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体会

2017-01-11何继超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有趣的内容,新意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课就会成为人人想上,人人想学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求,由探求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如此往复循环,推动数学学习的不断前进。但由于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学生理解、掌握与应用数学概念、定律、性质、法则等数学知识时,总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与要求。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探索,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使学生们更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沉浸在探索、思维和发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要为学生设计适合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地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多开动脑筋,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我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在我们的图形王国中,有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它们幸福、快乐地生活着,经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其中,要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样导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质疑问难,激发兴趣

“疑”是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兴趣的“金钥匙”。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不会引起学生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需求。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后,要求学生对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说出求周长的方法。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列出了如下几个不同的算式:6+4+6+4、6+6+4+4、6×2+4×2、(6+4)×2。这时,教师充分肯定这几种算法都是对的,都能够求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进而提出:哪种方法最简便呢?启发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并归纳出长方形的公式。稍后,教师又问:你们能想出求正方形周长的办法吗?为什么?从疑到不疑的过程不断反复,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地状态之中。特别重要的是在释疑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民主和谐的外部环境,运行学生发表各种不同的、甚至是不正确的意见,要教育学生不讥讽、不歧视有错误想法的同学,这样才能在最大的空间内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最长的时间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四、合作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为这样的交流和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让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愉快发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重难点处,就可以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操作中一起自主探索,在积极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获得探索与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比起教师的直接教给,可以说是效果显著,一举多得。

当教学内容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或者有多种思维结果时,也需要采取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这时,放手让学生去交流,让他们介绍自己的方法,倾听别人独特的方法和有创意的想法,拓宽了思路,还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取长补短,优化算法。例如:小明看一本故事书,4天看了80页,正好看了这本书25%,剩下的几天可以看完?学生先独立解答,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可以找到十几种解法。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给学生创设快乐生活的教学情境,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学习比较主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活动的动力,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兴趣化”,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扩散学生的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素琴.浅谈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03期

【作者简介】

何继超,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