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例奶牛胎衣不下诊断及治疗

2017-01-15关添升甘肃省天祝县抓喜秀龙乡畜牧兽医站733201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胎衣母牛发病率

关添升 (甘肃省天祝县抓喜秀龙乡畜牧兽医站 733201)

两例奶牛胎衣不下诊断及治疗

关添升 (甘肃省天祝县抓喜秀龙乡畜牧兽医站 733201)

在工作中遇到养殖户母牛胎衣不下的两例病例。通过临床检查,发现在阴门外有部分胎衣残留,产道检查时可摸到部分胎衣滞留在子宫内。对病牛给予预防胎衣腐败和子宫感染的药物,并采取补充营养、增加运动等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结合本地区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对奶牛养殖户提出了胎衣不下一些具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母牛;胎衣不下;原因;防治;治疗

胎衣不下又称胎膜滞留,是指奶牛分娩后12h胎衣未能完全自然排出,胎衣不下是奶牛常发病和多发病之一,发病率约为20~50%,夏季甚至高达60%以上[1]。胎衣不下由于滞留在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分解,可引起子宫炎,影响再孕及产奶,腐败产物和细菌感染所产生的毒素经子宫吸收后,可引起败血症,由于体温升高,精神抑郁和食欲降低而影响产奶量,甚至危及奶牛生命,因此,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是目前奶牛业生产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材料

1.1.1 病例一

2014年3月中旬,所在乡的个体养殖场的一头黑白花奶牛出现精神不振,采食减少的状况,在外阴部有异物悬吊。调查发现其牛于前一天产下一健康、发育正常的雌性犊牛;母牛5岁,之前有过2次正常分娩经历,至早上9点分娩已过去18h,通过产道检查发现外阴部悬吊异物为分娩后尚未排出的胎衣,并且在子宫及阴道中仍然残留有大量胎衣组织,并不断从阴道内流出淡黄色的分泌物,同时伴有站立不安,卧地、回头顾腹努责,排尿困难等症状,体温40.2℃。

1.1.2 病例二

2014年5月下旬,所在乡的个体养殖场的一头奶牛出现站立不安,口色青紫,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的状况,外阴部有部分胎衣悬挂。调查发现其牛于前一天上午11点左右产下一发育正常的雄性牛犊;至早上10点分娩已过去25h,通过产道检查发现在阴道有异物为分娩后尚未排出的胎衣,并在子宫及阴道仍存在部分胎衣组织,同时病牛体温39.9℃,不断怒责弓腰举尾,并有恶臭味。

1.2 试剂与药物

高锰酸钾消毒液、垂体后叶素 (注射液3单位/0.5ml)、麦角新碱(注射液,1ml:0.2mg)、乙烯雌酚(片剂、0.5mg)、盐水、土霉素 (片剂,0.125g)、呋喃西林、雷佛奴尔、亚硒酸钠VE(注射液,10ml/支)

1.3 临床诊断

妊娠母牛产犊12h后,胎衣不能排除者大部分可看到胎衣悬挂或垂吊于阴门往外,易于诊察;为防止引发其他病变对病牛可检测体温、食欲、泌乳量等的变化,再进一步进行阴道和子宫检查后能判定[2]。对两例患牛先保定,外阴及会阴周围用0.1%高锰酸钾严格消毒,手臂严格消毒并带上长臂塑胶手套消毒后,涂上少许消毒油脂后伸入子宫内进行检查。

1.4 治疗

病例一:用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50~100IU/次,麦角新碱5mg/次,可促进子宫收缩,增加子宫血液循环,同时静脉注射10%高渗盐水500ml,6~10h后,胎衣自行脱落,为防止胎衣腐败和子宫感染,待胎衣脱落后,用青霉素、土霉素等广谱抗生素溶液注入子宫。

病例二:用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60~100IU,可使子宫开放,加强子宫收缩。再注射乙烯雌酚20mg,增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再用10%高渗盐水1000ml、土霉素200万IU,1次注入子宫内,每2天1次。之后在子宫壁与胎衣之间注入土霉素溶液,以防止胎衣腐败和子宫感染、刺激子宫收缩排出胎衣,用药至恶露消失,恢复正常。

