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畜牧业“新六产”的发展

2017-01-15孔凡虎朱应民杨志强山东省烟台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中国畜牧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烟台市畜牧业畜牧

文│孔凡虎 朱应民 杨志强(山东省烟台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石万华(山东省蓬莱市动物检疫监督检验所)

地方之窗

烟台畜牧业“新六产”的发展

文│孔凡虎 朱应民 杨志强(山东省烟台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石万华(山东省蓬莱市动物检疫监督检验所)

畜牧业“新六产”,是对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统称。按行业分类,畜禽养殖业属第一产业,畜禽加工业属第二产业,相关服务业属第三产业,“1+2+3”等于6,“1×2×3”也等于6,畜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相加、相乘,实现了畜牧业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发展畜牧业“新六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振兴农业农村经济,改变畜牧业发展前景。其发展趋势,就是坚持以畜牧业为主体,让第二、第三产业附着于第一产业,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畜牧业变身为综合产业,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提升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畜牧业“新六产”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国内外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仍存在企业融资难、营业模式单一、宣传发动不足、扶持政策少等问题。本文通过对烟台市畜牧业“新六产”进行实地调研,基本摸清了烟台市畜牧业“新六产”发展现状,剖析了“新六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对策建议。

一、畜牧“新六产”产业发展情况

1.肉鸡产业。肉鸡养殖业是烟台畜牧业中的优势产业,以仙坛股份、民和牧业、春雪食品带动的肉鸡养殖基地为主要代表。仙坛股份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创建的“公司+农户”的“仙坛模式”与周边2000多个养殖农户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每个农户年收入超过20万元。同时,仙坛、春雪、民和等肉鸡企业对肉鸡产品进行了深加工,推出了“仙坛”“春雪”“民和”等系列鸡肉制品,有效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收入。

2.生猪产业。生猪养殖业是烟台畜牧业中的主导产业,以龙大肉食、福祖食品带动的生猪养殖基地为主要代表。龙大肉食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屠宰加工生猪150万头,生猪经屠宰后,加工成为香肠、丸子等各类生鲜食品,并将“龙大”品牌开拓到国内外市场,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福祖食品也在发展养殖、屠宰加工的基础上,建立了“福祖”牌猪肉直营店,将公司饲养的优质生猪屠宰加工后,进入直营店,形成品牌效应,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盈利能力。

3.马产业。渤海马是山东省特有的优良马匹地方品种,以蓬莱和圣为典型代表,该公司2013年通过山东省畜牧旅游示范区验收,成为烟台市第一家畜牧旅游企业,现建有渤海马保种场1处,存栏渤海马160余匹,从国外进口纯血马、阿拉伯马等优良品种马匹100余匹,在开展马匹繁育、出售优良马驹的同时,还开展了马术表演、马匹骑乘、马车观光、婚纱照拍摄、马匹寄养等多种服务项目,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同时,该公司将马粪等畜禽粪便制成生物肥,又利用生物肥进行有机种植,延伸开发了果品采摘、蔬菜采摘、观光游览、游客体验等其他旅游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新六产”的产业链条。

4.牛产业。肉牛、奶牛养殖是烟台市的传统产业,以开源牧业、益生源乳业带动的肉牛和奶牛发展基地为主要代表。开源牧业主要饲养雪龙黑牛,通过全封闭式管理模式,为牛只配备全自动上料、饮水、控温通风等设备,生产出世界上顶级的“雪花牛肉”,其产品主要供应北京、上海、广东等国内大城市,其销售价格可达每千克1500多元,牛肉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益生源乳业通过引进国外优质高产奶牛,建设奶源基地,生产出的“益生源”品牌巴氏杀菌奶,进驻各大商场和院校,并通过设立“奶吧”等新型服务模式,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奶牛养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具有“新六产”发展潜力产业

1.水貂产业。烟台市现存栏水貂300多万只,拥有原种水貂场2处,存栏原种貂3.7万只;二级水貂扩繁场2处,存栏种貂7000多只。水貂养殖规模、养殖水平、品种优势等都在全省名列前茅,但目前仍以养殖为主,尚未形成“水貂养殖—貂皮加工—成衣制造”的全产业链,更未发展貂皮相关服务产业,较为单一。通过引进貂皮成衣加工企业和开发皮草旅游资源,可在蓬莱、海阳、招远等县市区形成完善的皮草“新六产”,全面提升水貂养殖盈利能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羊产业。烟台市现存栏羊约68万只,拥有一级以上种羊场4处,存栏种羊3000多只;二级种羊扩繁场1处,存栏种羊600多只。从产业特点出发,可以通过牙山黑绒山羊、奶山羊等地方特色品种的养殖,发展电子商务、订单养殖,现有的乡村旅游也可将牙山黑绒山羊和羊奶产品消费纳入进来,形成“新六产”模式。

