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研修

2017-01-11王春霞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修校本

王春霞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质量的创造者。因此,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要务。木垒县三小自参与昌吉州《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在州、县、学校课题组的引领下,边实践边反思,逐步形成了“以修导研,以研促修、准确定位、分层发展”的研修模式。

一、以“修”导“研”,找准方向

在“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开展伊始,学校首先对州、县各级研修方案进行系统地培训,并发动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找来方案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学习、交流,力争使教师从整体上了解本课题的背景、目标和策略,克服老师“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迷茫和“不敢高声语”的畏难情绪。接着,我们又组织教师重温课标,从总体上把握各学段、各年段的教学重难点,然后围绕教学重难点,梳理我们在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引导大家按学段、学科成立研修小组,确定研修小课题,撰写研修方案计划。

(一)发挥研修小组长的作用,夯实研修基础。

研修小组成立以后,教研组在积极培训小组长的同时,要求各研修小组长学习各自小课题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对本组的方案,以讲座的方式进行解读,要做到组内成员人人清楚我们要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我们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我们研修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做到清清楚楚研修,扎扎实实实践。

(二)引导每一位组员成为学习型教师,落实研修目标。

我们搜集了许多教育名家的教育事例,如支玉恒、吴琳、吉春亚的教育故事,于永正《给青年教师的建议》和《中外国民阅读比较》等文章。要求每位语文教师认真阅读,并开展“我们与名师相比到底差在哪儿?”的讨论交流,经过这样的讨论学习,大家发自内心地达成这样的共识:名师们之所以能在课堂上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使学生如沐春风,怡然自得的教学艺术来源于他们把文本细读与专业成长整合在一起;他们著书立说,风格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读书多,会读书。

因而他们文化视野开阔,文化境界高远——丰厚的文化底蕴来自勤奋刻苦的努力,他们都把读书当做生命的必需。读书是实现高质量教育和高效率教学的必要前提;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追求智慧的教育,成为智慧的教师唯有读书才行。从而自然地引导老师们在“今年校本研修中我该怎样做?”的思考中撰写研修计划和个人提高计划。

在此基础上,教研组又及时分类推荐一些阅读书目,鼓励大家力争两年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两年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三年成为一名合格“中学生”(三年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这样每位教师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开展阅读,在读书中不断地开阔视野,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把提高自己的研修能力和教学水平变成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行为。在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中,我们的实验老师这样动情地说:“面对每一堂课始料未及的变数,无论我怎样的倾情投入,怎样的小心翼翼,总会有让我措手不及的尴尬。自参加了校本研修,我才意识到:大脑的贫瘠,才会导致反应的迟钝;知识的欠缺才会导致课堂的沉闷;一个教师如果知识积淀不够、文化底蕴不足,又如何能够拥有灵动的思维、挥洒自如的风格、自信从容的教态,又如何能够营造出理想的课堂艺术境界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与书为盟!只有读书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读书才能为自己的课堂注入更鲜活的血液;只有读书才能使自己专业成长的步伐更快、更稳。”

(三)开展“教育讲述”活动,搭建研修的平台。

各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的“教育讲述”活动,为教师们广开言路、畅所欲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有教师,没有资历深浅,观点正误之分,踊跃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体验、反思等拿出来与同事们分享。讲述的形式不拘一格,可独论,可对话,也可争辩。大家没有扭捏作态,也没有推诿塞责,有的只是争先恐后,引经据典,甚至有时为一个观点或看法而你来我往,唇枪舌剑,面红耳赤。有老师这样幸福的描述:“每次交流与互动,都感觉是一场视听宴会,更是一次精神上的跃升,我总能从老师们就课堂生成中某一瞬间的问题或争论、或惊愕、或反思、或赞同中,获得最满意的答案。”

“讲述”已成为教师们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生新思想的圣坛,成为教师们个人能力展示的舞台,是教师们企盼的精神节日。

(四)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构建骨干教师梯队。

学校根据每一位教师的实际和教学特点,在有针对性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寻找出适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突破口,并落实在教学工作中。再利用每周这一节研讨课,把所有青年教师集中在一起,研究、讨论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问题,共同出谋划策,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另外,我们引导青年教师对优秀课堂实录进行学习,对研究课进行深入探讨,对后进生的转化措施的专项讨论等,指导她们把各项措施具体落实,共同总结。

二、以“研”促“修”准确定位

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的内容很多,根据校课题组的要求,学校把如何备课、上课做为促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抓手。积极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反复上,多人上一课,师徒结对引领等多种形式的研修活动。

(一)明确“研”什么,为“修”找准方向。

我校大多数教师都是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一般对把握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的一般模式可谓驾轻就熟,那我们集体备课的切入点应放在何处?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哪什么做为评价标准呢?经过反复的实践、反思,我们逐渐理清了评价思路,形成《木垒县三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二)带着问题研讨,提高研修质量。

各研修小组依据研修专题准确定研修的课例、开展集体备课及研讨课。上研讨课前,本研究小组根据各自特点和课堂评价标准确定(听课观察点),其他小组教师自主选择一至两个点进行听评课活动;课中,老师依据自己的观察点进行观察、分析;课后,依照观察所得找相关的理论进行进一步反思、对照。这样做,既杜绝了过去听评课活动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使一节研讨课,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研修价值,又使每个教师有方向、有目标地进行细致观察,深入思考,从而真正使研修活动向纵深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准确定位,研修一体。

每位教师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先找自身的不足,再根据研修伙伴们的综合建议,给自己准确定位,并不断充实制定相应的研修策略,从而达到以研促修,研修一体的目的。创设机制,使教师学会反思,乐于反思。

1.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校和教研组注重教师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建立问题累积制度,从问题入手发掘教师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鼓励教师提出有见解性的问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一起讨论解决。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或作为学校的新课题,结合教学实践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或通过各种形式向有关专家请教。

2.引导教师习惯于反思

每学期开学前,学校组织教师制定学期计划,反思上学期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创新之处。平时利用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反思、个人反思、对话反思,共同研究,相互提高。并要求教师人人做到:每单元课都要及时反思。课前反思,教学设计是否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课中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式学生是否喜欢;课后反思,设计的方案能否有效的解决问题,下一步怎样改进。

总之,在这两年多里,我校在校本研修的道路上又往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我们在学习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我,与课题共成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坚信只要有学校的大力支持,有专家的及时引导,我们一定会在校本研修的舞台上展现亮丽的风采。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修校本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