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下的高校财务管理

2017-01-10元吉明

消费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互联网+

元吉明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正从单机电算化系统、财务局域网电算化系统,向着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迈进,并与学校的其他管理建立起适时、动态的有机联系,成为高校网络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传统行业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受到了影响,其中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合理,财务管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本文就互联网技术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帮助做简单说明。阐明了高校财务部门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二者之间的关联,目的是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节约财务管理成本,提升高校财务利用率,使高校管理水平趋于信息化和合理化,使之减少财务工作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

一、“互联网+”概念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中击,互联网以其“开放、共享”的理念重塑了各个传统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

种新生态。“互联网+”具有资源共享、结构重塑、以人为本和创新发展的特征。“互联网+”本质上是互联网化,即互联网不是简单的将各行业用互联网连接起来,而是要通过连接,产生反馈、互动,最终出现大量“化学反应式”的创新和融合。

高校财务管理的“互联网+”即利用互联网平台将高校财务工作与高校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平台性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互联网将高校的财务管理与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联系起来,即将高校的预算、核算等与物资采购、资产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组成个有机整体,使得高校内外经济活动产生的各种信息流通更加顺畅,消除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孤岛”,最终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

二、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一)高校财务与业务信息不能共享

目前,高校都在积极进行“信息化校园”建设,但是财务管理系统与学校各个职能业务部门的业务系统相互割裂,不能信息共享。在学校层面,由于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孤岛”情况,信息资源不能发挥其真正地作用;个人层面,高校内部广大师生的经济活动,无论是日常报销、缴费,还是校内个人的科研、资产、教学等各种信息都不能与财务信息实现有效整合,导致师生办事流程繁杂,不能为师生提供更好地服务。

(二)高校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结合不足

方面高校的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业务部门在上报预算时从部门利益出发,随意夸大申报数额。学校财务部门习惯于收集汇总各部门上报的各种纸质和电子版预算申诘书,缺乏高效的预算编制软件,编制预算时由于缺乏真实数据的支撑,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另一方面高校的预算编制没有与高校财务核算建立有效衔接,难以发挥预算在财务管理中的刚性作用。由于预算执行力不够,专项资金支付压力较大,资金使用效率低。在核算时支出控制只能依靠纯“人工手段”,不能真正有效地杜绝超预算、超范围支出发生。

(三)高校收支管理效率低

高校收支管理包括高校的日常报销、缴费等业务。由于高校收支时间和地域相对集中,缴费项目和报销单据众多、审批繁琐,加之前部门之间协调性差,另外高校自扩招以来,校区多,缴费报账时间空间增大,广大师生对财务掌握有限,对财务知识不了解,造成往来奔波,等待时间长。财务人员则审核内容多,既要审核原始票据又要审核审批程序,工作要求死板,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四)高校决策缺乏大数据支持

高校决策需要科学化、合理化,这就需要大数据分析支持。财务部门通过财务核算系统的积聚了大量的财务基础信息,而学校各个业务部门,各个业务流程也有大量基础数据,高校还缺乏能够将各种财务、非财务信息有效整合处理的机制,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三、“互联网+”与高校财务管理的融合

(一)高校应发挥互联网资源共享特质,整合重塑现有业务

高校传统的财务工作集中于财务核算,财务人员很大精力在于应付重复性的基础工作,而需要的信息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如人事、国资、设备、学科和后勤等部门。互联网具有互联、共享的特征。高校要利用互联网这特征,打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壁垒,将财务系统与教务、科研、资产、学生以及后勤等对接,建立业务信息有机联系。破除各种信息之间的割裂状况,创新现有管理模式,整合重塑现有业务。

应破除大部门观念,创建共享信息平台。将所有业务由线下转入线上,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手续,实现所有业务信息次录入,所有数据共享,这样可以解决原始单据的流转、审核、审批。高校各业务部门通过影像扫描、二维码等应用场景将原始凭据扫描并上传平台,在该平台上可以看到各业务部门流转过来的所有单据。各个业务部门办结后,财务部门可以将需要的信息从各个业务系统直接提取制单,生成财务凭证,完成经济活动的最后流程。

高校应建立数据共享中心,即将学校的财务信息、资产信息、采购信息等公用信息与教职工个人工资、科研、教学、一卡通等个人信息统一起来,实现各种信息集成,实现数据共享。

(二)利用互联网,实现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有效结合

针对高校预算单位多,信息分散的情形,高校应建立基于互联网的预算系统,将学校内所有涉及经济业务活动嵌入到该系统中,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有效衔接。在基于互联网的系统中,财务部门只定义预算规则,并通过互联网下发预算任务。各业务部门只需要填入少量关键指标,即可自动生成预算大部分数据,这样将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预算软件可以实时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根据控制方法进行有效控制,可以避免各种人工手段的干扰,保证预算执行过程的严肃性,真正能够实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有效结合。

(三)“互联网+”高校收支管理

高校利用互联网建立物资采购与财务管理创新融合。高校可以建立物资集中采购平台,利用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效应,实现物流与财务信息的融合发展。这样可以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同时,加强财务与其他部门之问的协调,信息传递,财务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比如校园网、QQ群、飞信群和公众微信号、微信群等工具,及时发布各种财经法规和最新报销要求、收费公示等,可以制作发布财务知识培训视频,供师生随时学习财务最新信息。

高校还可利用互联网平台,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020等方式实现缴费、报账、资产配置、物资采购、科研教学管理等各种业务由线下转入线上操作,真正实现无时间、无地域限制的办理各种经济业务,为师生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

(四)利用“互联网+”实现决策科学化

高校将财务系统与各业务部门系统有效连接,实现信息有效流动,为高校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整合各种信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将大量财务基础数据、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既可以分析历年经费使用情况,又考虑学校各业务部门实际情况,综合历史变化等因素,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趋势,形成分析报告,提出各种可供决策者选择的决策方案,为学校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帮助和支持。

总之,利用互联网,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

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互联网+
电力企业构建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
在当前形势下“业财融合”的发展
供电企业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财务人员深入业务部门的重要性和策略分析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