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永康治疗心系疾病经验举隅

2017-01-15廉滋鑫乔荣跃通讯作者张永康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1期
关键词:生脉温服强心

廉滋鑫 乔荣跃 曹 方 张 虹 通讯作者:张永康

1.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2.山西省人民医院

张永康治疗心系疾病经验举隅

廉滋鑫1乔荣跃1曹 方1张 虹2通讯作者:张永康2

1.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2.山西省人民医院

张永康;心系疾病;气阴两虚;经验举隅

张永康,山西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原明忠先生,2007年获得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从医三十载,擅长中医内科、妇科,尤对心系疾病有独到见解。

张永康老师擅长运用原明忠导师的经验方益气通脉汤、益气强心汤、益气复脉汤,临床常加减化裁用于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心脏疾病。三方均以生脉饮为底方,辨证加减而成。生脉饮源自《内外伤辨惑论》,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其中,人参大补元气是为君药,麦冬养阴清热,五味子敛汗生津、共为臣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共奏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之功[1]。《医学衷中参西录》有云:“人参种类不同,古所用之人参,方书皆谓出于上党,即今之党参”,因此后世医家多用党参代替人参,取其益气养阴之效。笔者跟随张永康老师出诊一年余,潜心学习,体会颇多。现将张永康老师部分验案整理如下。

胸痹(肺癌放化疗后)

患者,女,68岁。2014年3月18日初诊。阵发性气紧,胸憋闷,背痛3年,活动后气喘,汗多,咳嗽,咳痰,大便每日1次,舌红边无苔,脉沉细滑数。2008年肺癌进行放化疗。肺CT:左肺门占位,纵隔多发淋巴结增大。心脏彩超:左房左室稍大;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心包微量积液。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属气阴两虚、血瘀痰阻证。治宜益气养阴、活血祛瘀、化痰除痹。方用益气通脉汤加减。药用:党参20 g,麦冬20 g,五味子20 g,丹参10 g,川芎10 g,青蒿10 g,瓜蒌20 g,浙贝母20 g,薤白10 g,紫草10 g,山萸肉15 g,玄参10 g,沙参15 g,百合30 g,蜂房10 g,山慈菇10 g,女贞子10 g。4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

2014年3月21日二诊,气紧,胸憋闷减轻,仍汗出,大便通,舌红苔薄黄,脉沉细数,尺弱。初诊方加山萸肉20 g,党参30 g,4剂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2014年3月25日三诊,气紧基本消失,活动后偶可出现,大便不通,矢气,每日1次,量少,舌红苔薄黄,脉沉细转而有力。初诊方加生白术30 g,火麻仁15 g。6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随诊3个月余,偶有感冒不适,随症加减。

按:患者已明确诊断为肺癌,久病耗伤正气,加之放化疗损伤,气阴两虚显而易见。心肺气虚,则气紧,活动后气喘,气不固摄汗出过多。气行则血行,气虚而血瘀痰阻,故见咳嗽咳痰,胸闷背痛。舌边无苔,脉细为阴虚之象,舌红脉滑数显示有痰热。方中以生脉饮为基础,重在益气养阴;丹参、川芎活血行气止痛;《医述·胸痹》指出:“胸痹三方,皆用瓜蒌、薤白,君以薤白滑利通阳,臣以瓜蒌润下通阴,二药合用通经活络,而痹自开”;浙贝母、青蒿清热化痰;玄参、沙参、百合滋阴润肺;紫草、蜂房清热活血;山慈菇软坚散结。党参、丹参、玄参、沙参为张永康老师常用配伍,诸参相合,各取其效,乃本方一大特色。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活血祛瘀、化痰除痹之功。二诊山萸肉加量取其收敛固涩之性,旨在敛汗生津。三诊加用生白术、火麻仁,功用健脾益气、润肠通便。

喘脱(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女,73岁。2014年7月12日初诊。间断胸闷,气短半年,加重2 d。患者近来气短而喘,动则益甚,端坐呼吸,双下肢轻度水肿,按之凹陷,汗多,咳吐白痰。舌红苔薄白,脉沉细涩。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高血压、糖尿病20余年。心脏彩超示:左房、左室扩大,二、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中医诊断为喘脱,证属心肺气虚、水邪泛溢证。治宜益气强心、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方用益气强心汤加减,配合中成药通脉养心丸。西医针对其基础病采取对症治疗。药用:党参15 g,麦冬20 g,五味子20 g,葶苈子10 g,桂枝10 g,茯苓20 g,泽泻10 g,白术20 g,山萸肉20 g,丹参15g,防风6 g,炒枣仁30 g,甘松10 g,补骨脂10 g,炙甘草10 g,浮小麦30 g,杏仁10 g,杜仲20 g。4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2014年7月16日二诊,胸闷、气短症状缓解,足部仍水肿,较前减轻,小便明显增多,汗多,咳白痰,量多,舌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初诊方加党参20 g,半夏10 g。6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2014年7月16日三诊,患者诸症均减轻,疗效明显,舌红苔薄白,脉沉细。效不更方继续服用此方。6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随诊2个月余,无再发。