1.5 预防措施

对两个场里怀孕的母牛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使用正规饲料公司的阶段料,并将青干草、青绿多汁饲料和秸秆相互搭配,精料中加一些玉米、麸皮、饼类、食盐等有营养的物质;另外再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3]。满足奶牛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求,保证营养稳定高效。并且适当增加活动量,怀孕初期,适当减少活动量,但怀孕8~9个月时,适当加大活动量,每天舍外运动不少于4h。对有过胎衣不下病史的牛及体质差、胎次高的奶牛,在离母牛预产期30d可肌注一次亚硒酸钠VE,15d时再肌注一次亚硒酸钠VE,每次10ml,同时对经产牛,产后立即采取补钙、补糖,一般能有效减少奶牛胎衣不下。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病例一通过临床诊断发现母牛体温高达40℃、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站立不安,卧地、回头顾腹、努责,排尿困难,并不断从阴道内流出淡黄色分泌物,有时还有白色的胎衣碎片,通过子宫、阴道检查可摸见少部分胎衣紧紧扣住母体胎盘子叶上或仅有孕角项段极小部分黏在子宫母体胎盘上,可以确定是胎衣不下;病例二通过临床诊断发现病牛体温39.9℃,并不断怒责弓腰举尾,站立不安或卧地不起,口色青紫,脉象沉细,精神沉郁,食欲显著下降;从产道入手检查可摸到部分仍滞留在阴道及子宫内,进一步检查可发现胎衣内膜与子宫内膜子夜粘连,扣紧部分较多[4]。手感产道及子宫内环境温度高,胎衣开始腐败并有恶臭味。通过诊断发现两起病例都是胎衣不下。

2.2 治疗结果

病例一采用促进子宫收缩,增加子宫血液循环的方法,用药2d后,胎衣基本排出,食欲旺盛、精神良好,无分泌物排出;用药4d后,无任何症状。病例二的奶牛由于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病愈较慢。用药6d后恶露消失,体温、精神、食欲等恢复正常。

2.3 预防效果

通过后来的调查发现,两个养殖场其他2头产完牛犊的奶牛,被毛光亮、食欲旺盛、精神正常,检查阴道没有残留胎衣。体温正常,胎衣排出完整,无分泌物。通过跟其他条件差不多的养殖场做对比,发现这两家养殖场没有新增胎衣不下的病例,而做了对比的其他养殖场发现有新增病例,从而表明预防起到有效的作用。

3 分析讨论

3.1 病因讨论

3.1.1 营养与运动因素

妊娠后期运动不足及妊娠期营养不良导致母牛元气不足,致使母牛分娩无力,胎衣排除困难。部分养殖户所用饲料太过单一,缺乏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缺乏钙盐、硒与VE,营养缺乏造成孕牛体质过差,致使胎衣不下发病率高[5]。

3.1.2 气候及饲养管理

高温等因素和长期日光不足或饲养管理失调,风寒乘虚而入气血凝滞均可发生其病。多数养殖户缺乏科学的养殖观念,饲养管理粗放,普遍采取舍饲,粗饲料多以小麦秸秆为主,很少使用青贮饲料和青干草。饲喂大量的小麦秸秆时胎衣不下发病率高,而少数放牧饲喂大量青干草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低[6]。

3.1.3 胎次

随着胎次的增加,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逐渐增加,尤其5胎以上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高于30%。根据1~3胎、4~6胎、7~9胎统计,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分别为18%、24%、48%。可能由于经产母牛特别是5胎以上的母牛随年龄和胎次增多,奶牛的生殖机能减退,子宫弹性逐渐减退,产后子宫肌肉收缩能力减弱而造成胎衣不下[7]。

3.2 诊断讨论

通过这两起病例发现,大部分患胎衣不下的母牛可以看到胎衣悬于吊阴门外,悬吊在阴门外的胎衣易被污染以至发生腐败、分解、发出恶臭,并向阴门内蔓延。表现出血性子宫炎,体温升高,精神呆滞,尿路上行感染以及食欲减退或废绝,泌乳减少或停止。也有少数母牛胎衣不悬吊于阴门外,需进行阴道检查才能查出。

3.3 预防讨论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搭配日粮,尤其注意维生素、矿物质的补充,产前10d减少精饲料的喂量均可减小胎衣不下的发病率[8]。增加牛室外运动及光照时间可有效避免胎衣不下的发生。利用预产期计算的方法避免在炎热的夏季产犊可大大减少此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严格要求配种操作,力争做到无菌操作,把握好适时配种、减少配种次数等,均可减少胎衣不下的发生。

[1]李绪权.牛胎衣不下治疗[J].畜牧兽医杂志,2008(3):102-103.

[2]洪强.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与治疗[J].畜禽业,2008(10):25-26.

[3]段香玲.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诊治技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3):35-36.

[4]王晶,王焕金,李新岩.奶牛胎衣不下病例情况分析[J].黑龙江动物繁殖,2010(1):86-89.

[5]胡昊,刘振江.奶牛胎衣不下的综合治疗[J].现代农村科技,2010(2):113-115.

[6]周学彬.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新方法[J].北方牧业,2009(3):96-97.

[7]闫东文,刘曙远.牛胎衣不下的预防及治疗[J].畜牧兽医杂志,2009(2):56-59.

[8]朱顺龙,庄连伟,撒义东.母牛胎衣不下的防治[J].云南畜牧兽医,2009(1):110-112.

关添升 (1988-),男,汉族,本科,助理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猜你喜欢

胎衣母牛发病率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南方规模奶牛场胎衣滞留发病规律研究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牦牛产后胎衣不下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牛、羊胎衣不下的临床诊治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