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

2017-01-11周宝久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具圆柱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劲头也很快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就提上去了。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要想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使学习的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通过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用途来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用途,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学习的自觉性。比如在学习“比例”开始时,就可以讲,学习本部分内容后,学校的旗杆有多高,高大的树木有多高,就可以不用爬上去而计算出来;两个大城市的距离不需要亲自去量,通过观察地图就能计算出来。这样就吸引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心,使学习过程变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差,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括泼的形式、尤其是教具的演示过程更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针对这一状况,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中抽象出数学概念。例如在讲授圆柱的表面积时,可以利用纸板卷成一个圆柱,然后沿一条线再展开为一个长方形,同学们就可以清楚地理解圆柱的表面积,就是展开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而S长方形=长×宽,其中长指的是圆柱的底面周长用2πr表示,宽指的是圆柱的高用h表示,故可得出S圆柱表=2πRh,这样使同学们利用直观教学过程可以清晰地记住并理解这个公式。

三、通过巧设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用疑问悬念使学生产生惊奇感,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一节好的数学课,要善于引用教学内容,巧设悬念,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小数乘法前,提问:乘法的积是否越来越大?学生往往根据已学整数乘法的经验,回答往往是肯定的。这时教师不要下结论,而是要话锋一转:大家把问题暂先放下,认真去学习这节课内容之后,孰能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集中精神,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四、利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1.要使学生动手操作,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课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拓宽知识视野,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提高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因而,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比一比等,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为了说明“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我设计了摆火柴棒的游戏。我让学生拿出10根火柴棒,每3个分一份,可分几份?还剩几个?然后再让学生分别拿11-16根火柴棒,每3个分一份摆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这样教学安排,让学生通过摆、比、想、说,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新知识,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在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也可以就一些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数学来开展活动,如帮助家长买些日常用品等活动,或摘一些小制作、数学教具等。

2.分小组讨论。《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提倡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生生间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方式,它的好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分小组成员时,要做到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并选出威信高、有组织能力和敢说、能说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讨论内容,并做好示范指导。

3.做游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感官直接参与的游戏活动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做老师”、“计算大比拼”、“夺红旗”、“炸碉堡”、“开火车”等游戏活动。例如在上完“表内乘法”后,我设计了相关内容的一百道算式的计算大比拼,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完全做对并且用时间最少者评为计算冠军,其次为亚军、季军。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教具辅助。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具,能够帮助学生简明、直观地了解教材内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科中可用的教具很多,如小棒、三角板、几何体、幻灯机、计算机等;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比如教学卡片等;另外,还可以用实物作教具。比如在教学“时、分、秒”时用钟表作教具;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首先拿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让他们有了直观的了解后再学习元、角、分之间的进率。通过教师演示教具或者播放文字、图画、声音俱全的课件片断,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集中起来,让他们边看、边听、边想,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表达出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五、通过开展有益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种强大的情感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个力量。”考虑到小学生个个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这种好胜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对学生进行“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教育,树立坚强的意志及信念。同时,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竞赛活动要考虑到不同儿童的情况,要使每个儿童都尽可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对一些口算题进行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因为小学生都想受到表扬,所以全体学生马上进入了认真、紧张的状态,自然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如:开展自编应用题的练习竞赛,给出两个数要求编出一步运算的应用题,看谁能编得越多越新颖越好。学生都想自己编得最好,都想争夺第一。于是全班学生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发言,自然编出了一道又一道的新颖应用题,老师把编得较好的题让学生们做。同学们做自己编的题,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更能激起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间架起桥梁,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充满乐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周宝久,男,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教具圆柱数学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