按: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医属于“喘脱”“心积”范畴。张永康老师依据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认为心衰的病因病机是心病日久,阳气虚衰,心脉不通,血瘀水停,故而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临床表现[2]。《素问·逆调论》“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揭示了心衰的病机。心衰是以心气、心阳亏虚为本,以水饮、痰浊、血瘀内停为标,总属本虚标实。该患者属于心肺气虚、水邪泛溢之证。方中生脉饮益气养阴,心气得复鼓动有力,气血运行调畅;桂枝、茯苓、白术、泽泻温阳健脾、利水消肿;补骨脂补肾助阳、化气行水,与《金匮要略》中所说的“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则相一致;葶苈子泻肺平喘,以解肺之瘀血;杏仁降气止咳平喘;丹参、甘松活血行气,可解胸闷;山萸肉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药理研究表明它也有强心作用;炒枣仁安神;浮小麦敛汗。全方共奏益气强心、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二诊加用党参增强益气之功;半夏旨在燥湿化痰。通脉养心丸益气养心,与汤药配合,疗效更优。

心悸(频发房颤射频消融术后)

患者,女,74岁。2014年9月1日初诊。频发阵发性房颤1年,心慌,气紧加重1个月余。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 d出现气紧,胸闷,汗多活动后明显,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尚可,眠差,大小便正常。舌紫暗苔薄黄花剥,脉细数寸弱。中医诊断为心悸,证属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用益气复脉汤加减。同时配合西药常规用药倍他乐克。药用:党参15 g,麦冬20 g,五味子20 g,丹参20 g,延胡索20 g,桂枝6 g,白芍6 g,牡蛎15 g,龙骨15 g,炒枣仁20 g,苦参15 g,甘松10 g,合欢花20 g,香附6 g,栀子10 g,知母10 g。6剂,每天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2014年9月8日二诊,仍心慌,胸闷,气紧改善,精神好转,汗减少,眠差,舌红苔薄白,脉细数无力。初诊方去苦参,加桂枝10 g。6剂,每天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2014年9月8日三诊,偶有心慌,整体状况均改善,无其他不适,继续服用上方。随诊2个月,基本告愈。

按:对于频发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张永康老师认为其总病机为气阴两虚、心脉失养。《诸病源候论》有云:“虚劳损伤血脉,致令心气不足,因为邪气所乘,则使惊而悸动不定。”患者本身年老体衰,气血不足,脏腑亏虚,加之消融之耗损,正气更虚,故而出现心中悸动不安、胸闷、少气等症状。舌质紫暗显示瘀血内停,苔黄花剥为阴虚内热之象。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祛瘀、养心安神为主。方中益气复脉汤为本病的基础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旨在温通心阳,镇静安神;丹参、延胡索、甘松、香附活血行气、通络止痛;炒枣仁、合欢花安神助睡眠;苦参清热燥湿,有强心功效[3];知母、栀子滋阴清热以除烦,另外取其寒凉之性,旨在调和药性,温而不燥。二诊桂枝加量以温经通脉,助阳化气以定悸。三诊诸症好转,效不更方,继续巩固。倍他乐克是常用β受体阻滞剂,有减慢心率,改善心律失常的作用,中西医配合治疗效果显著。

小结

《素问遗篇·刺法论》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张永康老师认为心血管疾病以中老年患者最为多见,且为久病之人,其总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虚实夹杂。治疗是在整体观念的原则上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方以原明忠老先生经验方为总纲,益气养阴以复正气,兼用活血化瘀祛痰之药;辨证施治,随症而加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脉饮可以提高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加强供血,改善心脏功能[4]。这与中医的益气养阴、强心通脉有异曲同工之妙。临床在此基础上化裁而来的三首妙方亦是经验总结而成,效果显著。后辈当多学多思,继承而后发扬。

[1]张希,胡松.生脉饮合炙甘草汤治疗慢性心衰气阴两虚证48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6):11-12.

[2]魏孟玲,曹方,张永康.原明忠教授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拾萃[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451-452.

[3]张永康,王素君,司二琴.原明忠治疗心律失常经验举隅[J].山西中医,2011,27(4):7-8.

[4]张守琳,齐德杰.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2009,29(7):585-586.

2016-03-25)

猜你喜欢

生脉温服强心
生脉饮合百合固金汤对中晚期肺癌(气阴两虚证)化疗患者的增效减毒及睡眠质量效果
胸腺肽结合生脉注射液在免疫功能低下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汤药温服不刺激肠胃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不同来源生脉注射液对兔和猫降压作用的比较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临床效果
他能为中华神盾“强心”
治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