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7-01-11喻晓燕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喻晓燕

【摘 要】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指导已成为教学的关键问题。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是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作准备的,没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可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喜欢做,愿意做,才能够做好。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除了靠挖掘教材本身的感染力,创设良好的情境吸引力和教师设问、启发性语言的诱惑力来实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又有许多儿童喜欢的寓言故事、童话,这些文章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每学一篇新课文时,我都在范读上多下功夫,尽量使自己进入“角色”,通过口语艺术再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故事中的形象美,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引领学生自觉地朗读、默读,抓住学生的兴奋心情,设置有趣的思考题,引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一)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

我觉得精读应该分为以下几种:

1.全面精读,这是一本很重要的书,我要尽可能从中汲取多的养料。通常,作者是一位受我敬仰的人物,他全方位的超越了我,我需要通过他的作品接近他,学习他的能力和品质。这种情况下,我会选择接受这本书的全部信息,即希望明白作者的每一个结论,推敲结论的来源,与合理程度,顺便学习作者组织思维的方式,涉及作者涉及过的重要知识领域。全面精读,这是一本重要的书,我需要掌握它。通常,这种书是教科书,或者我打算深入学习的领域。我会希望明白书中的重要概念和结论(以便利我后续的学习为标准),但是我不关心作者和不重要的概念。

2.部分精读,这是一本有闪光点的书,我要掌握它重要的部分。这种书,通常我只会飞快的扫读完(或者干脆只看目录),然后回头定位到有闪光点的部分,用精读的标准去理解它,扫读,这是一本我想泛泛了解的书,这种书,通常用作开阔视野,能理解它主要说了一个或两个什么主题就行了,有时相同的书,在不同的目的下,也会有不同的阅读等级。

好了,到现在为止,我们知道,最好的阅读能力是什么样了,至于不好的阅读能力,那就各有各的样子了。

(三)默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四)摘抄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读书方法

(一)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二)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才能有的放进行教学。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一定难以理解。通过思维训练,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四、注重阅读质量的提高

许多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提高词阅读速度上。他们被各种快速阅读的神话所迷惑,期望能如其所说的一目十行,每分钟阅读2000个词。但是,阅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更快地理解词。你之所以阅读是为了获取一些重要的事实和观点。要想随时掌握汹涌而至的信息,单靠增加你每分钟理解的词量是远远不够的。即便你每分钟能理解的词量得以增加,你仍达不到你的阅读目的,特别是当其中的许多单词与你想了解的事物无关时更是如此。阅读这些无关的单词并不能使你向目标靠近。你需要努力增加的是你每分钟能理解的信息。你用不着读完作者的每一句话就能理解他的全部观点。例如,某段文字的标题,或标题中的某一句话就可以告诉你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为了获取信息而读,你还会更加关注并有意识地记忆你要学习的内容。为此,你要从所学内容里挑出重要观点并不困难。

【参考文献】

[1]李素芳.《新课程导学》,2012(28)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