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017-01-11黄虎

未来英才 2016年16期
关键词:好习惯培养策略劳动

黄虎

摘要:劳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也是使我们祖国繁荣昌盛的最基础的基础,所以现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设有劳动技能课,它同时也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大部分学生劳动能力差,劳动意识不强等实际情况,我对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进行了重点培养,实施的效果很好。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好习惯;培养策略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居多,参加家务劳动的比例甚少,孩子们被父母和祖父母呵护着、娇惯着,有求必应,对父母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却不懂得父母亲劳动的辛苦,从小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长远看,这种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有着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和勤于劳动的优秀精神。但今天的孩子怎么会有如此的表现呢?之所以出现如此现状,有时也不是孩子不愿意参加劳动,而是家长不让孩子参加,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人少,家庭生活又是电气化,家务劳动负担越来越轻,用不着孩子干,让他多玩玩,享受享受;也有些家长认为,让孩子做家务,他们不会做,做不好,还得跟他们费口舌,弄不好还得“返工”,让孩子干,还不如自己“承包下来,虽累一点儿,但省心。家长片面理解对孩子的爱,总以为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质生活,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自然也不让孩子承担任何劳动和责任。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从以下几点开始。

一、要进行劳动技能的训练

可采取先辅导组长,再有教师监督,组长辅导组员的方法进行。其次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主要从班级值日方面进行培养。学生的值日过去的一贯作法都是只让几个干部或者会劳动的同学轮流,经过实验观察,我发现这样下去只能是好的学生好,差的仍然赶不上,并且部分学生体会不到劳动的快乐和辛苦,不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或许是老师的做法使部分儿童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失去了上进心和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儿童都有锻炼的机会。采取了全班学生分为5组轮流值日后,学生表现出十分积极兴奋的状态,总是盼着自己当值日生的那天。在当值日时,值日生要报告当天的清洁情况,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在值日中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劳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去管理别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则,才有说服力。

二、多称赞,少批评

对于孩子来说,称赞是最好的一种鼓励方式。所以,成人要经常对孩子说一些称赞的话,或是感谢的话。比如,成人可以感谢孩子的劳动对自己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或是夸赞孩子是多么的聪明能干。这些带有称赞的语言会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也会调动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让孩子学习的一个过程,也可以让孩子从中得到锻炼。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当孩子做家务活遇到失败时,成人千万不要对孩子进行指责,而是要和蔼地告诉孩子,没有谁可以不经历失败就直接拥有成功的,只要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会有从头再来的机会。最重要的一点是,成人可以口头称赞孩子,但是要尽量避免用金钱作为奖励。因为做家务活是每个家庭成员所应尽的义务,而且做家务活的目的并不是想要得到一些物质的奖励,而是锻炼自己的独立性。

三、要按孩子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提要求

孩子因为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动手能力差,做的事情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不要拿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要让孩子亲自去做,一定做完。告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简单地重复,像穿衣、叠被子、洗手绢等,大人先教孩子怎样做,或者和孩子一起做,最好让孩子独立做。在做前要做些引导,但不要急于插手。如果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没有完成,应坚持下一次一定能做好,给他一个期限,但是不要责备,比如吃饭时间,孩子还没有摆好凳子,放好筷子,就要向他指明:大家都在等着呢,示意他及时完成。

四、要多指导,不要轻易代替

许多家长总认为孩子小,许多事情都舍不得让他做而事事代劳,久而久之,孩子没有机会练习,渐渐地,很多事情就真的不会做了。因此,要舍得让孩子锻炼。无论孩子做什么事,孩子做完都要表扬,并指出不足,特别是在技巧上给以指导。比如孩子想给花草浇水,可是又掌握不了浇水的分量,每次都把地板弄得水淋淋的,这就给大人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家长有时还会责怪孩子,限制他给花草浇水。这不仅打击了孩子劳动的兴趣和做事的信心,还会使孩子养成依赖、懒惰的习惯。如果家长指导孩子怎样给水壶灌水,怎样给花草浇水,给每样花草浇多少等浇花的技巧,并让孩子自己动手,这样孩子就可以熟练的掌握了。另外,孩子不愿意大人帮助做的尽量不要去做,如幼儿园老师带孩子们远足郊游,小朋友在一起手拉手唱着歌,欣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美景。可是家长非要跟着,弄得孩子很不高兴。不要老放不开,要培养孩子自己完成任务的习惯,给孩子自由发挥的权力。

五、让孩子在劳动中磨砺出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克服困难的意志

在当今这个变幻莫测的现代社会里,生存需要面对挫折、伤害及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家长一味地庇护孩子,这个替孩子做了,那个替孩子解决了,大大削弱了孩子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深受宠爱的孩子,一旦步出家门,连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劳动技能都不会,又如何去独立地面对生活中的竞争及学习、工作中的困难。我国一位青年科学家在谈到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时说,并不是由于自己聪明过人,而是能吃苦、勤奋、有志气、有毅力,而他的这些个性特点来自幼年时期家庭的影响。他颇有感触的回忆说,小时侯,有一次爸爸让他一起整理房间,由于自控能力差,加上整理房间本身就是一件辛苦无聊的事,一会儿,就想溜走,谁知爸爸看出了他的心思,教育了他,并严肃要求他一定要把房间整理完再走,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劳动是这样,以后学习、工作更是这样。正是养成了做事要有始有终的习惯,才促就他今天的成功。

大胆地让孩子动手去做每一件他们应该做的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吧!只有孩子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亲身体验了劳动过程,才会珍惜劳动成果。所以做为教育者――家长和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猜你喜欢

好习惯培养策略劳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