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先进港口产业集群经验借鉴

2017-01-10刘帅帅

消费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鹿特丹伦敦集群

刘帅帅

摘要:回顾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多数国家的兴盛发达与港口产业集群的发展密切相关。国外较成熟的经验对我国港口产业集群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伦敦、鹿特丹、新加坡是典型的“以港兴城”的城市区域,在港口产业集群发展方面都有较长时间的实践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启示和政策借鉴。启示主要有:政府重视和参与是港口产业集群发展的保证;经济发展水平是港口产业集群的基础;现代科技水平的应用是港口产业集群的标志;港口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港口产业集群生命力的体现;相关产业高度关联和产业内部联动是港口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政策借鉴包括转型升级、制定战略、合理规划、促进集聚,增强关联、打造环境等方面。

关键词:港口产业集群借鉴

一、国外港口产业集群发展经验

(一)伦敦港口产业集群

19世纪末,英国伦敦港是欧洲最重要的港口。21世纪初,欧洲的其他些港口的迅猛发展使伦敦港的地位受到挑战。与此同时,伦敦港不断创新与衍生航运交易、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和仲裁等航运相关服务产业集群。目前,在伦敦及其周围有5000余家公司专为国际航运提供专业服务。伦敦港口产业发展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港口私有化。国内宽松的发展环境,为伦敦港口产业迅速发展提供了保证。英国政府主张港口私有化,政府不过多的干预港口事务。英国港口中,私有港口占到三分之二,进而保证了港口在目标上以最低成本服务于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盈利水平。

其次,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相结合。伦敦港发展成为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一方面依赖于日积月累的国际化市场体系、完善的法律环境、历史积淀,另一方面又有自然禀赋和积极的政策变革,刺激航运企业产品创新。

最后,与高度发达的金融产业相结合。目前,伦敦港不仅是重要的航运服务中心,也是航运定价中心、管理中心和世界金融中心。伦敦港产业集群已经成功转型为现代服务业集群,其现代工业和金融业高度发达。

(二)鹿特丹港口产业集群

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与马斯河河口三角洲,是欧洲重要的港口枢纽,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西桥头堡城市。与伦敦港私有化地主港模式不同,它实行混合经营管理模式。港口及岸线资源,包括基础设施,归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港务局作为特许经营机构,全面负责港口日常管理,通过租赁等方式将经营运作业务外包给私营企业。

鹿特丹港的港口主导产业是物流运输业和石化工业。其中,物流运输业又以集装箱运输业为主。鹿特丹港的石油化工产业链条延伸甚广,规模庞大,是全欧洲最大、世界三大炼油基地之一。全球著名的石化企业均在鹿特丹港建有大型炼油设备。鹿特丹港依托石化工业、船舶制造业等临港产业的发展,已经确定了以临港工业为主的工业带格局。鹿特丹港依托其吞吐量庞大的粮食、香料等原材料产品,以及完善的食品仓储、加工、贸易基础设施,就地发展起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达的工业与国际贸易,促使银行、保险、信息服务业机构等服务行业较好发展,因此鹿特丹也被称之为“信息港”。现阶段,鹿特丹港已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模式。

(三)新加坡港口产业集群

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岛南部沿海,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提出转变单经济结构,走工业化道路,开发建设裕廊工业园区。20世纪80年代,政府采用各种投资和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技术密集型企业。20世纪末期,新加坡政府提出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是加强科技基础建设,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2000年,电子产业产值占到新加坡制造业的48%,新加坡也逐渐成为计算机配套硬件的生产基地。二是通过调整港口战略规划,促进港口产业集群发展。新加坡实行更加积极的宏观工业政策,鼓励相互关联产业问加强合作。跨国公司的大规模投资使新加坡快速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炼油中心。

目前,新加坡已形成了相当成熟的产业集群,主要包括高科技创业、基础研发、生命科学、环境和水资源技术研发、电子、替代性能源、纳米技术、数字媒体等产业集群。新加坡凭借其争取的宏观政策导向、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科研和创新能力,成为了亚太地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现阶段,新加坡港形成了以现代高端航运服务业为主导发展模式,同时现代工业、金融业也高度发达。其发展特征如下:

第一,发展节约环保型的产业集群。在新加坡产业规划中,环境保护的理念闻名世界。为了规避资源劣势,实现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新加坡产业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并积极促进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产业转型。

第二,港口产业集群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为实现“以港兴城,港为城用”,更好的带动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新加坡在港口产业集群发展方面业绩突出。在产业规划中,新加坡注重与城市的整体规划与生态环境相协调,重视港口产业发展,实现港口产业集群与城市协调发展。第四,物流服务集聚程度高。新加坡港区内设有自由贸易区,贸易区内配备专业的运输、仓储、配送物流商,集中提供物流服务。新加坡政府为提高整个港区的物流运输效率,开发整套物流信息系统和自动化港口作业设备,从而大幅缩短了报关、通关流程,也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目前,全球顶尖的跨国物流企业几乎都在新加坡设有工作机构,形成高度现代化的物流产业集群。

二、国外港口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启示

(一)政府重视和参与是港口产业集群发展的保证

政府是产业集群过程中土地、能源、原材料市场的供应方,政府的合理引导和政策扶持,对产业集群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方面,从港口建设的硬件来看,政府大力投资建设港区内基础设施,包括港口、交通、辅助设施、公用工程、工业园区、生产基地等建设。另方面,政府采用政策倾斜和扶持,提高港口集群内的软件设施。

