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趣味教学浅论

2017-01-11李智勐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趣味性体育课方法

李智勐

【摘 要】文章分析影响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因素,提出多措并举增强体育课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不断提高体育课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体育课;趣味性;方法

现代体育教学,倡导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目标。体育课课时有限,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体育课趣味教学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法。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怎样使体育课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一直是人们共同探讨的一个课题。

影响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但关键性因素是体育课教学中是否具有趣味性。因为趣味性是教学内容中的调味品。它能像磁铁一样无形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喜欢体育课、期待体育课,从而使体育课变得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然而,体育课教学的趣味性,总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才能表现出来。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就会造成不同的教学气氛和心理影响,而不同的教学气氛和心理影响又是决定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低的直接条件。

在此,我们首先从正反两方面,系统地分析一下趣味性因素对体育课教学到底有些什么影响。

一、缺乏趣味性是导致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根本诱因

“寓教于乐”,这是人们早已熟知的基本教育思想。然而,传统的“统一、严肃、整齐、规范、听话”等教学标准,以及教师自身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又使体育课教学自觉不自觉地违反了这一基本思想。常听到一些体育教师埋怨,说现在的体育课不好上,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气。结果,教师只能被动地教,学生只好机械地学。一节课下来,弄得教与学双方都感到很累很累。然而,这种“累”往往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心理上的累。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课中无“味”,上之没“趣”,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就好像一道色泽不佳、味道不好的菜,既然学生不爱“吃”,你就无法调动起他们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自身也无法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消极、被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牛不喝水强按头”,只能引起学生的厌倦和反感。因此,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害怕做练习,其原因皆出于此。为了完成老师“强加”的“负担”,学生只好采取逃课、装病或躲避练习的方式来给予回报。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课中没趣味→学生不喜欢→心理上产生惰性→不积极练习→学不会→丧失信心→课堂气氛沉闷→课中更加没趣。

二、融入趣味性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强化因素,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才能积极主动而愉快地投入,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要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我们的教学内容中就必须增强趣味性,必须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一方面,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新颖性和情趣性因素,并在方法上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组织形式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从僵化、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把体育课设计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别具一格。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学内容(特别是枯燥乏味的项目)转变成学生感兴趣并乐于接受的语言和行为活动。这好像一道色泽鲜艳、味道鲜美的“菜”,有了学生爱“吃”这一前提,余下的教学问题就迎刃而解,体育课教学就会产生良性循环:课中有趣味→学生喜欢学—心理上轻松愉快→积极进行练习→学得会→增强信心→课堂气氛活跃→课中更加有趣味。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对照分析,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趣味性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三、多措并举增强体育课教学的趣味性

能使体育教学具有趣味性的方法很多,而且各具特点。这里,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介绍如下:

(一)教师以美的形象感召学生,以良好的情绪传染学生

这是体育课教学具有趣味性的一个先决条件。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以及性格、气质,仪表和风度等,决定着教师自身能否吸引学生,并使他们受到启发与鼓舞。完美的教师形象,有感召学生之功效,使之愉快地接受你的教育,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认同情感,也是赢得和谐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师生之间在交谈中,适当地开点小玩笑并不是件坏事情。教师总板着面也以显示自己的威严,只能增大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敬而远之,于教学无益。因此,尽量消除师生之间不平等关系,适时地和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并以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情绪去传染学生,使他们的潜意识受到振奋、激励和鼓舞,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这不仅有利于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而且有利于彻底展现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使体育教学轻松愉快,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

(二)教学内容之间相互穿插

我们常说,写文章不能一个逗号到底,做练习也不能自始至终一成不变,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调整。那种为了突出重点,整堂课“跑个没完,跳个不止”的做法是死板的。其实,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如长跑、队列练习与活泼、欢快的项目如球类、游戏穿插起来,上肢的运动项目如铅球、垒球与下肢的运动项目如跳高、跳远穿插起来,教学效果会好得多。比如:在队列练习之前,先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结束后再进行队列练习,可以达到相互调节、相互促进的目的。又如:一节课中,前20分钟男生练习铅球,女生练习跳远;20分钟后进行交换,男生练习跳远,女生练习铅球等,既能全面地锻炼学生身体,合理的调节运动负荷,又能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灵活多变,富有情趣。

