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4例单中心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2017-01-14齐良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4期
关键词:交界肿物良性

齐良波

94例单中心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齐良波

目的对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94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80例为良性叶状肿瘤, 8例为交界性叶状肿瘤, 6例为恶性叶状肿瘤。对患者病理和临床特点进行探讨。结果94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均为女性患者, 发病年龄21~80岁, 良性叶状肿瘤发病年龄21~60岁, 交界性叶状肿瘤发病年龄32~47岁, 恶性叶状肿瘤发病32~80岁。交界性叶状肿瘤直径3.2~7.0 cm, 良性叶状肿瘤直径2.1~7.4 cm, 恶性叶状肿瘤直径3.0~7.4 cm。肿物切面通常为囊实性或实性, 同时存在纤维腺瘤的良性叶状肿瘤患者24例, 同时存在纤维腺瘤交界性叶状肿瘤患者中2例。免疫组化显示恶性、交界性、良性叶状肿瘤中波形蛋白(Vimentin)、S-100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程度增加过程中, 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D117、CD10、CD34、P53阳性率增加,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程度增加过程中Ki67增值指数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良性单纯肿物切除患者中6例复发。结论临床中乳腺叶状肿瘤通常为良性, 免疫组化能够为病理诊断提供帮助。单纯肿物切除病例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为降低复发率应当对适当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乳腺叶状肿瘤;病理;临床特征

乳腺叶状肿瘤为纤维上皮性乳腺肿瘤, 呈现叶状结构,由丰富的间质和上皮组织构成[1]。多数学者建议将乳腺叶状肿瘤划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 当前钼靶和B超等检查该疾病的难度较大, 尤其是无法鉴别疾病的良恶性, 必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2]。同时部分切除肿瘤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情况,良性、交界性、恶性的复发率分别为17%、25%、27%, 其复发原因尚不明确[3]。选择本院收治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其病理和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94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组织学分级以WH O标准为依据进行, 其中良性叶状肿瘤80例, 交界性叶状肿瘤8例, 恶性叶状肿瘤6例。依据术前空心针结果, 良性叶状肿瘤14例(17.5%), 交界性叶状肿瘤4例(50.0%), 恶性叶状肿瘤6例(100.0%)。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46例良性叶状肿瘤患者接受肿物扩大切除术治疗, 将肿瘤及肿瘤边缘1~2 c m的正常乳腺组织全部切除;34例良性叶状肿瘤患者接受单纯切除术治疗;8例交界性叶状肿瘤患者接受肿物扩大切除术治疗;6例恶性叶状肿瘤患者接受全乳房切除术治疗。通过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方式获得随访患者84例。

1. 2. 2 免疫组化 应用10%福尔马林溶液对所有病例标本进行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 4 μm连续切片, 检测组织标本中 C D 10、S M A、C D 34、C D 117、S-100、K i 67、V i m e n t i n、P 53的表达依据E n V i s i o n免疫组化二步法。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资料 患者发病年龄21~80岁, 良性叶状肿瘤发病年龄21~60岁, 交界性叶状肿瘤发病年龄32~47岁, 恶性叶状肿瘤发病32~80岁。

2. 2 肿物特征 交界性叶状肿瘤直径3.2~7.0 c m, 良性叶状肿瘤直径2.1~7.4 c m, 恶性叶状肿瘤直径3.0~7.4 c m。肿物切面通常为囊实性或实性, 同时存在纤维腺瘤的良性叶状肿瘤患者24例, 同时存在纤维腺瘤交界性叶状肿瘤患者2例。

2. 3 肿物组织学特征 相对于纤维腺瘤良性间质细胞更为丰富, 细胞无显著异型性, 偶尔可见轻度异型, 核分裂不多见, 肿瘤存在清楚边界。交界性间质细胞明显增生, 存在核分裂, 细胞异型, 见浸润性生长。恶性间质细胞增生明显,核分裂活跃, 细胞异型性显著, 同时存在病理性核分裂象,同时存在出血坏死, 异源性肉瘤成分可见于间质。

2. 4 免疫组化 恶性、交界性、良性叶状肿瘤中V i m e n t i n、S-100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恶性程度增加过程中, S M A、C D 117、C D 10、C D 34、P 53阳性率增加,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恶性程度增加过程中K i 67增值指数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5 随访 获得随访患者84例, 89.4%随访率为89.4%。84例患者中6例出现复发, 复发时间分别为18、19、21、24、31、42个月, 均为良性患者, 并接受单纯肿物切除, 复发后接受肿物扩大切除术, 依据术后病理结果良性叶状肿瘤4例,交界性叶状肿瘤2例。

3 讨论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发病率不高, 其中多数患者为良性,相对于良性、恶性和交界性恶性肿瘤发病更低, 本研究94例乳腺叶状肿瘤中交界性患者8例, 恶性患者6例。当前临床上还没有乳腺叶状肿瘤发病机制, 相关研究认为与先前存在纤维腺瘤发展有关[4]。本研究中26例患者有纤维腺瘤史或存在纤维腺瘤。乳腺叶状肿瘤术前诊断率不高, 钼靶X线和超声难以实现有效诊断, 需要通过空心针穿刺确诊[5]。本研究中术前做空心针穿刺的患者仅有24例, 均获得明确诊断。本研究中结果显示, 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Ki67增殖指数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乳腺叶状肿瘤分级中,Ki67能够发挥重要提示作用[6]。相关研究显示, 乳腺叶状肿瘤复发后期侵袭性大于原发肿瘤, 本研究中良性复发患者中2例发展为交界性叶状肿瘤[7,8]。为减少复发, 延长患者生存期, 手术切除范围应当扩大到肿瘤边缘1~2 cm正常乳腺组织切除[9,10]。

综上所述, 临床中乳腺叶状肿瘤通常为良性, 免疫组化能够为病理诊断提供协助。单纯肿物切除病例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为降低复发率应当对适当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1] 张翠, 张艳华, 程文, 等. 乳腺叶状肿瘤病理分级与超声表现的关系.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5):410-413.

[2] 霍兰茹, 刘佩芳, 徐熠琳, 等. 乳腺叶状肿瘤超声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中国肿瘤临床, 2014(9):571-575.

[3] 韦明珠, 顾雅佳, 肖勤, 等. 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分叶状肿瘤影像特征分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3, 19(3):217-221.

[4] 朱浩凤, 张立秋, 周海, 等. 乳腺叶状肿瘤的钼靶X线、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 18(1):5-8.

[5] 张嫣, 余浩杰, 王颀, 等. 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4):2328-2330.

[6] 田杰, 周东华, 平静, 等. 47例单中心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5, 35(12):2078-2082.

[7] 李金淼, 周桂台. 乳腺叶状肿瘤3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当代医学, 2013(35):47-48.

[8] 王明君, 杨芳, 赵红梅.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分析. 河北医药,2015(6):865-867.

[9] 田樱. 临床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特征. 黑龙江医学,2014, 38(4):422-423.

[10] 曹丽芳, 何春燕, 徐琼, 等. 乳腺叶状肿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 医药前沿, 2013(2):50-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4.019

124010 辽河油田总医院病理科

2017-10-13]

猜你喜欢

交界肿物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哀伤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一例窦性心动过缓并交界性自主节律的两种心电散点图特征分析
乳房大体积肿物微创旋切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