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书》:周公测图定都洛邑创建“中国”

2017-01-12前卫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17年5期
关键词:武王周公都城

◎ 前卫

《尚书》:周公测图定都洛邑创建“中国”

◎ 前卫

“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献卜。”

——《尚书·洛诰》

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实地测绘、制作地图已经成为王朝兴起后修建都城的第一要务。《尚书·洛诰》中所谓“以图献卜”更是生动地记录了周公姬旦实地测绘并将地图献给成王的全过程。

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周王朝雄霸天下。然而,周在关中地区,对刚刚归顺的东部地区控制起来难度颇大。为此,周武王提出在伊水和洛水流经的伊洛盆地,也就是今天的洛阳一带营建都城,实现王朝长治久安。可惜的是,武王的猝然离世打乱了这一计划,尚且年幼的成王难以担此重任。而此时,原来的商纣遗民以管叔鲜为首发动了“三监之乱”。

武王封商王殷纣之子武庚于商都,并将商的王畿分为卫、鄘、邶三个封区,分别由管叔、蔡叔、霍叔统治,以监视武庚,称为“三监”。“三监之乱”就是因为武王去世,周公摄政,管叔和蔡叔不服,于是扶持武庚一起叛乱。后来,周公当机立断,东征诛武庚,而后又杀管叔,流放蔡叔,废除霍叔爵位,从而平定了“三监之乱”。

叛乱虽然平定,但需要汲取的教训很多,尤其是武王营建洛邑的战略部署更是国运的根本,必须立即实施。尽管当时地图并不发达,但无论是熟知八卦玄妙善于占卜的周文王,还是观天象制“伐商图”兵发殷商的周武王,其实都可称为善于使用地图的先驱和懂得地图的行家。到了辅佐成王的周公时代,周公姬旦对于测绘及地图的重视更是通过《尚书》的记载一目了然。

《尚书·召诰》中记载:“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越五日甲寅,位成。”为了建造新都洛邑,周公首先委派召公姬奭完成初次测绘。召公一早到达洛地开始卜问所选地址,“卜问”既是对上天吉凶的占卜,也是实地的测量和记录。因此,在得到吉兆后,召公就都城的规划开始准确测量,率领众多臣民在洛水与黄河汇合的地方测定新邑的位置。“越五日甲寅,位成”就说明这次测绘用了整整5天时间才确定好具体位置。

然而,周公对于召公的初次测绘并不放心,他大清早就亲自赶往都城拟建地址,再次完成测绘,并且“以图献卜”。可以推断,“以图献卜”中的“图”极有可能就是一幅完整的实测施工图。因为结合《尚书》中《召诰》和《洛诰》的记载,召公和周公的测量过程都记录得比较详细。相比召公的测绘,周公的测绘更为细致精确。按照《洛诰》中所说,周公先测黄河北方的黎水地区,又对涧水以东、瀍水以西地区进行实测,发现洛地最为适合建都。此后,通过对瀍水以东地区的实测比较,再次证明洛地最适合建都。

《尚书·洛诰》有记载:“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周配,休!公既定宅,伻来,来,视予卜,休恒吉。我二人共贞。公其以予万亿年敬天之休。拜手稽首诲言。”

对于这次实地测绘建都的记载,除《尚书》之外,还有一些古籍也有所记载。特别是“中国”一词也正是源起于这次规模浩大的测绘工程。据1963年陕西省宝鸡市东北郊贾村出土于的西周早期成王时的青铜器何尊铭文所载,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洛邑)营建都城,从而实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何尊铭文中所说的“宅兹中国”,便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尚书》这部古籍,意为上古的书,也可理解为记录王上的书,地位极其崇高,是儒家典籍,也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保存了商周时代的许多历史记录,特别是周的部分更为详尽。

历史总在不经意间留下些许线索。通过《尚书》以及其他古籍、铭文的佐证,我们相信周天子在营建洛邑的过程中,由召公、周公等人实施了精准的测绘并绘制成地图,让地图的传奇始终伴随着中华大地的勃勃生机而绵延不绝。

(作者系中国古代地图文化研究学者,本刊特约撰稿人)

猜你喜欢

武王周公都城
论周公的法理学说
周公攝政未稱王申論——兼論周公二次東征與營新邑
“形式”之都与“移动”之都:辽代都城解读的一种尝试
问鼎
问鼎
“武王攻击纣尸”的原由探析
憶山水城林·魅力都城——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
浅析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几个主要特征
北宋都城新郑门遗址与开封“城摞城”
熬夜看书也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