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关键策略分析

2017-01-11李园君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堂小结初中数学

李园君

【摘 要】课堂小结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教师并未发挥其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其中还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解决。本文简要分析了课堂小结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悬念式课堂小结、音韵式课堂小结等几种小结方式,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原因;方式

课堂小结是初中数学课堂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同时也是教学流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通过该环节,学生可回顾课堂整体流程以及本节课程所学习的内容。然而,部分教师对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并不关注,往往是敷衍了事,或是直接向学生复述一遍课程内容,没有给予学生回想的空间。导致该环节的价值难以得到体现。故而,作为教师,应正确认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的意义,并对其进行加强。

一、课堂小结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教学实践难以保证

通常情况下,课堂小结均处于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而教师在备案过程中,虽然为课堂小结留有一定时间,但课堂其他环节的时间难以把控,且课堂可能出现突发性事件,如学生对某一知识点尚未理解,或是某一学生就某一知识点同教师辩论。如此一来,课堂小结之前的环节所占用的时间便会超过教师预估的时间。而作为最后一个环节的课堂小结,所占用的时间必然会被压缩。这一情况也导致了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不得不草草了事,将该环节内容尽量压缩,部分教师甚至直接忽略了这一环节,以便为其他教学环节提供更为充裕的时间。

(二)效果并不明显

相比课堂导入、课程教学等环节,课堂小结过程较为无趣、且效果也不明显。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在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程所学知识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整理、凝练以及概括的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提高其素质。而这一效果并非于在某一节课程当中便能得到体现。

(三)教师认识有误

大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并未重视该环节内容的设计,其将大部分精力均集中于新课的导入与教学过程中,往往追求课堂导入、教学以及练习方式的变化,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的形式设计较为单调。如今,课堂小结模式无非两种:第一,由学生自我回想。学生回想往往为自主回想。回想过程中,教师不参与,同时也不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生在回想过程中,并不能全面回顾本节课程所学的知识,学生的知识体系便会存在漏洞。第二,教师帮助回想。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向学生总结了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但如此一来,教师便成为课堂的主体,形成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局面,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小结的优势依旧无法得到体现。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形式

(一)悬念式课堂小结方式

所谓悬念式课堂小结方式,指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设计同本节课程数学教学内容存在关联的问题或是悬念,并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程所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该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使其回顾本节课程所学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结合本节课程内容与下一节课程内容设计悬念,不仅达到帮助学生复习的目的,同时也起到了帮助学生预习的目的。

以课程《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为例,教师在授课结束之后便可以现实当中的事例提问学生。如:当发生地震时,且无法立刻逃出室内,应选用室内哪种地方躲避?学生往往认为床下、桌下等有坚硬物质遮挡的区域。之后,教师告知学生答案:相比学生所提及的区域,墙角安全系数更高。此时,学生便会对这一答案产生兴趣,激发了学生本身求知欲望。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解答,从而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更为熟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置悬念过程中,注意悬念同课程内容的结合程度,不可为了设置悬念而设置悬念,导致所设计的问题过于高深,或是无法运用本节所学知识解决,导致学生长时间难以解决。不仅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反而打击了学生的自信。

(二)音韵式课堂小结

该形式课堂小结适用于以公式以及法则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堂当中。公式与法则是学生解题与计算的基础,然而部分法则与公式难以记忆,教师便可将其整理为顺口溜的方式,然后在课堂小结环节教授学生,以便加深学生对公式与法则的记忆和理解。

以《有理数》课程内容为例,正数与负数之间的乘除关系是重点教学内容,但部分学生却难以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常常出现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便可将其总结为如下顺口溜:正正为正,负负为正,正负为负。并于课堂小结环节将该顺口溜告知学生,要求学生记忆。该顺口溜简短,容易记忆,且涵盖了公式当中的所有内容。

通过音韵式小结方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为便捷,而且能够有效区别较为容易发生混淆的公式与法则。但教师在应用该小结方式时,也需要注意,不可过分依赖这一小结方式,将两个并不存在联系的知识强行融合为一体,反而增加了法则或是公式的认知难度。

结束语

课堂小结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其不仅是对本节课程的总结,同时也是连接下一节课程的纽带。故而,教师应重视该环节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小结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记忆以及运用。

【参考文献】

[1]李丽莉.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功能[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7:106+108

[2]贺粤湘.初中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3:147-148

[3]张源.让课堂小结成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杠杆解——以中学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5.05:18-20

猜你喜欢

课堂小结初中数学
课堂小结给化学教学减负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要注意课堂小结的“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