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葫芦丝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开展

2017-01-11孙琪欣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小学音乐

孙琪欣

【摘 要】随着音乐基础教学的深化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全国音乐基础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地区教育发展的差异,难免使得我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落后于发达的城市。学生也更难受到良好的音乐基础教育,也使未来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展变得困难。音乐课堂中引入葫芦丝教学可以更有效的调动孩子们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相对贫瘠的音乐氛围中,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

【关键词】音乐课堂;葫芦丝教学;小学音乐

一、学校为什开展葫芦丝教学

(一)葫芦丝教学的研究背景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美育被列入国家现代教育方针,在现在小乐器进课堂和体艺2+1的时代大背景下,逐渐把小乐器教学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中。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葫芦丝的特点是:结构简洁、排孔科学、携带方便、价格低廉、易教易学等,非常适合音乐课堂中入门级的学习,因此得到了一线音乐教师的广泛认可。

(二)葫芦丝教学进课堂的作用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享受音乐。葫芦丝吹奏有利于唱歌教学。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很多中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变声期,孩子们的嗓子非常娇嫩,歌唱练习过量容易使嗓子疲劳。在每一节课加上葫芦丝训练能够指导学生合理用嗓,保护嗓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课堂的趣味性。葫芦丝教学的演奏中可以培养学生对于音准与节奏的把握,更有利于唱好歌曲。一般我会采用分组练习的教学方法,一组为葫芦丝组,一组为歌唱组,练习时,一般可采取分组交替的方式进行。还可以让学生轮奏或者齐奏。

葫芦丝教学有利于实现音乐新课标中的素质教育目标。在葫芦丝的教学中,与他人配合是必可少的,在学习葫芦丝中学生需要与教师、同学相互合作、配合,明白各个声部的责任与要求,知道自己声部的进出,看懂指挥手势,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葫芦丝有利于提高审美能力。在葫芦丝学习中,老师演奏乐曲,或者别的同学演奏乐曲,培养了学生善于聆听的耳朵,在聆听中体会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二、学校怎样开展葫芦丝教学

(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中,三年级开始开设小乐器课程,所以我校的葫芦丝课程也从这个年级开始。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是,学生的体验感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在课时安排与分配上,根据教学参考书中对于小件乐器的要求,每个单元安排一课时的葫芦丝教学,约占总音乐课时的四分之一,在单元结束成长的足迹环节设置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班级中进行葫芦丝吹奏创编与表演。在周三社团活动中,选拔对葫芦丝有兴趣的学生,开设葫芦丝兴趣小组。

(二)创编校本课程

根据我校学生情况,葫芦丝教学分为四个阶段:首先,给学生介绍葫芦丝,让学生了解葫芦丝的基本知识,在这一阶段选择,选择手指练习的方式来寻找音位,要求学生先不吹出声音,让手指在葫芦丝上熟悉音位,讲解演奏姿势,进行气息练习;第二阶段,让学生初步接触吹奏葫芦丝,这一阶段我选择的是比较简单的曲目;接着,让学生练习葫芦丝吹奏技巧,教师可以选择很有地区特色的民歌。

(三)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重视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四个大组,大组下面设置小组,每一个小组平均分配领悟能力强的孩子,让孩子们互相学习,先进带动后进,课后互相监督。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当教学生分组学习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分步骤学会合作,避免分组学习变成形式。教会学生学会聆听,听一听同学吹奏的音准准不准,音色好不好,节奏对不对,哪里吹奏的好,哪里吹奏的不好,如果是你,会怎么演奏,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相互鼓励、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四)设置完整学习评价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提问、讨论等评价方式,在学期学年末采用聆听、演唱、综合性艺术表演等评价方法,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在学期末采取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类型的评价。

三、学校开展葫芦丝教学的收获和不足

通过开展葫芦丝教学,使原本枯燥的音乐基础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味性,让每一位孩子都有机会学习器乐演奏,走上舞台。学生在学习葫芦丝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在课余时间有些孩子甚至能够尝试自己创编葫芦丝小曲,跟同学们交流,体验到音乐创编带来的乐趣。葫芦丝学习使学生更加熟悉音乐课本中的歌曲,音乐课本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歌曲,孩子们渐渐体会到课本中的音乐的内涵,也尝试着用心聆听音乐欣赏的内容。孩子们积极快乐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达到了音乐新课程标准中的理念。葫芦丝教学提高了学生对音准、节奏的认识,在演奏过程中穿插了试唱、练耳练习,弥补了农村孩子音乐基础薄弱。

我校开展葫芦丝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认为音乐学科是一门副科,没有主科重要,甚至有一些学生自己都不重视音乐学习,经常不带乐器,抱怨作业太多,课后并不练习的情况。其次,教师的水平有限,由于专职音乐教师人数不够,受到课时限制,无法做到每个班级都由专职音乐教师任教,学生学习存在断断续续的情况。当然教育局定期会组织音乐教师培训学习,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克服音乐教学的困难,多参加培训,多交流多讨论。

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新课程改革之际,葫芦丝教学的引入与推进不仅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需要,也是促进农村音乐基础教学发展的需要。但葫芦丝教学的过程并不是一味的追求技巧,而是让小学生在音乐文化氛围中找到一扇通往未来音乐之路的大门。所以在这里葫芦丝教学的基础性与便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要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葫芦丝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们更愿意参加到课外的音乐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更加促进学生们全方位的发展。这正是开展葫芦丝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四年上册》[M].2014.8

[2]《音乐新课程标准》[M].2011

[3]《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四年上册》[M].2014.8

[4]《音乐新课程标准》[M].2011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