(二)经济发展水平是港口产业集群的基础

产业集群程度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经济腹地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其向港口提供的土地、金融、货源、信息、社会服务能力和范围。同时,临港工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工业化进程,带动城市兴旺。现代港口产业集群与城市经济的相互关系体现为“以港兴城,港为城用”。

(三)现代科技水平的应用是港口产业集群的标志

国际著名港口在大型化、专业化码头建设过程中,都无不采用先进的装卸技术、港口管理技术、全面的配套服务体系,实现港口产业经营、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与网络化。

(四)港口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港口产业集群生命力的体现

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各先进港口国家总是通过不断调整港口结构,适应运输结构的发展。我国港口产业集群过程中,开始逐渐显现出产业结构、布局结构、整体能力结构和功能结构上的问题。因此能否成功实现港口产业集群转型,决定了我国港口产业集群的命运。

(五)相关产业高度关联和产业内部联动是港口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

产业集群的核心除了企业之间的关联外,还在于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互补性,即形成产业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产业集群并不是企业简单的扎堆,关键在于以产业为依托形成产业链。由临港工业发展形成的产业链,最终促使产业集群程度提升。

三、国外港口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借鉴

(一)依靠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现代港口产业的持续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工业港口出现了临港制造业萎缩、结构性失业问题。此时,英国加大对伦敦市内港口服务软环境建设的力度和速度。借助英国国家政策革新和企业创新,伦敦港不断创新与衍生航运交易、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和仲裁等航运相关服务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由大规模的生产基地转向高效运作的临港工业,实现了港口产业集群的成功转型升级。

(二)政府要制定合理发展战略扶持港口产业集群

新加坡建国初期,政府充分把握全球生产要素重配的重要历史机遇,制定了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战略。在随后的经济结构转型当中,新加坡充分利用外资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使新加坡港的现代化水平领先于同类型港口。新加坡政府支持“一条龙”发展物流业,促使物流服务高度集聚。新加坡政府大力吸引跨国投资,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

(三)合理规划工业园区优化产业集群

鹿特丹港园区内能源集中统规划、集中建设;根据化工产品的关联工艺特点,形成了化工项目链。物流传输统配送,已经形成了园区内的体化物流运输系统。这些体化的规划和鹿特丹自身禀赋是鹿特丹港产业集群的前提条件。

(四)完善相关政策来营造更开放的港口环境

伦敦港口在宽松的国内环境和相关港口优惠政策实施,是港口成功转型的关键。伦敦港是欧洲实行自由港政策的典型,其自由港依托港区而设。港区内各种运输、储存和船舶建设等业务,享有系列的优惠政策,例如:进出港的货物无需立即申报查验,转运的货物不受海关限制且45天内离港也无需记录。船只进出伦敦港无需接受海关查验,只需挂面“关旗”即可,等等。鹿特丹港区实行的优惠税收政策和提供的便利通关设施,为港区企业的货物进出港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五)促进产业集群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发展

鹿特丹是粮食、木材、棉花、矿物等大宗商品的国际交易中心。石化业、船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此外,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占总就业人数70%以上。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在港区内分层式发展:核心区主要为船舶停靠和货运的装卸以及转运服务;次核心区集聚大量船舶及船用设备制造、码头建造及港务工程、内陆疏运、船用油类、机电设备销售、航运金融保险等;集群延伸区是为港口主导和为相关产业提供原材料和服务的产业及需要依靠港口运输的产业。

(六)增强产业关联性以形成产业问共生机制

企业问的关联性强度是产业集群的内在表现。鹿特丹港口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如拖船、石化、装卸等大量的相关产业企业聚集在港区周围,具有广泛的相互关联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群体。产业集群的核心除了企业之间的关联外,还在于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互补性,即形成产业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鹿特丹石化工业采用长期、稳定、近距离的直接销售方式、通过实施“隔墙供应”,建立企业内共生机制,进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建立了物流成本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了市场资源共享,加速了企业创新。

(七)坚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石化产业是新加坡港口产业集群的核心产业。裕廊化工岛环境保护的成就,得益于科技进步、企业自律,更归功于严明政策,严格管理和严厉执行。在发展重化工产业时,要坚挣‘环保优先”,借鉴新加坡经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打造生态化园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八)凭借航运中心和产业聚集效应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

伦敦作为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先驱,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众多的国际航运总值都聚集在此。当前世界高端航运服务的船舶交易市场,伦敦占据将近半的市场份额。同时,通过主导制定国际航运服务业及相关行业的系列国际标准与市场规则,为伦敦港口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这些都已经形成伦敦发展高端航运服务集群的基础。

(九)用灵活的港口管理模式提高港口运作效率

无论是伦敦港实行的地主港私有化管理模式,还是鹿特丹的混合模式。政府都只需主要负责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因为在各个环节上都充分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所以能确保政府寻找的战略合作伙伴的经营管理水平。

(十)重视人才战略、科技应用与创新

新加坡港口经济和物流产业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供给。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基地,全面提高了相关产业的人员素质。新加坡政府向科研、教育机构投入巨资鼓励企业创新,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引导中小企业走科研创新之路。新加坡政府和企业都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在早期,政府就将贸易关键性单位整合为

个信息平台,通过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方面的支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物流链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和作业效率。

猜你喜欢

鹿特丹伦敦集群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去往伦敦
“英荷通”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鹿特丹The Sax塔楼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鹿特丹的方块树屋
伦敦畅游记(一)