三、培育发展畜牧业“新六产”的条件优势

1.旅游资源优势。烟台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蓬莱阁、三仙山、张裕酒文化馆、长山列岛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给发展畜牧业“新六产”提供了客源支撑,只要培育出丰富的旅游产品,就能吸引到足够的消费。近年来,烟台市连续推出了“全域旅游”概念、“休闲旅游”概念和“美丽乡村”概念,为畜牧业“新六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2.区域品牌优势。烟台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较高。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1.18万个,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90%和80%,共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7个、省级示范场136个,均位居全省首位。拥有民和股份、益生股份、龙大肉食、仙坛股份4个“畜”字号上市企业,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第一,为畜牧业“新六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品牌支撑。

3.科技领先优势。近年来,全市共承担畜牧科研项目50多个,获奖项目30多个,先后选育和培育出了烟台黑猪、鲁烟白猪、牙山黑绒山羊等地方品种。大力推广粪便堆积发酵和污水沉淀技术;建成大中型沼气池容积达36万立方米,其中有5个畜禽养殖企业建成沼气发电工程。民和股份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的“粪污处理大型沼气发电工程”,年处理鸡粪18万吨、污水12万吨,年发电2190万度,是目前国内家禽养殖行业规模较大、现代化程度较高、运行机制较先进的沼气发电工程,为畜牧业“新六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4.产业集群优势。烟台市拥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6个,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个,占全省的15%。全市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社达到476家,其中省级示范社25家。“仙坛模式”在全市得到广泛推广,有力推动了全市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前全市肉鸡产业化率基本达到100%,生猪产业化率达到80%以上,产业集成度高,为畜牧业“新六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四、培育发展“新六产”的主要措施

1.突出“两个亮点”,激活“新六产”发展。点亮产业集群、畜牧旅游。目前,全市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6个,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个,占全省的15%。畜牧旅游增长较快,全市已建成畜牧旅游示范区1处,去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旅游收入400多万元,同比增长67%和33%。今年新申报畜牧业旅游示范区3处,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畜牧旅游发展后劲十足。

2.做强“三大主体”,撬动“新六产”发展。目前,全市家庭农场发展到283家,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社达到476家,其中省级示范社25家。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了“先吃螃蟹”的引领作用。同时,我们积极争取省级以上财政投入、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扶持,为打造新产业营造环境提供助力。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扶持政策少。畜牧业“新六产”项目要在农村落地,首先要解决建设用地问题,烟台市地处丘陵山区,土地资源有限,加上受土地流转难度大、养殖污染等影响,大部分县市区已经很难征到符合条件的畜禽养殖用地。建议政府抓紧出台引导发展畜牧业“新六产”的扶持政策,对开展畜牧业“新六产”发展的企业在土地、环保、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从政策层面推进畜牧业“新六产”发展。

2.企业融资难。畜牧业“新六产”侧重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三链重构”,畜牧企业投资改造、升级上档,普遍存在投入增加、贷款担保要求高、利率高、授信额度小等融资难题,融资难已经成为畜牧业“新六产”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建议各级政府设立畜牧业“新六产”发展扶持项目,通过资金奖补、贷款贴息等形式对企业进行扶持,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优先向发展“新六产”的企业发放贷款,解决畜牧业“新六产”发展融资难题,从资金方面推进畜牧业“新六产”发展。

3.营业模式单一。目前,烟台市畜牧业“新六产”发展较快,也形成了一些带动示范效应,但总体来看,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脱节仍然较大,现有的“新六产”经营模式仍较为单一,品牌影响力不足。建议政府组织有关科研院所开展畜牧业“新六产”经营模式研究,形成完善的理论指导意见,并从政府层面、部门层面、企业层面、农户层面等多层次开展培训,建立畜牧业“新六产”发展理念,打造畜牧业“新六产”发展典型,从理论层面推进畜牧业“新六产”发展。

4.宣传发动不足。目前,大多数畜牧养殖业户思维固化,认识还停留在单纯出售初级农产品上,对发展畜牧旅游业、畜牧服务业等“新六产”的认可度不高,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建议政府加强畜牧“新六产”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纸媒等媒介加大宣传,一方面向生产者宣传畜牧业“新六产”的经营模式和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向消费者宣传畜牧业“新六产”的建设成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烟台市畜牧业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映像畜牧业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灌木丛篁图》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烟台市苹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