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情绪性素质全国采样调查报告*

2017-01-14周丽丽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情绪性被试总分

洪 炜 张 严 周丽丽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心理系,北京 100191)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情绪性素质全国采样调查报告*

洪 炜 张 严 周丽丽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心理系,北京 100191)

应用 《国人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情绪性分量表》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6433名成年人的情绪特质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1)男性在镇定性方面强于女性,而女性的情绪表达性高于男性。 (2)中年人的情绪表达性强于青年人和老年人。 (3)初中文化程度被试的情绪表达性和镇定性不如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试。 (4)城市户口人群的情绪的镇定性和表达性强于农村户口人群。 (5)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在愉悦性、镇定性和量表总分上存在交互作用,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老年组被试在上述指标的得分最高。 (6)性别和年龄在表达性上存在交互作用,其中中年女性被试最善于表达情绪。

情绪性,心理健康素质,全国调查报告。

1 问题的提出

情绪是伴随着人一生的心理现象,它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保证着有机体的生存和适应,对个体的学习、记忆、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斯托曼,1986;石林,2000)。有学者将情绪定义为 “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多维度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而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 (孟昭兰,2005)。

情绪的研究中有几个重要的议题,其中有关情绪状态和情绪特质就是心理学家一直关注的问题之一 (Davidson,Scherer,&Goldsmith,2003)。情绪状态 (emotional states)是短暂的,而且往往与个体所处的情境而非特定的个体特点有关,也就是说作为状态的情绪有特定的外在环境原因。与状态不同的是,情绪还可以被看作气质或者特质,是一种持久的精神状态,具有跨情境和跨时间的一致性,与个体的个性特点有着密切关系,这种相对稳定的情绪模式可以作为区分一个人与周围人的依据,反映一定的人格特征,因此情绪特质是人的内在属性,心理学家称之为情绪性 (emotionality) (Larsen& Buss,2011),即个体所特有的一系列情绪模式,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珀文, 2003)。Schulz(1982)认为,情绪性是通过经常性的主导心境、情绪体验的强度、持久性和变异性(稳定性)等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本研究采用 “情绪性”这一名词表示情绪特质,在含义上与西方人格理论提到的 “神经质”有重叠,但不完全相同。

Burger(2004)提出情绪性包括三个方面,即情绪的内容 (积极或消极性),情绪体验的强度以及表达性。情绪特质的内容是指个体常常体验到的典型情绪,例如一个人的情绪内容中包含大量愉快内容,他常常会被认为是幸福、快乐以及充满热情的,相反,一个易怒、情绪不稳定的人的情绪内容多数是消极、不愉快的。情绪是如何被个体感受到的 (情绪基调)也是情绪特质的重要方面,即情绪的强度。研究者把高情绪强度的个体描述为:通常会强烈体验到情绪,情绪变化大,高兴时情绪高涨,沮丧时情绪低落;相反,低情绪强度者情绪平稳,波动较小, 稳定、平静 (Diener,Larsen, Levine,&Emmons,1985)。表达性指的是情绪表达的特点,有些人善于表达情绪,而另一些人则不善于表达情绪或与人分享感受。

国内王登峰,崔红等人 (2008)在中国人人格七因素模型中认为中国人情绪性人格维度指个体在做事和人际交往中表现的急躁和直率程度,主要体现在急躁和直率两个维度上。迟春梅 (2005)在中国人人格词汇库中筛选出跟情绪性相关的题目,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中国人情绪性共七个维度,分别为平和、开朗、严谨、自信、乐观、理性和自制。

情绪除了与个体生存适应,人际交往有密切关系外,也是许多个性特征和心理病理的关键成分。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为情绪特质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复杂关系,一方面表现在情绪可以作为致病的前提条件而起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情绪可能是疾病的产物 (孟昭兰, 2005)。因此探究作为人格层面稳定的情绪特征的结构以及与健康的关系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编制出信、效度较理想的情绪性量表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考察被试情绪特质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户口所在地、民族以及职业等社会人口学因素上的差异。一方面,为临床心理评估提供重要的测试工具。对于筛查出情绪性方面严重偏离常模的个体,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从而应对出现的情绪问题;另一方面,建立情绪性的全国常模,可为招聘选拔、人才测评提供可靠的工具,尤其是对于一些对情绪调控能力要求较高的行业,例如飞行员、客服人员等,该量表可以作为选拔人才的测评工具。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2011年7月至2011年10月,对中国大陆成年人 (大于或等于18周岁)施测。在全国6个地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各取3个以上省 (直辖市、自治区),并保持各区内取样城市中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比例平衡。取样覆盖全国28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包括北京、上海、重庆等直辖市,哈尔滨、西安等省会城市以及浏阳、广汉等非省会城市。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社会人口学构成比例,在全国六大行政区域抽取6433个被试的样本,主要参考的变量包括区域、性别、年龄、户籍、教育和职业 (共七大类: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副渔水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2.2 调查工具

