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致不良反应1例

2017-01-13崔海珍赵天毓关丽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注射用休克过敏性

崔海珍,赵天毓,关丽英*

(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药学部,吉林 长春130033;2.长春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致不良反应1例

崔海珍1,赵天毓2,关丽英1*

(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药学部,吉林 长春130033;2.长春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0岁,因右乳癌术后2个半月,为行第5周期化疗于2016年9月19日入院。该患因右侧乳房肿物于2016年6月21日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石蜡病理结果回报(477529)(右乳肿物)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Ⅲ级 MBNG:Ⅲ级(肿物大小30×25×20 mm),癌组织内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并见部分中级别导管内癌成分,脉管及神经未见确切累及。分送“右乳癌改良根治标本”缺损旁及其余组织内未见癌,少许皮肤未见癌,周围少许脂肪组织经多人取材找到淋巴结17枚未见癌转移。PTNM:T2N0Mx。免疫组化:ER(-) PR(-) HER-2(3+) P120(膜+) E-cad(+) EGFR(-) P53(-) Ki67(70%+) CK5/6(-)CK14(-)。现患者恢复良好,为行第5周期化疗入院。病程中无发热,无精神不振,无乏力,无骨痛,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改变。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74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14/64 mmHg。无贫血貌,神清语明,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双侧乳房不对称,右侧乳房缺如,胸壁可见长约10 cm术后疤痕,愈合良好。胸壁未触及异常肿物。左侧乳房皮肤表面无静脉曲张,无红肿,无桔皮样改变,无酒窝征。双侧乳头无内陷,挤压无溢液。双侧腋下及锁骨上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心脏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双侧肾区无扣击痛。

既往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患者可明确如下临床诊断:右侧乳腺浸润癌T2N0M0ⅡA期。应积极给予AC-T方案化疗、对症治疗。2016年9月19日早08:25开始给予注射用核糖核酸II (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0 mg,批号:B160603)2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静脉滴注约30 min,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该反应持续1小时,立即停用注射用核糖核酸II,给予地塞米松、补液、心电监护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后症状缓解并未再次使用此药物。

2 讨论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主要成分为核糖核酸,是一种免疫调节药,是从健康的牛胰腺中提取分离而得,辅料为甘露醇。临床上用于乳腺癌、肺癌、骨肉瘤、肾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及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因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其他疾病。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其对乙型肝炎的辅助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应用愈加广泛[1]。

患者之前的4个疗程及之后的3个疗程化疗,均未使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也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只在第5个疗程时使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并发生了过敏性休克严重不良反应。该患者在9月19日使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之前一切正常,用药后约30 min,突然发生过敏性休克,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评价标准,此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及可能产生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因此本次不良反应为严重不良反应。该患者为乳腺癌术后化疗,化疗中及化疗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分析患者合并用药情况,使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之前应用的药品在前4个疗程及后3个疗程中均使用,并无任何不良反应,基本排除合并用药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此患者为使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 30 min发生的过敏性休克,从时间关联性来判断上述严重不良反应很可能是由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引起。并且根据注射用核糖核酸Ⅱ的说明书,患者使用该药的适应症、剂量、用法用量均符合说明书要求,不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有研究表明[2]该药发生ADR的39例病例中,除1例(2.6%)发生时间不详,有11例(28.2%)发生在用药60 min后,14例(35.9%)发生在16-60 min,10例(25.6%)发生在6-15min,其余3例(7.7%)发生在用药5 min之内。可见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符合文献报道。提示临床医师应该足够重视,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任何异常表现(如咳嗽、打喷嚏、胸闷、口周或手指发麻、腹痛等)均应考虑可能是药物过敏引起[1],故临床在用药前后应给予持续严密的监护。

患者应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30 min后,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症状。经过停药后给予地塞米松、补液、心电监护1 h后症状得到缓解,故上述症状很可能为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过敏引起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通过文献检索,此类报道较为多见。文献报道[3],50例患者使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有1例女性患者用药第1天出现头晕现象,有1例男性患者用药第7天出现头晕、恶心现象。文献报道[4],86岁女性患者使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静脉滴注5 min后,出现全身皮疹伴瘙痒、呼吸困难、血压降低,可能与年老、体弱及伴有多系统疾病有关。

由于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属于生物制剂,具有一定的抗原性,临床已有报道可出现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昏、恶心、胸闷、心悸、荨麻疹、体温升高、血压降低等全身反应[5]。

该患者为50岁,有文献报道[2],核糖核酸Ⅱ所致ADR与性别无显著关系,而多发生于中年患者。使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中,年龄在40-59岁的患者多于其他年龄段,这提示中年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的风险可能较大。

静脉滴注速度的合理调控,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ADR发生可能与滴速有关,滴速越快,ADR发生率越高[6],故滴速切勿过快。

综上,为减少注射用核糖核酸Ⅱ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应用此类药物时,临床医生应当严格掌握适应症,重视患者自身机体方面因素如年龄等,对于中年患者,应当慎用。仔细了解患者的药品、食品及其他过敏史等。在治疗前要做好细致的化疗宣教,加强巡视与观察,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立即通知护士及医生,全程的心电监护也很重要,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为抢救用药争取时间[7]。积极的救治措施也是防范和治疗过敏性休克的有效方法。并且通过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严格药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开展药学监护实践等措施预防并减少药源性疾病,真正做到用药安全、高效[8]。

[1]胡 松.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回顾分析[J].医药导报,2016,35 (9):1016.

[2]郭晓宁,葛鹏程,谢 华,等.39例注射用核糖核酸Ⅱ不良反应的Pareto最优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0):888.

[3]王长琴,赵冬梅.老年患者使用核糖核酸Ⅱ的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16(3):260.

[4]王芳芳,李红娜,薛鸿林.核糖核酸Ⅱ致过敏性休克1例[J].人民军医,2016,59(12):1302.

[5]蔡小军,宋惠珠.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致过敏性休克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0):184.

[6]马艳丽.静脉输液速度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 5(17):119.

[7]刘 婕,兰玉梅.淋巴瘤患者应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的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J].天津护理,2015,23(3):218.

[8]赵天毓,朱 昆,严明兰.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21(4):712.

*通讯作者

1007-4287(2017)11-2015-02

崔海珍,女,硕士,临床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2017-03-18)

猜你喜欢

注射用休克过敏性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