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为何会有“烧灼痛”

2017-01-12王海燕宣静

家庭用药 2016年12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胶囊黏膜

王海燕++宣静

很多原因会导致口腔烧灼样疼痛,如真菌感染、放疗术后口腔黏膜损伤、干燥综合征等,这类疼痛在进食时尤其是进食刺激性食物时会加重,因而很多患者会害怕吃东西。但有一种口腔烧灼样痛,静下来时较重,吃东西的时候反而消失或减轻,这是什么奇怪的病呢?

什么是灼口综合征

灼口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疾病,国际头痛协会将其定义为“发生在口腔黏膜,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本病发病率约3.7%,女性更为多见,约为男性患者的7倍。尤其是更年期或绝经期妇女发病率可高达5.5%。灼口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口腔黏膜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觉得有被热的食物烫过的感觉,还可伴有味觉减退及口干症状,以舌尖及舌侧缘、硬腭等部位多见,又称为舌痛症、舌感觉异常、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该病典型的特点是进食时疼痛减轻或消失,而在安静状态下非常明显,晨起时疼痛轻微,午后至傍晚逐渐加重。

引起灼口综合征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灼口综合征发病原因仍不明确。大家公认它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局部因素 包括牙石、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过度摄入烟酒等理化刺激因素。口腔局部的病原体感染如白色念珠菌也会诱发灼口综合征。

系统因素 更年期综合症的妇女发病率高达20%~90%,另外,系统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维生素或矿物质缺乏、某些医源性菌群或代谢失调也与灼口综合征发病有关。

精神因素 传统的观点认为精神因素占突出位置。容易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容易患灼口综合征。有些患者因家人患有舌癌,或偶尔发现舌根部“疙疙瘩瘩”的舌乳头而频繁自检,进而陷入了“自检-恐慌-再自检-更恐慌-舌痛加重”的恶性循环。

神经系统因素 有研究显示,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可能参与了灼口综合征的发生,包括锥外束、三叉神经等的改变。

得了灼口综合征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灼口综合征是一种良性疾病,不会转化为恶性,预后良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但由于它的病因复杂多样和不确定性,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案。目前的治疗是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中西医治疗相结合、生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

局部治疗 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停用可疑药物,纠正患者伸舌自检的不良习惯。

全身治疗 积极治疗系统性疾病,对于营养缺乏者要适当补充维生素或矿物质,对于失眠的患者可给予谷维素、甲钴胺或镇静安眠类中药如乌灵胶囊。乌灵胶囊来源于珍稀药用真菌乌灵参,具有补肾健脑、养心安神的功效,蕴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腺苷、多糖、甾醇类,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循证医学证实乌灵胶囊可以有效治疗焦虑、抑郁状态及失眠。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建议在妇科医生指导下用药或中医辨证论治。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灼口综合征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心理疏导与释疑解虑,帮助患者纠正不良认识,消除患者恐癌心理。

其他治疗 包括针灸治疗、激光治疗等。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于劳累、熬夜等,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

2.调整情绪,避免过于紧张、焦虑、失眠等。

3.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4.避免伸舌自检习惯。

(王海燕每周一上午在第九人民医院有普通门诊,宣静每周四、六上午在上海市中医医院有专家门诊)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胶囊黏膜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促进术后康复的效果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鼻中隔手术穿孔并发症的防范和病理评估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肠道与艾滋病
胶囊要用凉开水服
吃烫的、辣的东西会导致食管癌吗
摄影与心理治疗
我有一颗神奇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