2.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由国民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调研组自行设计,被试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所在省份、户口所在地 (城市及农村)、教育程度、职业、健康程度、收入等。

2.2.2 中国成年人情绪性量表

本研究采用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的研制》课题组编制的 《中国成年人情绪性量表》 (洪炜,张严,2012),共三个维度27个条目,分别为愉悦性11个条目,镇定性9个条目,表达性7个条目;全量表中反向计分14个条目。条目采用1-4级评分标准,1表示 “几乎从来不”,2表示 “有时”,3代表 “经常”,4代表 “几乎总是”。要求被试根据自己最近六个月的实际情况作答。本研究中,量表各维度α系数在0.687-0.893之间,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96,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各个维度及总分的重测信度在0.623-0.695之间。效度亦得到验证,令人满意。成年人采用集体和个体施测两种方式,老年人主要采取个体施测的方式。被试的得分越高,表明其情绪性素质越好。

2.3 数据整理与分析

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核对,最大程度地减少数据录入时出现的偏差。将核查无误的数据导入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被试的社会人口学分布特点

被试的基本分布情况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共收集有效问卷6433份,其中男性3233人 (50.3%),女性3196人 (49.7%);青年组 (18-29)1346人(20.9%),中年组 (30-59)3889人 (60.5%),老年组(60岁以上)1198人 (18.6%);初中文化程度为3505人 (54.5%),高中1556人 (24.2%),大专及以上1366人 (21.3%);户口在城市的有3229人 (50.2%),在农村的为3204人 (49.8%)。

3.2 情绪性总体分布情况

对6433名参加调查的被试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表2)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的范围、均值及标准差,图1-4分别显示了各维度及总分的分布情况,均呈近似正态分布。

3.3 情绪性量表的群体性差异

3.3.1 性别差异

以被试的性别为自变量,以被试在 《中国成年人情绪性量表》各个维度及总问卷上的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愉悦性得分男女没有统计学差异;镇定性方面,男性得分比女性高;表达性方面女性得分高于男性;总分男女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

表1 国民心理健康素质全国采样计划

表2 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情况

表3 不同性别情绪性的比较

3.3.2 年龄的差异

图1 国人愉悦性的频数分布图

图2 国人镇定性的频数分布图

以被试的年龄为自变量,情绪性量表各个维度及总量表上的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年龄在三个因子和量表总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 (表4)。Post-hot检验发现,在表达性上,中年组得分高于老年组 (p=0.013)和青年组 (p<0.001);总分方面,青年组得分低于中年组 (p=0.002)和老年组 (p=0.003)。

图3 国人表达性的频数分布图

图4 国人情绪性的频数分布图

3.3.3 受教育程度的差异

以被试的受教育程度为自变量,情绪性量表各个维度得分及总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在镇定性、表达性因子和量表总分上有统计学差异 (表5)。Post-hot检验发现,在镇定性上,初中文化程度被试的得分均低于高中组 (p<0.001)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p<0.001)的被试;在表达性上,初中文化程度被试的得分均低于高中组 (p=0.006)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p<0.001)的被试;总分方面,初中文化程度被试的得分均低于高中组 (p<0.001)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p<0.001)的被试。

3.3.4 城乡差异

以被试的户口所在地为自变量,各个维度及总量表上的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愉悦性得分城乡没有统计学差异;镇定性、表达性和总分方面,城市户口的被试得分比农村户口高。

表4 不同年龄情绪性的比较

表5 不同受教育程度情绪性的比较

表6 不同户口所在地情绪性的比较

3.3.5 民族差异

以被试的民族为自变量,在情绪性量表各个维度及总量表上的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各个维度及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

表7 不同民族情绪性比较

3.3.6 职业差异

以被试的职业为自变量 (共分为七类),情绪性量表各个维度及总量表上的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在三个维度及总分上不同职业人群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ost-hot检验发现,单位负责人在愉悦性上得分最高,农林牧副渔水从业人员在镇定性、表达性和总分上得分最高。

表8 不同职业情绪性比较

3.3.7 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交互作用

除民族差异外,其他社会人口学变量在愉悦性、镇定性和量表总分的主效应达到统计学意义,故进一步做各变量的交互作用分析。

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交互作用结果如图5-7,以年龄组为横轴,分别以愉悦性、镇定性和量表总分为纵轴,不同线条分别代表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做交互作用分析。由表9可以看出,年龄与受教育程度的交互作用在愉悦性 [F=2.52,p<0.05]、镇定性 [F=3.58,p<0.01]和量表总分 [F=2.97,p<0.05]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存在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交互作用的情绪性总分、愉悦性和镇定性上,大专以上学历的老年组被试的得分最高,得分最低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组被试。

