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入方法浅析

2017-01-11牟元洪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导入方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牟元洪

【摘 要】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点、切入点,它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组织教学的科学而有效手段,凝结着教师劳动和创造性智慧的火花。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学得进,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导入对整个思想政治教学有很大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设计每框的开场白,改变僵化、乏味、一成不变的开场白,使每框的开场白言语幽默,话题轻松,课堂气氛活泼,学生表情随意,使思想政治课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学得进,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常用导入方法。

1.故事、寓言导入

故事、寓言导入就是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以饶有兴趣的故事、寓言来导入新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用上非常有趣的故事、寓言等,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思想政治课的枯燥乏味的问题。例如,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其中放映一部戏剧电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份长达十几页的说明书。周恩来批评这位工作人员是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周恩来只要工作人员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你欣赏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果然,那天外国记者都来了,放映前翻译只做了三分钟的说明,观众看得如醉如痴,还受到外国朋友的高度赞扬。从这件小事中,我们不但看到了周恩来的智慧,而且学到了一种从实际出发的灵活的工作方法。这种导入使教学富有情趣,给学生无形的教育力。另外,对于学生早已熟知的老生常谈的问题,教师可以另辟蹊径,变换切入的角度,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如“洛阳纸贵”,对于高中生来说,其文学上的寓意早已知晓,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借用这一典故导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其中蕴含的“商品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的道理,则学生会得到另一番感受。通过故事导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

2.音乐歌曲导入

当前的高中生对音乐对歌曲非常喜欢,他们对音乐的喜爱有时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如果教师利用这一特点,把它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就会让思想政治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对所学内容容易接受。例如在学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时播发歌曲《爱拼才会赢》,并在“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处戛然而止,借用海水潮涨潮落的道理来说明人生道路的曲折坎坷,进而顺利过渡到课堂教学。这样优美的歌声,恰巧和所要学习的内容完美结合,使难懂的理论深入浅出。又如,在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时,播放歌曲《华夏文明之歌》,让学生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中融入新课的学习中。这种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要注意所选歌曲应该情趣高雅,催人奋进,与中学生的身份相符,以免适得其反。

3.漫画导入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漫画或荒诞无稽,异想天开,或妙趣横生,寓意深奥。开头引入漫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捧腹大笑中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漫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寥寥几笔,夸张的线条勾勒出鲜明突出的主题;思想政治课如果能在导入处采取这种方法,会让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与教师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我备课就比较喜欢用漫画作导语,如在上到《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打出了一幅漫画:画上两个人在制作一张长条凳,两人面向相反的方向,一人拿着一只脚往凳子上安装,结果是一个装向上,一个装向下。大家看了都觉得很有意思,议论纷纷,有同学已经开始翻课文了,还有同学组织着语言,努力准确地表达自己在预习中了解到的观点。结果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完了这一课,大家终于明白了它要说明的道理:处理问题时要注意统一和对立的关系。幽默的漫画,使同学们在这节课中表现得注意力更加集中,讨论得也很积极,不用提示,不用督促,自然而然就参与进来了,包括一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只要是他们喜欢的,他们就会付出更多的关注、花费更多的心思,课堂的效率当然也就变得更高了。何况,在现在的考试和练习中,也经常性地出现了漫画题,漫画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平时上课时,如果能多多以漫画导入课文,带给同学们的就不仅仅是一节快乐的政治课,还教给了大家更多的解题思路。

4.诗词、名言警句等导入

我国是诗词的王国,许多诗词都可以在授课时用到,名言警句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恰当地运用,可以让沉闷的思想政治课堂多一些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在讲授《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一框时,借用耳熟能详的诗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导入,直接把课题点出;在讲授《量变与质变》一框时,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名言警句引出本课的内容,从而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直指教学的中心。用这种方法要求教师选用的诗词、名言警句、俗语不要太生僻,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5.热点导入

热点导入,就是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近期发生的重要的国内外时事作为导语,引出新课。这种做法常能够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还可以从某一角度去思考这一时事。比如讲政治生活:人大、人大代表、政协、政党制度等相关内容时,选取每年都在召开的“两会”和“党代会”内容都可以成为导入一节课的素材,学生渴望具体的了解,还渴望知道老师的看法、观点,也渴望知道社会的主流思想。课堂,就应当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老师,就不该剥夺学生的知情权。但是,教师必须选用与课题联系密切的时政素材,同时,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以免影响后面的教学。

6.设疑导入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的开头巧设疑问,让学生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进入新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既可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可发展学生的思维。采用此种导入法的基本形式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提出一个疑难问题,或者提出一个有“头”无“尾”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在学生看法不够统一或思而不得其解的基础上,转入授课正题。例如,在讲授《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这一框时,我设疑:如果有一天同学们买彩票中奖了,需不需要缴纳税款?这时学生炸开了锅,有的说要缴,有的说不缴,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我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新知识的学习解决要不要缴纳税款的问题,这样就使学生始而疑之,继而思之,终而知之。

总之,好的导入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使学生在瞬息间就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一道探究新知。

【参考文献】

[1]张鹏.《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6):00285-00285

猜你喜欢

导入方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改进数学导入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