殖场(户)179家,建设发酵床面积52979 m2,养猪72354头,主要以养殖中小猪为主,特别是保育猪。在发酵床养猪生产中,保育猪占72.3%,生长猪占15.5%,育肥猪占12.2%。

2.2 涌现一批规模养猪企业 据调查,目前北流市已成为广西最大的发酵床养猪示范基地之一。其中新诚畜牧有限公司养猪场是北流市最早引进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养殖企业,已建成投入使用的生态养猪猪舍12000 m2,每年可节水9万m3,节电5万度,提供优质生物有机肥3000 t,成为广西地区县级水产畜牧系统最大的生猪粪尿零排放发酵床养殖示范基地和玉林市节水型示范基地。北流市广西中澳发酵床生猪养殖示范场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投入建设资金4587万元,已建成猪舍2.1万m2,发酵床面积1万余m2,工程分三期投资建设,全部项目建成后,中澳发酵床生猪饲养场将可成为全国最大的发酵床养殖基地之一。

2.3 地方政府重视,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较大 随着发酵床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发酵床养猪的优势逐渐得到体现,为更好推广零排放发酵床养猪生产技术,提高养猪户的积极性,鼓励发展生态养殖,减少环境污染,进一步促进生猪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养殖方向发展,2009年-2010年6月北流市对采用零排放发酵床养猪的养殖场(户)实施适当奖励,安排资金达463万元,2010年博白县拨付1500多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用于发展发酵床养猪技术。

3 发酵床养猪存在问题

3.1 投入经费不足 治理养殖污染是公益性事业,政府公共财政必须加大投入,把项目列入财政预算来加大支持。但目前尚未形成养殖企业、社会和政府共同投入资金的机制,且部分县(市)存在财政困难,无法投入当地需要的污染治理资金。虽然国家和地方对零排放试点示范场建设发酵床有一定的补助,但大部分费用仍需养殖企业自行承担,特别是前期投资较大,在目前生猪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除了有国家和地方补助的北流市和博白县发展发酵床养猪较快外,其他县(市、区)发展相对缓慢,养殖户积极性不高。

3.2 发酵床菌种选择 菌种选择是发酵床养猪技术成败的关键,其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猪舍粪尿的降解效率。目前,国家对自然养猪法成品菌种的生产和管理尚无统一的技术标准,养猪户使用的成品菌种较为杂乱,质量参差不齐,如何辨别和选择成品菌种极其重要。饲养户在选用成品菌种时,一定要多方了解,选择有研究和试点基础,信誉良好的单位提供的成品菌种,多与本地已经使用成品菌种的饲养户交流,以确认其使用效果。

3.3 发酵床垫料原料来源 生物发酵床的主要原料是木屑和稻壳,广西玉林地区当地的木屑来源总量较少,价格较高,大范围推广该技术存在原料来源及费用问题。因此,应该广辟垫料原料来源,按照“碳氮比”因地制宜寻找垫料原料,降低发酵床垫料投资成本。

3.4 夏季高温高湿时期的避暑降温及发病时疫病防控问题 每年5月-10月该市均属高温炎热季节,如何避暑降温,对发酵床养猪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也是制约该技术迅速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难题。部分养猪场采用猪圈内留一定面积的水泥地面,利用水帘,排气扇等防暑降温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增加了养殖成本。在猪群健康无病情况下,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效果较好,一旦发病治疗则更加困难,猪舍消毒成为难点。

4 发展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对策建议

4.1 地方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应予适当倾斜 作为广西的养猪大市,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生态养殖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全市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政策和资金倾斜积极扶持引导养殖业主走生态养殖道路,因地制宜发展发酵床养猪技术。

4.2 坚持不断摸索,发挥“产学研”机制联合作用 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应共同探讨和解决发酵床养猪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扬长避短,以提高养猪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尤其在发酵床猪舍建设、菌种制备和选择、垫料选择和制作、日常饲养管理方面形成一套比较统一的标准。

4.3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有关部门应通过电视台、报纸、各种大小会议、专栏、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发酵床养猪技术,让广大养猪户了解和认识发酵床养猪的前景和有利条件,提高生态养殖意识,促进发酵床生态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4.4 加快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有关部门可选派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养殖业主到区内外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成熟地区参观学习,积累经验;利用科技下乡、专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举办各种生态养殖技术培训班、技术讲座,以提高广大养猪户的生态养殖水平。

4.5 扶持龙头企业,提高示范带动能力 有关部门应因地制宜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全方位支持、扶持培育一批发酵床生猪养殖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树立无公害绿色产品品牌等,增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全市生态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引进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减少生猪养殖排泄物外排污染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技术目前在应用中还存在某些不足问题,需要广大养猪业者和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积极创新,将发酵床养猪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逐渐实现该技术的科技化、成熟化,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环保、经济实用的养殖模式,为养殖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016-06-26

S828.4

C

1005-7307(2017)01-0017-003

猜你喜欢

养猪菌种猪舍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