(三)课中插入幽默语言和有趣的活动

课堂时间很紧,但我们用两三分钟的时间,插入一些幽默语言或有趣的小活动,会使紧张、枯燥的练习产生“润滑”作用,从而收到想象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做腾越“纵马”的练习时,由于学生有畏惧和怕羞心理,总是你推我、我推你不积极练习。此刻,教师可以面带微笑地说:“跳不过‘纵马就不算男子汉!”这句具有激励性的幽默语言,必然使学生心理上受到刺激,从而激发学生争先恐后地进行练习。又如,在讲解队列要求时规定,10秒钟内未能按时集合的同学,罚做10个俯卧撑,你可说成“……奖给10个俯卧撑”,把“罚”字说成“奖”字,逗人发笑,耐人寻味,学生必然会很乐意的接受你的训练与“处罚”。再如:课前猜一个小谜语,思考一个智力问题;课中做一个小游戏,进行一下集中注意力练习;课后做一些蛙跳,蹲马步等素质练习,然后再用柔美的舞蹈动作进行整理、放松等,都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趣味无穷。

(四)练习前,介绍项目的发展盛况

简单介绍一下练习项目在当今的发展盛况,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练习热情。比如:在做跳远练习前,教师简单地介绍一下跳远的发展情况,是谁创造跳远的世界纪录,又是谁打破了世界纪录,未来的发展前景将如何等,既能使学生了解到一些体育知识,又能激励学生积极练习,使得教学趣味盎然、乐此不疲。

(五)不断更新比赛方法

比赛法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但常年如一日的比赛方法,会使学生觉得老调重弹,缺乏新鲜感,使比赛始终处于一种平淡状态,达不到更深层次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倘若我们更新一下比赛方法,就会使教学耳目一新。

(一)“男追女”比赛法

即在短跑练习时,在规定的距离内,采取女生在前,男生在后,相距10米,同时起跑,女生不让男生追上,男生则设法追上或超越女生,如此依次进行练习。这种异性之间相互追逐场面,具有强烈的新鲜感,会使得教学气氛异常紧张、活跃,而且呐喊助威之声不绝于耳,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短跑成绩,而且使本来枯燥乏味的短跑练习变得新颖有趣、独具一格。

(二)“牵连式”比赛法

即“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相互牵连的一种比赛方法。比如,分四组进行往返跑的接力比赛,先让第一组与第二组进行比赛,哪一组输了,每位成员都要罚做10个俯卧撑。但有一个条件,第一组输了要牵连到第三组,即第三组的成员也要跟着做俯卧撑;第二组输了,要牵连到第四组,即第四组的成员也要跟着做俯卧撑。反之,轮到第三组与第四组比赛时,也要相应地牵连到一、二组。这就把所有的成员都相互牵连起来,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比赛群体。这样,比赛起来“观众”与“运动员”都会动员起来。“观众”助威呐喊,指点方法;“运动员”则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投身于激烈的比赛之中。这种激烈、欢快的竞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而且能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善于创新,就会发现能使体育课教学具有趣味性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选择和合理运用这些趣味性因素,从而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

四、正确处理趣味性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每节体育课都有计划地安排了一定的教学内容。但是,讲求趣味性教学,并不是不要教学内容,而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调味品”,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完美。因此,我们谈到的“趣味性”,并不是简单的“乐一乐、玩一玩”,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教学目的。如果说“趣味性”只是一种形式的话,这种形式是直接为教学服务的。

趣味性来源于丰富的教学内容之中,教学应该也必须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挖掘积极有用的趣味性。单纯地从兴趣出发或过分地强调技术传授的倾向,都不是科学的。只有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体育教学这道“菜”,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营养丰富,才能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趣味性体育课方法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体育课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捕鱼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