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户外活动运动量

2017-01-11谭丽君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面色活动量运动量

谭丽君

广义上说:幼儿的运动量是指在体育活动中幼儿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量。运动量过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量过大会影响或损伤幼儿的身体发育。很多实验表明人的整个运动过程呈现出一个抛物线状的生理运动曲线。因此、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应该随时掌握和了解幼儿的运动量变化情况。

一、实施幼儿运动量监测

这种检测方法我们也是在网上学来的,感觉很实用。

在一项体育活动进行的同时,对幼儿运动量的监测也在同步进行,监测是由执教教师、配班教师来完成的。我们所采用的监测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观察,是指在教师在孩子运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外部形态的变化。如:面色、汗量、呼吸、动作、注意力和反应力、精神状态。教师在活动中通过观察, 掌握和了解幼儿的运动状态及运动负荷,并及时将运动密度调整到合适状态。比如说:面色稍红为运动量小,面色相当红为适中,面色特别红为较大。第二种是测量,用秒表测量心率。孩子正常的运动心率为每分钟120至150之间。

二、活动的强度和密度

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爬等,较小强度的体育项目有走、钻、爬、投掷等动作。运动密度也叫练习密度,是指课中幼儿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上好一节体育活动,应当包括努力减少不合理运用的时间,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但是运动密度则要适当。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适当的休息都是必要的。而且密度究竟得多大为适当,这与负荷量也有直接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应该以相对密度大一些、强度小一些为适宜的活动,则应当运动密度相应减小;反之,运动强度较小的活动,则运动密度可以相应增加。

三、科学调控幼儿运动量

集体活动中教师预设整个活动的活动量,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难度适宜的动作,让孩子主动的参与活动。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实施活动方案,对难度过大,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和积极性;难度过小,则阻碍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为此,我们选择了适宜的动作难度。教师在创设运动情景时,注意情景的层次性,让不同水平的幼儿自主选择适合于自身的活动情景,让每个孩子都能活动,保持活动的兴趣,并发挥情景的教育作用,引导幼儿达到适宜的活动量。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身体的保护和照顾,注意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面部表情,出汗状况,身体活动情况等,了解幼儿活动负荷,及时调节个别幼儿的活动量。

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地提醒幼儿学会自我调控,有意识地让幼儿发现与了解:哪些玩法的活动量大,哪些玩法的活动量小。当自己玩得出汗时,会脱衣,休息或用活动量较小的活动进行调节。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户外活动的时间与内容。冬季安排活动量较大的活动内容;夏天安排一些活动较小的活动内容,并尽量让幼儿在遮阴处活动;雨天、雪天也应利用活动室及幼儿园现有的可利用的室内空间让幼儿也可得到充分的锻炼。

总之,幼儿运动量的适度达成要看一线教师能不能成为心思缜密,善于观察的人。不仅如此、还要教会孩子自我感受与调节。

(黑龙江省七星农场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面色活动量运动量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北京地区泌乳母牛活动量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童年活动量大 运动习惯保持
奶牛发情期活动量变化规律研究
实验动物活动量采集与节律分析系统设计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liver Twist
怎样掌握最佳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