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邮轮旅游发展的动因机制与对策

2017-01-10陆岱宝

消费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邮轮码头港口

陆岱宝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不断深入发展,邮轮旅游逐渐成为旅游的新热点,成为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本文在简要阐释邮轮旅游内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邮轮旅游的经济基础、老龄化进程、国家政策支持、港口体系日益完善和旅游资源丰富等特点,结合邮轮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邮轮旅游产业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加大邮轮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等对策建议,推动我国邮轮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邮轮旅游邮轮经济动因机制对策

邮轮旅游是由欧洲贵族开创的,它的精髓在于全家人借浩瀚的海洋去寻访历史,是种优雅、闲适、自由的旅行,是欧美人最向往的度假方式之一。邮轮旅游这种旅行方式始于18世纪末,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时至今日大致经历了越洋客运时期、客轮发展时期和奢华邮轮时期三个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海洋旅游发展的新热点。

一、邮轮旅游内涵

邮轮旅游(Cruise Tour,)指以轮船作为交通工具、旅馆住宿,餐饮供应以及休闲场所的多功能工具进行相关观光、旅游、观赏风景文物等活动的旅游形式。它是以邮轮旅游产品为核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产生的总体效应,主要包括港口补给、码头服务和邮轮游客及工作人员离船食、住、行、游、购、娱所引发的综合经济现象。邮轮旅游具备三大特征:第,节点旅游经济特征。邮轮旅游是围绕着邮轮码头而发展起来的种旅游方式,邮轮业是种网络产业,邮轮码头构成了邮轮网络的节点,使得邮轮经济成为了节点经济,因此,考虑到网络节点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不同,成为大型邮轮公司的邮轮母港就成了发展邮轮经济最重要的方式。第二,旅游目的地经济特征。邮轮与码头虽然是互补品,但从旅游经济的角度来看,邮轮经济虽属于全球经济范畴,但是码头经济属于旅游目的地本土经济。因此,邮轮抵达港口而产生的港口邮轮的经济效应,应属于全球旅游经济中旅游目的本土经济的具体化。第三,旅游经济集聚特征。这特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能及时、有效、快捷地为邮轮及邮轮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邮轮进驻港口,成为多艘邮轮的优质母港,为邮轮及邮轮乘客服务的各类机构要集聚在邮轮码头附近;二是优质邮轮母港能吸引更多邮轮集聚本港,而多艘邮轮的集聚又大大促进本地的邮轮经济发展。

二、我国邮轮旅游发展的动因机制

从2006年第艘邮轮驶入中国,短短8年的发展时间,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邮轮航线的重要始发港和环球航线的重要挂靠港。在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市场驱动的多重因素下,中国邮轮旅游将迎来更快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的邮轮旅游表现出低渗透率、低客单价、高成长的特征,存在诸如政策导向和法律依据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专业人才匮乏等制约邮轮旅游发展的因素。

(一)我国雄厚的综合经济实力为邮轮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2015年中国GDP为67.67万亿元,以2015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问价计算,2015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10.42万亿美元,人均GDP约合801 6美元。通常,人均GDP6000-8000美元是邮轮产业发展门槛,西稳东进渐成趋势。邮轮旅游在人均GDP达到6000至8000美元时,将会达到快速发展阶段。1980年以来,旅游行业整体年均复合增速4%,邮轮行业8.9%。2014年全球邮轮游客达到2200万人次,行业产值为1.170亿美金(2013年),2015年全球邮轮行业客流量预计达到2350万人次,产值1396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底,全球邮轮游客有望突破3000万人次。

(二)老龄化进程为我国邮轮旅游发展带来巨大商机

国际经验显示,欧美成熟市场中邮轮更多是面向老年消费者的旅游活动。全球邮轮市场,60岁以上消费者占总体消费市场的26%,50岁以上消费者达到总体消费构成的48%。目前北美市场上的邮轮旅游的消费主力是出生于1946年至1964年问“婴儿潮世代”出生人口,年龄在50岁到70岁之间,拥有财富和地位,家庭稳定,并衍生了2到3代家庭成员。这部分消费者基本不会独自参加邮轮旅游,往往是与伴侣或其他家庭成员起,或者借由旅行社组成“老年团”或者“社区团”组团出游,以满足社交和人际需求。据国外旅行社统计,这种老年团占总体组团旅游的50%-60%。根据《中国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2020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17%;预计2050年,这部分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25%。从地域上看,环渤海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对较高,其中,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9.68%,而北京65岁以上人口分别占当地人口的8.58%,天津占11.4%,上海占10.64%,江苏占12.2%,老龄化进程显著,同时这些地区的老年人口往往具有较强的经济购买力、较高的素质和更现代的消费旅游观念,不在局限于过去重积蓄、重子女的消费意识,愿意在健康、舒适、有品质的项目上消费。邮轮作为种移动的游览目的地,兼顾了景点邮轮和行程的舒适,同时其完善的医疗安全设施配置和专业的服务团队也能满足老年游客对旅游产品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的要求。

