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7-01-11凌泽会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凌泽会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多了生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在小学数学中,以学生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和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

新课程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课堂的有效性出发,找准起点,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富实效,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必须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利用情境教学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数学进行学习,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多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感受中学习数学。例如,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课,新教材(人教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现实情境:一个小男孩手持10元钱站在一家商店的货柜旁准备买东西,货柜上摆放着分别标有8元、15元、6元、40元、45元和20元的各种玩具和体育用品。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如果你是这个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想到些什么?只见学生立刻以主人翁的身份和满腔的热情参与其中,纷纷表达着各自的意见。这个说:“看来我只能买乒乓球拍(8元)或者买皮球(6元)了,我更喜欢皮球”;那个接着说:“那你还剩4元”;有个学生甚至这样说:“我最喜欢踢足球,要15元,钱还差一点,如果这个商店可以降价就好了,不行的话,就只好回家再要钱了”。教师对学生的这些有思考、有个性、有创意的想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后,进一步提出:你们刚才的这些想法和问题与数学有联系吗?为什么?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发现所有这些其实就是数学中的“比大小”“估计”和“加减法”知识。接下来,教师说:希望同学们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对于教材中10-6=4(元)等人民币的计算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二、教法多样,让课堂充满活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对不同类型的练习,例如游戏、选择、填充或者是拼图等形式进行设置,也可以让学生对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进行有效练习。这样也很好地解决了因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一、枯燥的尴尬,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厌烦练习的情况。例如,在学习完“9的乘法口诀”这一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摘苹果、送小动物回家等的游戏,学生们对此也是非常感兴趣,通过游戏,使得原本枯燥的计算练习变成较为轻松愉快的游戏,学生既能够在游戏中巩固了9的乘法口诀,又能很好地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效率。电子白板在练习课中的使用也是比较方便的、直观的,直接可以把提前在WORD文档里设计好的一些练习题,借助电子白板的拍照功能导入到电子白板上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既方便,又简洁,为学生探究更多未知的知识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做到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就替代乏味的课本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知识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例如,六年级“工程问题”一课,开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看录像)小明来到文具商店,各种文具琳琅满目。他来到铅笔柜台前,自言自语地说:“我身上带的钱可以买3支。”又来到橡皮柜台处,自言自语地说:“我身上带的钱可以买6块。”营业员阿姨听见了,建议道:“小朋友,你可把铅笔和橡皮作为一套来买啊!”小明高兴地说:“就这么办!”看完录像后,让学生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小明带的钱,单独买可以买3支铅笔或者6块橡皮。现在如果买1支铅笔和1块橡皮这样的一套,可以买几套?”因为没有现成的解题方法供学生选择,但却是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就会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调动自身的生活与知识经验努力去寻求解决的方法。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每次上课,教师都要把数学问题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在学习钱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创设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会买东西,让学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给了售货员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等这些问题。这样,在具体情境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真正融合在一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是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是10时7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又如,在教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首先,请小组学生统计同学们对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喜好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作合理的分析,由此,他们再次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表分析”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不光如此,他们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

【参考文献】

[1]管仙梅.《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4):18-18

猜你喜欢

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