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板块教学优化的思考

2017-01-11张林长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向日葵规律题目

张林长

小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找规律”的题目,然而在做题的过程中如何做好这部分题目?怎样高效的做好这部分题目?是摆在每一位学生面前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做这样的题目时往往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没有识别和辨别问题本质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找规律,还要教授学生找规律的方法。因此,本文对在“找规律”的板块教学中如何更好的优化教学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小学数学“找规律”板块教学优化的几点思考

(一)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理解数学规律

教师在讲授“找规律”知识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基本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明确基础知识思路的基础上对数学规律进行观察和分析。教师按照从容易理解的知识过度到比较难懂的知识这样的顺序,有利于学生进行“找规律”题目的学习。不仅能很快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减少分析问题过程中的一些基础知识障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找规律”的题目不仅仅是单个个体现象的分析,还要对不同的个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图形、数量、局部与整体等关系中观察数学中存在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找规律”的数学板块是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规律的探索,这里面自然缺乏不了学生的探索求知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激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找规律”板块教学的成效。

(三)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中的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引导或者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从教师的引导中发现数学中隐藏的规律,其核心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至于学生在观察到类似的推理问题时联想到已经了解的规律。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次叫学生上讲台前进行排队,其顺序是: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那么下一个是男生还是女生?学生就容易观察到规律,如果教师换成这样的顺序:一个男生、两个女生、一个男生、两个女生、一个男生……那么下一个是男生还是女生?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答案。有了第一个题目做基础,学生就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小学数学“找规律”板块教学优化的具体应用措施

(一)教师运用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话题容易使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从而提高学生找规律的能力。例如,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三组图片:第一张图片是向日葵在早上太阳初升的时候,向日葵的头是面向东方的;第二张图片是当太阳升到半空中时,向日葵还是面向太阳的,头的移动比之间的角度有所增大;第三张图片是太阳落山了,向日葵就面向太阳落山的方向,面向西方。那么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片就能得出规律:向日葵是根据太阳的方向进行头部角度的变换,而且方向是和太阳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

(二)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找规律的能力训练

小学生由于没有形成稳定的思维能力,故而他们很容易受到其它事物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增加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得学生在训练中提高自己“找规律”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找规律时,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规律的查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规律的能力,并总结规律的类型:

(1)○○◇◇○○◇◇……()……

(2)▼▼▼●●▼●●……()……

(3)▲★●▲★●……()……

第(1)道题目要求根据观察的规律,判断第十六个图形应该是什么,并将其填入括号内。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道题目的规律,发现四个图形是一组,那么第十六个图形是菱形;那么第(2)(3)题也是按照第(1)题的规律进行观察,学生就很容易得出答案。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找规律的能力

只有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找规律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找规律”题目的本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例如,在过马路时看到的红绿灯,每隔30秒红、绿、黄灯就会轮流亮,那么在5分钟内绿灯亮的几率是多大?这样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演示真实的情景,帮助学生进行规律的探索,这样学生就容易得出自己的答案,并总结出类似这种题目的解题方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找规律”板块的教学中,其重心是在一个“找”字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内容,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优化“找规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向日葵规律题目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向日葵
巧解规律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