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2017-01-11阿余阿呷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语感小学语文

【摘 要】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是语文训练的最重要的目标,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一些方法途径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生活领悟;朗诵技巧;课外活动

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至今语感的重要性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偏重知识传授,轻视语感培养,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能。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语感培养,并取得良好效果呢?本文对语感培养的一些途径、方法进行略述,以供参考。

一、创设语感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境,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例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开始教学时就利用课件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还有,在教学《要下雨了》这一课时,可以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观察“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二、积累生活,领悟语感

生活是学生的最大课堂,潜移默化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爱好、性格、特点及语言感受能力。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优势也在语感上。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有多方面的内涵,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它最主要、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吕叔湘先生认为:“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因此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是应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是不会有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才能了解得更真切。只有经常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留心别人的语言,注意生活中的文字,仔细辨别其中好坏,慢慢地培养自己的语感。

三、训练学生朗读背诵来积淀语感

诵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是积累语感的最佳方式,只要反复诵读就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就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就能让学生从感性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对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不知不觉间诵读的已经是自己的东西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样。如《江畔独步寻花》,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范读,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重点读出“时时”、“恰恰”这两个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学生体会清脆啼鸣的黄莺活泼自在的神态,从而也像诗人一样感受到由衷的快乐。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扩大学生古诗的阅读量和积累量,这些古诗包括景趣诱人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诗》;情趣盎然的《红豆》;理趣十足的《金缕衣》,志趣激昂的《示儿》等等,每当听到教室里传来“秦时明月汉时关”,“劝君惜取少年时”,每当看到学生作文中诗化语句,不能不感到积累古诗词对于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领悟感,语言的流畅舒适感,语言的情味品用感和语言的形象再现感,而这些感觉正是语感的丰富内容所在.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直至熟练成诵,让学生在“品”中积淀语感。

四、联系具体词语进行语感训练

教材是经过反复挑选的,里面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语感因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揣摩、体味,充分挖掘语感因素较强的语感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如《狼牙山五壮士》里面的一段描写:“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中的“沉着”、“狠狠地”、“大吼”、“抡一圈”、“使出”、“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这些词语把狼牙山五壮士对敌人的满腔仇恨描绘的淋漓尽致。去掉或换掉这些词语表达效果如何?请学生多读多思,其中的奥秘就会领悟到。其实,教材中的语感因素很丰富,但只要我们教师肯花时间多引导学生去揣摩、体味,学生必将获益匪浅。

五、在写作的训练中培养语感的运用能力

培养语感是为了更好的写作,同时不断地写作也能转化语感。训练学生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以文本为范例,从中学习方法,培养语感。如:在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有一句“太阳已经落山,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一段红霞”是我们很少讲的,我就让学生回家后留意,傍晚的红霞何时是一片,何时是一段,何时是一抹,并引导学生看看早晨的红霞是怎样出现的,学生兴致很高,不但傍晚看了晚霞,知道太阳快落山时和刚落山一会红霞是一片,面积大,当太阳落山一阵之后就剩一段,面积比一片小很多,当夜幕快要降临时,红霞是一抹,停留的时间特别短,并有几位学生讲了早晨出东门看日出的所见,所感。因此在理解语言文字时,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语感培养才不至于那么苍白的。

总之,语感像一股流水,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的特点,从而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简介】

阿余阿呷,大学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语感小学语文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