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企业集团开展重大项目后评价的意义及案例分析

2017-01-10罗志恒刘苏芮红李红昌

消费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车间决策设备

罗志恒 刘苏 芮红 李红昌

摘要:后评价是投资项目闭环管理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实施投资活动监管、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理论入手论述大型企业集团为什么要开展重大项目后评价工作,以及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案例论述如何有效开展重大项目后评价工作。

关键词:后评价重大投资项目机械加工产业化基地

一、投资项目后评价的起源和背景

项目后评价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和公众对经济大萧条期间政府“新政”政策性投资效果的审视与关注。我国的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起步摸索和初步推广阶段,现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2005年国资委专门制定了《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2008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4年正式颁布《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和《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大纲(试行)》。这两个文件的颁布,对企业了解后评价的概念、般要求、内容、方法、实施和成果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谓后评价,是指投资项目在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或运营定时间后,对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的主要内容,对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全面系统回顾,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以及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别和变化,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得到启示,提出对策建议。通过信息反馈,改善投资管理和决策,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后评价是对投资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工作覆盖范围较广、专业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较高。

二、大型企业集团开展重大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意义

(一)实现投资闭环管理的需要

般来说,大部分企业集团在投资管理方面采用计划管理模式,即:“年度投资计划编制一项目申请一立项审批(前评估)一建设实施一竣工验收一运营维护”的流程。而在实践中,由于整个操作链条没有形成闭环,往往造成项目决策者在完成审批工作后,对项目从建设到运营的后期过程缺乏了解,更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项目投资的实际效果难以做到心中有数,每年面对大量投资项目,使投资决策难度增加。

(二)规范项目前期报批的需要

由于缺乏对投资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使得项目上报企业提交立项报告(可研报告)时缺乏约束,往往为了争取项目上马,高估项目的投资效益和意义,结果是大量投资项目的前评估流于形式,评价结果水分较大,更增添了决策者筛选项目的难度。

(三)提升企业决策和管控能力的需要

项目后评价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把项目执行效果及时反馈决策部门,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同时,后评估机制可与项目上报企业考核体系建立必要的联系,约束所属企业上报项目时故意夸大的行为,增强项目前评估的准确性和可信性,使项目筛选的依据更加可靠,筛选结果更加科学。

三、后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一)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参照国家发改委2014年颁布的《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相关规定,后评价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全过程总结与评价、项目运营总结与评价、项目效果和效益评价、项目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以及结论与经验教训等内容。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将以具体项目为例从项目前期决策、实施过程以及运营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后评价方法

1.对比分析法

对比法是项目后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对比法包括前后对比法、横向对比法和有无对比法。

前后对比法是指将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实际结果及预测效果同项目立项决策时确定的目标投入产出和效益等进行对比,确定项目是否达到原定各项指标,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以及合理建议。

横向对比法是将项目与公司国内外同类项目进行比较,通过投资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分析,评价项目实际竞争能力。

有无对比法是指将项目投产后实际发生的情况与没有运行投资项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度量项目的真实效益、影响和作用,有无对比法主要用于改扩建项目评价。

2.综合评价法

建设项目综合评价方法就是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部分、各阶段、各层次评价的基础上,谋求建设项目的整体优化,而不是谋求某项目指标或几项指标的最大化,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3.成功度评价法

项目后评价需要对项目的成功度进行评价,得出可信的结论。项目成功度评价需要对照项目立项阶段所确定的计划和目标,分析实际实现结果与其差别,以评价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成功度评价通常使用专家打分表完成,对每个“重要”或“次重要”的项目指标进行成功度等级评定,最后进行加权平均及内部讨论确定项目的最终。

四、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机械加工产业化基地项目为例对后评价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项目概况

