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

2017-01-11黄品秀邓俊卿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造力提高幼儿

黄品秀+邓俊卿

【摘 要】《指南》中对于幼儿艺术领域的解读中,提出了支持幼儿艺术表现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性绘画,幼儿拥有充分自主性和教师保持适宜指导性,通过实践,我班在自主性绘画活动中,幼儿绘画兴趣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绘画;创造力;提高

绘画,这一教学形式,它是幼儿早期学习活动的需要,也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特殊的活动方式,更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之一。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得到了一种心理满足,他们通过绘画进行情感的投射、宣泄、移情与升华,表现他们所理解的世界,其表现方式大胆、自由,充满想象和创造成分,这对于其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下面,我就以自主性绘画活动“美丽的青花”为例进行分析:

[片段一]收集并了解“青花瓷”

星期五我告诉孩子们下周要开展《美丽的青花》活动,于是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们开始积极地活动起来,到了第二周的星期一,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的东西,有的是从网上下载了许多青花瓷的图片,有的买了青花瓷的挂历,上面的图片大而清晰;有的观察了家中或亲戚家的青花瓷器,并拍了照片,我将孩子们收集的资料纷纷展示在活动室内,这样孩子们常常会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讨论“青花瓷器”这个新鲜的事物。“青花瓷上的图案怎么都是蓝色的?”“青花瓷器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呀!”“你看这青花瓷上怎么有龙的图案?”“我发现有很多的青花瓷器上面都画了花。”

[片段二]观看“美丽的青花”

活动中我出示了青花瓷的花瓶、水壶等实物,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青花瓷的美,了解青花瓷的颜色特点。我利用课件出示了更多漂亮的青花瓷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感受青花瓷的美,并用语言表述他们对青花瓷美的感受,我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有效地回应。比如:这副手镯好高雅哦;这一张上面有龙,像真的一样,栩栩如生;地毯边缘上的花纹是重复排列的等等。每看一张图片孩子们便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之声,这使孩子对每种不同类型的青花有了不同的认识。

一、观察、感知、积累创造的能量

以前我总是忽视作画前感观经验的积累和相关经验的辅垫。其实,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观察作画对象,是为幼儿增加图象的信息量,培养幼儿图象信息贮存、激活和加工(图形组合、变形)等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自主性绘画十分重视观察和感知在活动中的作用。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艾斯纳曾说过“创造行为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要受到生活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假如这一过程没有直观世界的滋润,它就无法成为个人进行创造性工作时可以借鉴的资料……”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绘画教育培养创造力,先要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才能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作品。

二、营造环境,激发创造的欲望

活动气氛也正是在“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下,与孩子的关系像朋友一样,位置是可以自选的,有问题时可以自由讨论,活动提问时也体现了其宽松的氛围。例如在青花瓷的活动中,教师问孩子“看了这个青花瓷后你的感觉怎么样?”“你想设计什么漂亮的图案?”孩子绝对在一个自由空间里,绝对没有被谁牵着走。教师在指导中也会及时肯定孩子的想法,让他们积极性更高,活动气氛更为活跃。

三、多种手段,点燃创造之火

以前有的老师总认为只要老师把范画画好,孩子临摹就可以了,其实我们不难想象,长久地这样画画只会让孩子每次机械地完成任务,无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因此,我针对孩子的心理特征,采用了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让他们积极参与绘画,培养其创新精神。在片段二中,我利用课件,让孩子在短时间里观赏了多种青花瓷器,这为孩子在后来的创作中做了良好的辅垫,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经常会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背童谣、欣赏美术作品、看实物、看影碟、多媒体教学等方法,让活动生动起来,让孩子乐此不疲地参与进来。其次,综合多种艺术形式,获取美感体验,让说、唱、舞、画、欣赏、手工等艺术活动融合一体,让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容易。我也努力营造文学、音乐、美术教育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的艺术学习环境。例如在“美丽的青花”创作环节,我便让孩子一边画一边听古韵十足的曲子《春江花月夜》,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灵感。

四、创新技法,插上创造的翅膀

“不要求孩子画得像”这样的呼声响彻了幼儿教育美术的领域,但这一理念说得容易做得难。我若是示范画一个青花瓷的图案,那么孩子就会模仿老师的画面,而少了自己的想象与设计,即使有与众不同的,那比例也会大打折扣,考虑到这个弊端,考虑到孩子喜欢模仿,于是我的设计打破了范画示范。首先,我让幼儿欣赏“青花瓷”的一个实物,让幼儿感知蓝白相间的美,其次,我让孩子观看“青花瓷”的课件,让孩子在大量的类似资料性质的作品中接受信息。每个人的接受重点不同,在经过个体对事物的主观反映,就形成了个性化的符号输出;有的孩子是有规律的花卉图案;有的是表现一幅有情节的画面来装饰它;有的是用简单的符号来排列组合……这些各具风格的作品正是孩子创新的成功所在!

五、形式多样,体验创造的乐趣

孩子们通常是在老师启发引导后,一个个独立的完成作品,而且在创作过程中缺少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我们教师应该学习尝试灵活多变的作画形式,让孩子在快乐宽松的氛围中参与绘画活动,不同的作画形式并非图个新鲜,其重要目的在于吸引孩子们参与。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选择独个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在合作时幼儿可以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相互激励、相互补充,使创造性想象产生共鸣,启发与诱导出更多的新构思、新形象。特别是有的孩子作画能力较弱,与他人合作完成更容易体验成功的喜悦,在片段三中,孩子们都是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或独立作画,教师只需在一旁观察、引导。孩子们能自主地开展讨论如何分工、如何合作。

六、巧用材料,感受创造的喜悦,展示作品,体验创作的乐趣

孩子们对“新奇”的事物会特别好奇,所以我们作画也一样,不能从小班到大班都是一张张大白纸上作画,这很容易让孩子对绘画产生倦怠的心理,从而没有了作画的热情。在《美丽的青花》活动中,我就准备了颜料、油性笔、水彩笔、纸盒、蛋糕盒、一次性碟子、瓶子等多种作画工具与材料,这些新材料让孩子很容易产生作画的欲望,同时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各种想像就会如泉水般不断地涌出。另外在立体材料上做画,让孩子领略到另一种表现美的形式,让他们倍感兴奋和刺激,幼儿在音乐中展示作品,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在幼儿“自主性绘画”教学中多想新方法,点燃他们的创造力,挖掘各种资源为孩子打造自由想象的天地,真正让孩子感受绘画是他们生活中快乐的事。

猜你喜欢

创造力提高幼儿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