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与提高

2017-01-11王红茂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感兴趣创设情境

王红茂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核心因素,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和学好数学的保证。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情境,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培养;提高;数学;兴趣;“爱”;创设情境;设置疑问;巧设悬念;探索交流;尝试成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是在和谐完善的教学组织下,独自愿学的。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总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而觉得学习的轻松;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不会有惊奇和喜悦,这种学习是枯燥、难熬、沉重的苦差。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诱导、激发、表扬和鼓励学生,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的核心因素,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和学好数学的保证。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在教学中,我们都感觉到学生怕学数学,甚至是讨厌数学,症结就在于对数学缺乏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情境,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要学生学好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好数学,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有味、有惑”。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二、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的教学灵活多变,保持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新鲜感。进而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科学家们认为:“问题”是引起人们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发动机”。而数学家则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适当的提问,能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创设疑问的时机,有意地设置疑问,以刺激思维,丰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讲授某些新知识之前,教师可先提出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而学生暂时又无法解答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还没有学就已经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留下一个不完美的结局,让学生去研讨、解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

五、探索交流,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表扬与鼓励相结合,使学生尝试成功,强化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梯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巩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要知道,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的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与顽强毅力作为支撑,良好的学习兴趣也不会长久。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兴趣的源泉。然后,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营造激发学习兴趣的环境,进而快速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教师的教学应充满活力和乐趣,多一点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也能学得愉快,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感兴趣创设情境
更 正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这样的智能厨房台面,你会感兴趣吗?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