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定科技兴牧成效显著

2017-01-15李海生山西省平定县畜牧业发展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畜牧业畜牧兽医

文│李海生(山西省平定县畜牧业发展中心)

平定科技兴牧成效显著

文│李海生(山西省平定县畜牧业发展中心)

“十二五”以来,山西省平定县大力倡导科技兴牧,使畜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规模化养殖蓬勃发展,生态化发展正在兴起,产业化建设已显雏形。畜牧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和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

一、整合科技资源,加快畜牧科技推广步伐

为适应畜牧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需要,平定县把科技兴牧作为推动畜牧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切实加强对畜牧科技推广应用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科技兴牧”工作领导小组,对专业技术力量进行整合,成立了畜牧科技专家组,负责全县畜牧兽医技术研究应用、示范推广工作。组建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反应分队,加强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全县53名畜牧技术干部联系了320户养殖大户,通过人连户、户带户,示范应用面逐步扩大,科技指导生产效果明显增强。确定了20名科技指导员,参与到畜禽养殖技术承包中,有10名畜牧技术人员被养殖场聘任为业务技术场长。协同县科技局完成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肉鸡健康养殖项目的实施,加大畜牧科研推广队伍建设步伐,提高畜牧科研水平。抓住山西农大动科院、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平定县畜牧产业对口帮扶的有利机遇,签订了肉鸡健康养殖技术、畜禽疫病诊断防治技术等合作协议,邀请多名专家教授采取授课、讲座的方式,对全县畜牧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畜牧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能力。

二、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

近年来,平定县组织实施了良种推广、品种改良、饲料应用、疫病防治、牧草种植等12项实用科技,不断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着重抓好“三大工程”建设。

1.畜禽良种繁育工程。平定县先后实施了奶肉牛人工输精改良、高产奶牛胚胎移植、奶牛性控精液改良、海兰系列优种蛋鸡推广、猪人工授精改良等技术,不仅填补了阳泉市的空白,而且使广大养殖户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以实施畜禽良种工程为重点,全县先后培植了13个县级畜禽品种改良示范基地,20个乡镇畜禽品种改良示范点,分区域设立了5个人工改良站,2个高产奶牛胚胎移植示范基地,形成了较完善的畜禽引、改、育、繁网络。全县先后引入美国黑星、荷斯坦、西门塔尔、皮尔蒙特等新优品种2200多头,累计完成奶、肉牛人工改良15600余头。实施“黄繁奶”胚胎移植540头,海兰系列优种蛋鸡推广百余万只,运用奶牛性控精液改良490例。

特别是从2008年10月开始推广猪人工改良技术,探索创立了以“三大运行体系”(良种生产、改良服务、高效配送)、“四级辐射网络”(良种服务中心—技术服务站—代理服务点—繁改员)和“一个运行机制”(标准建站、合理布网、高效配送、以需定产、资源共享、辐射周边)为核心的生猪良种繁育推广“平定模式”。5年以来,累计实施人工改良12万头,受胎率达到85%以上,推广普及率达到了8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15%以上。生猪良繁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平定县成为全国400个重点良种推广示范县之一。

2.养殖业优质提升工程。通过优化品种组合,优化饲养方式,优化饲料日粮,推行“良种、良料、良法”养殖新理念。从圈舍建造、环境改善、科学管理方法入手,进行优质商品生产,保证畜禽产品性能优良。猪、牛、羊、禽良种普及率分别达到100%、90%、95%、80%。全县农户新建标准化圈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配方饲料推广面达到85%,饲草种植面积达到2000余亩。

3.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工程。按照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要求,健全了动物疫病测报网络,建起了动物疫病诊断化验室,进行动物疫病监测、普查、防治工作。制定了《平定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规定动物疫病测报率达100%,规定动物疫病免疫率达100%,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2013年,在规模养殖场户中应用推广了动物疫病快速诊断和药物靶向技术,开展了猪、鸡疫病快速诊断1000余份、抗体检测8800份、药敏试验500余份,动物疫病快速诊断与药物靶向技术应用率达80%以上,猪、鸡、牛、羊发病率分别控制在5%、6%、4%、3%以下,累计推广应用108.34万头(只)畜禽,增收节支2995.14万元。

三、创新科技人才管理机制,适应畜牧生产发展需要

按照“完善县一级、改革乡一级、配齐村一级”的原则,不断加强县、乡、村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县级投资200多万元扩建了中心办公大楼,投资50万元新建了全省首家二级兽医实验室,投资20万元改建了旧关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乡镇累计落实建设资金270多万元,新建了柏井、巨城、张庄3个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改造维修了东回、冠山2个中心站。兽医体制改革圆满完成,乡镇站人员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村级聘用150名防疫员,全县横向上形成了“防、检、监、测”四位一体的动物防疫体系,纵向上形成了“县有中心、乡镇有站、村有防疫员”的三级畜牧科技服务网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应急物资储备、乡镇站人员工资、村级防疫员补助的“四到位”。

通过改革,基层科技队伍进一步巩固,机构职能进一步明确,工作经费、福利待遇得到保障,为科技人员安心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技术人员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能手得到了重用,基层畜牧技术人员工作热情高涨。采取鼓励自学、选派等形式开展继续教育,组织在岗技术人员深造。截至2015年年底,县乡两级有8人取得了本科以上学历,23人取得了畜牧兽医专科学历,5人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系统上下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在科技服务中,通过双向选择,不断将科技人员推介给畜牧养殖企业。针对大型养殖企业,选派了业务技术骨干驻场服务,既解决了企业缺乏科技人员的困难,又为科技人员开展科技研究、示范应用搭建了工作平台。

四、增加科技经费投入,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五年来,平定县累计投入科技经费300多万元,主要用于动物疫病监测项目建设、疫病防治、科技示范和科普宣传培训。同时加强5个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基础建设,配备了防疫冷藏设施、检疫检验设备,开通了平定畜牧兽医网站,投资组建和运行了全省第一家畜牧部门OA自动化畜质量安全监管平台,通过该平台,所有规模场的实时生产动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情况一目了然,实现了防疫档案网上查阅、防疫动态实时监控,防疫信息网上发布的现代化监管模式,为全省畜牧业疫病防控、监督检查的信息化管理做出了示范。帮助华亿公司种猪场、海山公司屠宰场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科技投入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五、转变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推广应用新科技

1.深化结构调整。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二是全面提高品质,降低成本,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提高经济效益;三是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之路,使资源利用率、劳动产出率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优化。

2.加强小区建设。一是抓龙头企业的培植和发展,以产业化带动畜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促进畜牧新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二是着力转变农村畜牧生产中混放混养、散放散养、人畜(禽)混住的落后养殖方式,依托龙头企业建设养殖小区,推行健康养殖。三是提高畜牧业市场化水平,大力拓展畜禽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由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变。

3.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抓好品种改良,开展技术指导、科技培训活动,提高畜禽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提高防疫密度,加强检疫力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为龙头企业、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畜牧业畜牧兽医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映像畜牧业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我是兽医志愿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