项目实施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扩大产能投资建设了该项目。项目占地2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A产品车间、B产品车间、热处理车间和生产辅助用房等,总建筑面积50578平方米;购置生产加工、试验和检测等设备仪器179台套。该项目于2008年12月开工建设,A产品车间、B产品车间、热处理车间主体工程分别于2009年11月、2011年12月和2014年1月验收并陆续投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为3.7亿元。生产纲领为A产品4000套,实现产值4亿元人民币;B产品6600套,实现产值为1亿元人民币。

(二)前期决策评价

前期决策评价的重点主要在于市场介入时机和前期论证资料的完备性两个方面。

该项目产品主要服务于风电行业,我国2004年-2014年新增和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项目2008决策上马时,正值我国风电设备快速扩张期,主机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和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对配套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加。

图1 2004-2014中国新增和累计风电装机容量

此外,该项目从立项、规划、土地、环评、招投标等各环节均符合国家和企业相关规定。

因此,评价认为该项目产品方向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市场前景看好,各项前期论证资料完备,决策时机较为恰当。

(二)实施过程评价

1.厂房建设。该项目批复用地为200亩,项目竣工后实际用地为200亩;该项目批复建筑面积56320平方米,竣工后总建筑面积为50578平方米,通过设计优化调减5742平方米。

2.设备购置。A产品车间原设计配N87台,实际购置90台,设备调增3台,但是中、大型加工设备数量比原初设方案减少较多。B产品车间原设计配N78台,实际实施79台,且部分设备品种、规格型号调整,增加数控设备,减少普通设备。热处理车间原设计5条热处理生产线及检测设备共1 1台套,实际实施4条热处理生产线及检测设备共10台套。

3.技术能力实现。A产品厂房建筑参数合理,建设规模适当,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目标要求;设备利用率较高,负荷率达到70%左右,但由于中、大型加工设备数量比原初设方案减少较多,造成中大尺寸产品加工能力不能满足生产纲领要求。

B产品厂房建筑参数合理,设备利用率约50%,设计方案考虑了预留发展,生产能力能满足生产纲领要求。

热处理车间设计规模远远超过了该项目产品原设计目标需求。目前热处理车间设备利用率仅为40%左右。生产能力不匹配和投资不合理。

4.投资情况。该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4370万元,与批复固定资产投资33800万元比较,超570.5元。产生差额的主要原因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设备型号规格与批复时发生了较大调整。

5.进度情况。后评价认为,项目批复的建设周期为两年,实际建设期远超出批复的建设周期。

(三)运营情况评价

通过对项目运营数据的调研,评价认为项目投产运行以来,实际产量、销售收入等指标均未达到预期目标。总的产量基本能达到设计纲领目标,但产品纲领构成与设计目标有较大差异;销售产值也未能达到设计纲领目标,销售收入只达到纲领目标值的60%左右;利润总额最好年份为2013年,只达到规划目标值的30%左右。

生产纲领未达标的主要原因为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投资企业在该领域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产业化技术水平及市场基础有较大差距,生产纲领制定过于乐观,此外在人才储备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

(四)项目成功度评价

项目成功度评定分为A、B、C、D、EA个等级,A_成功、B-基本成功、c-部分成功、D-不成功、E-失败;项目相关重要性系数按重要、次重要、不重要划分,权重分别为1、0.8、0.6;项目等级分值按照项目评定等级A、B、C、D、E分别为90、80、70、60、50分。该项目总评分依据评定等级加权计算获得。

五、结语

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不仅是为满足国家相关投资管理规定的要求,更是大型企业集团坚持走内涵式、精益化管理道路,全面系统地开展提质增效工作的重要举措。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后评价是过程性工作,是对被评项目在某个时间点之前效果进行的评价。后评价工作结束后,项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都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因此仅通过后评价工作就给出决策结论是有失全面性的。项目单位应参考后评价结论,根据拟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决策。

最后,特别感谢中国中元工业院后评价工作组对撰写本文提供的帮助。

猜你喜欢

车间决策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招工啦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扶贫车间”拔穷根
把农业搬进车间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