表9 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交互作用对情绪性水平的影响

性别和年龄的交互作用结果如图8,以性别为横轴,表达性为纵轴,不同线条代表不同的年龄组,做交互作用分析。由表9可以看出,性别和年龄的交互作用在表达性 [F=7.18,p<0.01]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存在性别和年龄交互作用的表达性上,中年女性被试的得分最高,其次为青年女性和老年女性被试。

其余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情绪是伴随人一生的心理现象,一直被心理学家认为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方面 (斯托曼,1986;石林,2000)。正是因为情绪对个体的特殊作用,近年来情绪成为心理研究领域的热点。本研究主要使用情绪性量表从愉悦性、镇定性和表达性三个维度对被试情绪特质进行调查,考察情绪性水平群体性特征差异。

4.1 性别差异对情绪性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情绪内容,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方面 (见表3),男性和女性的得分并没有统计学差异,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同。例如,刘仁刚、龚耀先对55岁以上的老人的研究发现,女性的负性情感体验较多 (刘仁刚,龚耀先, 2000);辛自强等人对平均年龄为37.3的中年人的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 (辛自强,池丽萍,2001)。有学者认为由于社会性别角色的不同,男性往往承担更多的压力,进而产生较多的负向情感,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她们在物质、情感上的依赖性不如以前,因此体验到较少的负向情感。但本研究对于前人提到的情感发展在性别差异上存在跨年龄的一致性理论产生质疑。

另外,在镇定性维度的得分上,男性高于女性,而在表达性维度的得分上,女性高于男性。此结果与多项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 (Kring,Smith,& Neale,1994)。孙俊才 (2008)在情绪的文化塑造和社会建构研究中发现,女性在情绪分享的可能性、频率、人数、持续时间和反复性上均高于男性;其自编的情绪社会分享倾向问卷结果表明,女性在分享安全、分享主动和分享信任三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性。邓丽芳、郑日昌等人 (2003)调查了我国170大学生的情绪表达性特点,发现男性和女性在情绪表达方面存在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表达情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有类似的结果,Lutz(1996)在对美国男性和女性的采访中发现,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比男性更易情绪化,并认为典型的女性比典型的男性更易于以极端的方式表现情绪,而且这种固定的认识模式既表现在成人中,也表现在3到5岁的儿童中。

情绪的性别差异可能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更与社会性别角色有关 (Hall,1994)。众多研究发现,在这种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父母更多地向女孩表达情感和使用情绪化词汇,以及教师、其他成人与孩子的角色互动模式的不同 (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往往鼓励女孩要避免冲突,保持合作,一般在小的亲密的集体中活动;而鼓励男孩要竞争,要在有等级的,有地位性的集体中活动),女性在社会化过程中更善于用言语、表情或姿势来表达她们的情绪。另外,在不同文化的家庭中,女性的妻子和母亲角色,使她们对他人的需要和情绪表达比较敏感,也使母子之间的情感距离比父子之间的情感距离要小得多,这就进一步扩大了情绪表达和体验上的性别差异。而且,在不同文化中,这些性别差异都会被社会规范和大众媒介所强化 (Baumeister& Sommer,1997)。对婴儿早期情绪行为的研究表明:个体早期情绪行为上的差异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交往扩大,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女性日趋表现出情感细腻、敏感,比男性更善于情绪表达等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 (李蓓蕾,陶沙,董奇,2001)。

4.2 年龄差异对情绪性的影响

比较不同年龄阶段被试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发现 (见表4),在表达性维度上,中年组得分高于老年组和青年组;总分方面,青年组得分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该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Daniel综合了多项关于年龄和情绪关系的研究,发现从青年到老年,被试的积极情绪会不断增加,到70岁以后逐渐降低,而消极情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减少。可能的原因是情绪内容与很多其他变量有关,例如婚姻状况、躯体状况等,但本研究中并未涉及这些变量,未来研究中有待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情绪性的影响。

4.3 受教育程度、城乡差异对情绪性的影响

比较不同受教育程度被试情绪性差异发现,在镇定性、表达性和总分维度上,初中文化程度被试的得分均低于高中组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试(见表7),表明文化程度越高,被试的情绪更稳定,也更倾向于表达情绪。但目前并没有探讨受教育程度与情绪镇定性和表达性关系的深层机制。

城乡差异对情绪性的影响与受教育程度是一致的,可能的原因是城乡差异和受教育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城市户口的被试其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高。因此很有可能城乡差异对情绪性的影响受到教育程度的中介作用。