(三)邮轮旅游带动效应强,国家大力支持

邮轮经济具有需求稳定,产值高,行业带动能力强的特点。作为邮轮经济带上的重要新兴节点,中国邮轮市场的发展也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和肯定。邮轮本身既是种交通方式,又是旅行的目的地,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邮轮产业依托母港、停靠港及港口所在城市资源,向上下游领域延伸,形成了覆盖船舶制造、港口服务、后勤保障、交通运输、游览观光、餐饮购物和银行保险等多种行业,跨区域跨行业、多领域多渠道的产业链。由于邮轮产业能以1:10的高比例带动多产业协同发展,因此也被誉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2006年发改委发布《促进我国邮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中国邮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于201 5年8月上报国家旅游局,2015年4月22日出台《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陆续在数项重要文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邮轮旅游。交通部已将天津、上海、福建、海南作为我国邮轮运输试点地,鼓励四省市在培育邮轮运输市场、拓展港口服务功能、打造邮轮产业链、强化邮轮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四)我国拥有发达的对外交通网络和已经得到初步完善的港口设施体系

要发展邮轮旅游及相关商业和服务业,离不开在邮轮港口周边进行商业配套设施的建设。只有拥有系列的商业服务配套设施,才能为邮轮及邮轮乘客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吸引更多的邮轮靠港,从而带动本地邮轮经济的发展。对外交通网络包括港口城市内部对外交通联系和港口城市对外交通联系。前者指具体的邮轮码头和邮轮城在港口城市内部的对外交通联系,包括公路、城市铁路等,交通工具包括大型巴土、出租车、地铁等。后者指邮轮码头和邮轮城所在城市的对外交通设置,具体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旅游的可进入性强弱和旅游城市内部交通便利程度决定了旅游地发展情况,邮轮旅游更是如此。

我国初步形成了三大港口群:华东华北邮轮港口群、华南邮轮港口群和海峡两岸邮轮港口群。2015年底我国预计建成300个邮轮拄靠码头,相比13年增加6%,目的地游客停留时长达到807,000天。已建成或即将建成的专业邮轮码头有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厦门国际邮轮中心、三亚凤凰岛邮轮码头,上海吴淞口邮轮码头、天津港国际邮轮码头,其中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邮轮港,接待68%的中国邮轮乘客。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2015年4月22日出台的《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我国要在2030年前,在全国沿海形成“邮轮母港引领、始发港为主体、访问港为补充”的港口布局,规划方案提出在全国形成12个包括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烟台港、上海港、宁波一舟山港、厦门港、深圳港、广州港、三亚港、海口港和北海港在内的始发港。预计2030年沿海邮轮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000万人次左右,年均增速约20%。

(五)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邮轮旅游的天然优势

邮轮旅游特色在于邮轮靠港以后乘客下船可以参加其提供的一日或半日往返的旅游线路。以邮轮码头和邮轮城为中心,辐射周边必须具备众多特色的旅游资源或城镇,才能保障旅游行程。我国海岸线漫长,拥有海岸、海岛、海洋生物、海潮、海洋气象气候和海岛人文景观六大类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邮轮旅游的天然优势。

三、加快发展我国邮轮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制定邮轮产业相关法律政策

邮轮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在宏观上给予系列必要的扶持政策,促进邮轮旅游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争取成为国家优先发展项目。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和行业社团组织联合开展邮轮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充分借鉴国际知名航运中心建设经验,明确我国发展邮轮业及相关产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框架,同时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涉及船舶购置及租赁、船舶检验和咨询、航运物流金融服务、保险等的法律法规,营造有利于港航发展的制度环境。完善航运诉讼案件审理机制,建立健全海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关部门应尽早出台完善、科学的邮轮查验制度,并且规划统的信息平台,引导和推动我国邮轮经济健康发展。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邮轮码头基础设施是发展邮轮旅游的先决条件之一。建议交通部出台针对邮轮母港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完善码头停泊设施和邮轮城(邮轮中心)配套设施。从方便游客的角度出发,建设包括餐饮、酒店、商店、休闲娱乐等系列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同时为了保证城内外交通便捷,提升城市形象,建设配套便利的陆空交通设施,如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公交系统以保证邮轮(接驳)码头与汽车站、机场的快速通达,实现邮轮与城市的无缝衔接。从服务邮轮公司的角度出发,为了保障邮轮的补给、补充、废料处理、维护和修理,建设邮轮物资供应及维修保障设施,逐步形成以邮轮为核心的邮轮经济产业链,建设具有大型船舶靠泊能力的国际邮轮港。在充分考虑利用率的前提下,为邮轮码头可持续发展做长远打算,避免港口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三)加大邮轮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随着邮轮旅游的发展,邮轮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培养邮轮专业人才已是当前发展邮轮经济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我国邮轮业刚刚进入快速发展期,邮轮专业人才缺乏,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邮轮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一是在相关院校和培训机构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培养邮轮码头服务、邮轮旅游服务和邮轮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二是鼓励企业选派骨干力量到邮轮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国内外的高级邮轮管理人才。

四、结论

我国处在大力发展邮轮产业的关键时期,邮轮旅游也已经逐渐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个新的增长点。我国的邮轮旅游尽管才刚刚得到初步发展,但由于具备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经济迅速发展等系列先决条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以及相关法律部门的系列支持与引导,这样我国的邮轮产业才可以走上积极健康良性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邮轮码头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港口上的笑脸
邮轮经济的“冷”与“热”
安发 豪华邮轮梦想启程
前往码头
惠东港口
在码头上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