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减负中提高教学质量

2017-01-11李长山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教师

【摘 要】减负不减质,就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课堂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减负;增效;教育质量;兴趣;归宿;教师角色;学生主体;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为了减负不减质,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护学生,这是减负不减质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最高技巧是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教师应尽的义务,责无旁贷。纵观教育战线上工作出色的教师,他们最大的共同特点都是深爱着学生,又被学生爱着。

二、培养兴趣,是减负不减质的核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千方百计地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习兴趣的途径有:

(一)赏识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是对学生的最好奖赏。一次漂亮的作业、一次精彩的课堂回答、一次微小的进步,通过教师的表扬,就成了对学习热爱的起点,成为他们不断鞭策自己进步的信心来源,同时往往会成为学生对教师亲近的重要来源。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往往使学生终身受益,一生难以忘怀。

(二)明确学习目的。学习目的,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唤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学科的绪言或章节的引言中应做好明确学习目标这一工作,为整个学习过程奠定基础。真正让学生明白掌握了知识是今后高质量生活的重要保证,任何有竞争的地方,拥有知识往往是最后成功的法宝。

(三)感受知识的广泛应用,能激发起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尽可能联系实际问题,联系生产、生活的热门话题,联系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超前消费问题、分期付款问题、节能问题、公路拥堵问题、超市排队问题、商品降价促销问题、股票投资问题等等,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神奇地解决了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魅力,从而激发起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四)创设成功的机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人都需要成功的鼓励,一次次的成功,会使人充满信心、充满力量。创设成功的机会,如平时考试试题的设计,应重视基础,大量试题应是平时练习的变式,难题分值应少,使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获取成功的喜悦,能激发学习兴趣。

三、怎样才能在减负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愉快的心情。“恨铁不成钢”是老师在教育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它表现为对待学生的缺点、错误或者是学习上的后进,缺乏包容,急于求成、求全,而导致行为过激。因此,在我们身边,不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因为某几位同学的过错,老师绷着脸把课堂变成了训话、批评的场所;因为作业或测试中,部分同学成绩不理想,老师把课堂变成检讨课、罚抄课……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负担可想而知。

“态度决定一切”。当我们面带微笑,充满希望地走进教室的时候;当我们和声细语,润物无声地讲授新知的时候;当我们客观大度,毫无抱怨地接受差异地时候……你会发现,平和的心态如此重要,它会给你以及你的学生带来愉快的心情,进而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是要善于敏锐地观察,及时地调控。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广度是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体现。一堂好课,无论有多少衡量标准,学生的参与程度是最直接的标准。影响学生上课效率的条件也有很多,例如,上午和下午学生上课的状态就不一样,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在下午上课学生可能会表现出疲劳的状态,如精力不集中、打瞌睡等,如果教师在上课前已经观察出来,就必须先把学生的精神状态调整好,并且抓住时机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重点内容讲述完;还有,学生的心情,学生的心灵都比较幼小单纯,在遇到一点小的挫折或者在其它方面(如家庭、交友等)遇到不顺心的事的时候心情就会变得沮丧、失落,上课时就会走神,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如果发现这种现象,就需要去调整学生的心情,如果怕浪费时间就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几句幽默风趣的话来调节。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必须随时观察学生的状态,根据学生的实际听课状态适时的调整上课的内容、节奏快慢等,让学生听课的状态达到最佳。

再次,是让组织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孔子家语》中有记载:“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它向我们揭示: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将会使感受性降低。特别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由于其心理、生理特点,往往对新鲜、多变的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避免教学的单一化、呆板化。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同样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得到满足,同时去接受知识,效率会更高更好一些。

第四,选择灵活多变的教法。可以从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在以一种方法为主导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使用其他方法。如:在教学理论性知识的时候,可以以口述法为主,辅以讨论法、演绎法;在教学事实性知识的时候,可以以归纳法为主,同时采用认识性游戏、口头检查等方法。

四、摆正教师扮演角色是减负不减质的难点

把学生比作战士,那么教师就是指挥员。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当好指挥员,而不是代替战士冲,把其他战士摆在一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指挥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学要围绕着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主动学,慢慢消化,知识才能真正被学生吸收,转化为学生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反馈信息,教师才能不断调整教学的方法,教学才受学生的喜欢。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最终靠自己解决了问题,此时内心的喜悦是难以言表的。那些所谓“一味让学生自学”、“满堂灌”,都是没有把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摆正,都会造成减质的后果。

总之,减负不减质,对教师要求更高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研究教材教法,多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把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6

【作者简介】

李长山(1960.4.24—),男,汉族,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职于盘锦市盘山县实验学校校长,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及教育管理。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