4.4 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交互作用对情绪性的影响

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在愉悦性、镇定性和量表总分上存在交互作用,其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老年组被试情绪最愉悦和稳定,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积累和对人生感悟的加深,他们能更加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即便遇到了外界的刺激,也能保持相对的稳定与平和;另一方面,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也较高,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加深对社会和自我的理解,在遇到能激发情绪波动的事情时,他们能客观地考虑问题,采取问题解决型的应对方式。

同时,年龄和性别在表达性上存在交互作用,其中中年女性组情绪表达的倾向性最强。首先,已有研究证实,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更善于表达情绪(孙俊才,2008;Lutz,1996);其次,中年妇女往往承担着较多的社会责任,面临来自工作、家庭多方面压力,而且处于社会的中坚力量,有更多的话语权,因此中年女性在情绪表达性得分上是最高的。

5 结论

本研究应用中国成年人情绪性量表,在全国范围内抽取大样本数据,发现: (1)男性在镇定性方面强于女性,而女性的情绪表达性高于男性。(2)中年人的情绪表达性强于青年人和老年人。 (3)初中文化程度被试的情绪表达性和镇定性不如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试。 (4)城市户口人群的情绪镇定性和表达性强于农村户口人群。(5)不同民族被试的情绪性没有显著差异。 (6)不同职业被试情绪性各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 (7)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在镇定性和量表总分上存在交互作用,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老年组被试在上述指标的得分最高。 (8)性别和年龄在表达性上存在交互作用,其中中年女性被试最善于表达情绪。

珀文.(2003).人格科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Burger,J.M.陈日昌等译.(2004).人格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迟春梅.(2005).中国人情绪性人格维度的结构与测量.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

邓丽芳,郑日昌.(2003).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69-74.

洪炜,张严.(2012).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情绪性量表的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10(4),262-268.

Larsen,R.J.,&Buss,D.M.郭永玉等译.(2011).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李蓓蕾,陶沙,董奇.(2001).8-10个月婴儿社会情绪行为特点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7(1),18-23.

刘仁刚,龚耀先.(2000).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8,73-78.

孟昭兰.(2005).情绪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石林.(2000).情绪研究中的若干综述.心理学动态,8(1),63-68.

斯托曼著,张燕云译.(1986).情绪心理学.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

孙俊才.(2008).情绪的文化塑造和社会建构:情绪社会分离视角.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

辛自强,池丽萍.(2001).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心理学报,33 (5),442-447.

王登峰,崔红.(2008).中国人的情绪性人格特点.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4(6),1-6.

Baumeister,R.F.,&Sommer,K.L.(1997).What do men want? Gender differences and two spheres of belongingness:Comment on cross and madson.Psychological Bulletin,122(1),51-5.

Davidson,R.J.,Scherer,K.R.,&Goldsmith,H.(2003).Handbook of affective science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iener,E.,Larsen,R.J.,Levine,S.,&Emmons,R.A.(1985). Intensity and frequency:Dimensionsunderlyingpositiveand negative affect.Journal of Personality&Social Psychology,48 (5),1253-1265.

Hall,C.S.(1994).A ubiquitous sex difference in dreams revisited. Journal of Personality&Social psychology,46,1109-1117.

Kring,A.M.,Smith,D.A.,&Neale,J.M.(1994).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dispositionalexpressiveness:Developmentand validation ofthe EmotionalExpressivity Scale.Journalof Personality&Social Psychology,66,934-949.

Lutz,C.Z.(1996).Engendered emotion:Gender,power,and rhetoeic of emotional control in American discourse.London:Sage.

Schulz,R.(1982).Emotionality and aging:A theoreticaland empirical analysis.Journal of Gerontology,37(1),42-51.

Adults Mental Health Diathesis in China:A Study of Emotionality

Hong Wei,Zhang Yan,Zhou Lili
(Department of Medical Psychology,Institute of Medical Humanities,Health Science Center,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

In the current study,we investigated 6433 adults from 28 provinces all over China,applying the newly-established″Chinese Adults Emotionality Scale″.The results showed that:1)Male participants get higher scores in calmness dimension,but lower scores in expression dimension than female participants.2)The youth get higher scores in expression dimension than the middle-aged and the elderly.3)Participants at the junior school education level get lower scores in calmness and expression dimensions than those at the advanced education level.4) Participants in rural areas are more calm and willing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 than those in the urban areas.5) Age and education background have interacted effects on pleasure,calmness and emotionality dimensions,and the elderly with college education get the highest scores.6)Age and gender have interacted effects on expression dimension,and the middle-aged females get the highest scores.

emotionality,mental health diathesis,national survey.

B849

2015-1-1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课题 (12JJD190003)。

洪 炜,E-mail:hongwei35@163.com。

猜你喜欢

情绪性被试总分
多级计分测验中基于残差统计量的被试拟合研究*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研究
酒店情绪性工作探讨
河南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研究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王士禛《题秦淮水榭》的语言性评析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河北某中职学校农村学生思维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